鴻博股份一家印彩票的公司:靠英偉達暴漲175億
給白酒龍頭劍南春做包裝盒印刷、做互聯網彩票代購業務、計劃投資5G、區塊鏈、掃地機器人……鴻博股份,為了能夠提升業績,維護市值,也是“拼盡了老命”,然而,其股價卻是一直起不來。
直到去年年底,科技界刮起一股大模型的旋風,鴻博股份迅速跑到風口之上,緊緊抓住大模型淘金熱背后的賣鏟子生意——算力和芯片。它迅速跟全球AI芯片的龍頭老大——英偉達建立了號稱是唯一和深度的合作關系。
一家做彩票印刷的公司,如何跟英偉達搭上關系?這背后,靠的是一位關鍵女士。
彩票印刷公司也玩人工智能?
鴻博股份與彩票結緣可以追溯到20世紀末。1999年,曾任溫州民政塑印廠廠長一職的尤玉仙決定創業,并將目標業務鎖定在了彩票等商業票據印刷領域。鴻博股份的前身福建鴻博印刷有限公司由此成立。
之后多年,鴻博股份不斷拓展業務布局,還成為了白酒企業劍南春的包裝盒印刷服務商,但長期以來彩票業務都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彩票市場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定點印刷資質的爭取。根據鴻博股份副總經理陳顯章的公開發言,鴻博股份是目前市場中唯一一家同時承擔體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印刷業務的企業。早在2008年,鴻博股份體彩印刷業務占國家體彩印刷業務總量的比重就曾經達到了約40%。
▲(圖源/視覺中國)
2011年起,鴻博股份還曾切入當時大熱的無紙化互聯網彩票代購市場,一度成為市場中的熱門股,在股價攀升的同時獲得了“互聯網彩票龍頭”的稱號。不過,2015年起互聯網彩票銷售行為得到規范,鴻博股份也去除了這部分業務,在回歸印刷主業的同時開始尋求跨界。
2017年之后,鴻博股份曾先后籌劃收購手游、5G、區塊鏈、掃地機器人的相關資產,但由于種種原因均未成功。而傳統的彩票印刷市場又缺乏想象力和增量,導致鴻博股份的股價開始一路走低。
到2022年,鴻博股份依舊穩坐彩票印刷龍頭的位置,由其印刷、銷售的體彩開票數量高達44.38億張,熱敏票達724.88萬卷,但其股價長期徘徊在10元以下。
這種頹勢直到鴻博股份成功貼上了AI的概念才終于得到扭轉。從2023年1月份開始,鴻博股份的股價一路走高,在6月8日還觸及了歷史最高的41.98元/股,短短6個月時間內漲幅超過500%。相應地,公司總市值也飆升近175億元,在6月8日到達209億元的峰值。
驚人的增長甚至引發了監管的關注,鴻博股份在上半年接獲的多份關注函和1份年報問詢函中,都重點質疑其AI業務布局的真假虛實。
▲(鴻博股份近一年股價周K線。圖源/同花順)
這一切都是因為鴻博股份在2022年6月份成立的全資子公司英博數科——后者在2022年8月份宣布,與全球AI算力芯片龍頭英偉達達成了深度合作,共同建設北京AI創新賦能中心(下稱“賦能中心”),開展基于英偉達芯片的算力租賃業務。
在業內人士眼中,鴻博股份股價500%的高增長并不意外。一位芯片行業從業者對「市界」分析道:“ChatGPT相當于AI版瓦特蒸汽機,下游應用到哪兒不好說,但上游肯定要多燒煤。什么是煤?是芯片,是算力。這是一個確定性的大市場。”
在火熱的AI 2.0市場之中,足夠數量的英偉達芯片對參與者來說幾乎是一張必需的門票。但由于政策限制、產能限制等因素,市場中的英偉達芯片極度供不應求,被國內大模型玩家普遍應用的A800型號芯片單價甚至被炒到了10萬元。相應地,市場上基于英偉達芯片開展服務器、數據中心業務的企業都迎來了利好。
比如,與英偉達有合作的IT企業易華錄、通信網絡管理服務商中富通、AI服務器企業拓維信息和工業富聯等企業,股價均大幅上漲。
但相比上述企業,鴻博股份超過500%的股價漲幅仍顯得一騎絕塵。而根據鴻博股份披露的信息,相比上述企業,其與英偉達的合作似乎更有“含金量”。
據英博數科的CEO周韡韡(wěi)在路演時解釋:“目前,鴻博應該是與英偉達直接進行深度合作的唯一一家民營的公司,雖然有很多(其他)的公司向英偉達采購設備,但那只是一個買賣的行為,而不是一個合作共建共同研發的行為,目前為止鴻博是唯一一家這樣(有合作)的公司。”
“深度合作”“唯一一家”“合作共建”,這些關鍵詞,成了支撐鴻博股份股價大漲的最強動力,也證明著鴻博股份這家一度不再被市場看好的彩票龍頭,搖身一變站上了近年來最佳的造富風口。
“豪橫”跨界背后
根據鴻博股份的官方信息,在極短的時間內,英博數科已經搭建起了一個“算力倉庫”,并已與兩家大模型研發企業達成了合作,其中一家正是由搜狗創始人王小川掌舵的明星創企五季智能。
包括監管方在內,所有人都在好奇,一家傳統彩票印刷企業是怎樣與國際算力霸主英偉達搭上了線?
華東地區一家服務器定制企業的銷售部經理王非告訴「市界」:“通常情況下,與英偉達的合作方式是英偉達的貨先到國內總代,再被我們這類服務器廠家分走,我們既會按照客戶要求組裝好服務器進行出售,同時也會在市場上直接分銷英偉達的芯片。”
在限售政策和產能緊缺的背景下,鴻博股份布局AI算力的手筆堪稱“豪橫”。王非對「市界」透露:“現在我們的庫里連20塊A800都沒有,難以想象他們竟然有這么多。”
據《每日經濟新聞》 報道,英博數科北京賦能中心一期的20臺英偉達DGX系列服務器內搭的芯片,正是一卡難求的A800芯片。按照一臺DGX服務器搭載8塊芯片計算,鴻博股份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就布局了160塊稀有的A800芯片。
▲(一卡難求的英偉達A800。圖源/視覺中國)
英博數科具體以何種方式與英偉達合作,已成了外界最大的疑問,但至今公司仍未有明確的回答。在公告中,鴻博股份僅模糊地寫道:公司僅了解公司所涉及的與英偉達合作業務中各方的權利與義務,不了解英偉達與其他公司的合作內容及模式,故無法說明其中是否存在差異及差異化程度。
不過,根據鴻博股份對關注函、問詢函的回復公告,在鴻博股份的這次跨界中,現任英博數科總經理的周韡韡無疑發揮了關鍵作用。
公開資料顯示,在履新鴻博股份之前,周韡韡曾有科技財經記者、策劃人、投資人的工作經驗,特別是有十余年的媒體行業工作經驗,堪稱資深媒體人,而其與英偉達的關系則顯得十分模糊。
具體來說,周韡韡曾任鳳凰衛視澳大利亞記者站記者;2013-2018年在澳大利亞澳視傳媒任執行董事;2018-2019年在移動廣告企業豆盟科技擔任執行董事、CMO,負責投資者關系、公司戰略市場布局;2019-2021年在上市媒體公司36氪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公司投資者關系、戰略市場、部分政府關系等工作。
從公告來看,正是在離開36氪之后,周韡韡與英偉達建立了聯系。據鴻博股份公告,這段時間內周韡韡“負責與英偉達方溝通多個地區創新賦能中心落地合作的可行性與北京AI創新賦能中心合作的商務談判。”
盡管并未說明具體職務,周韡韡與英偉達的關系無疑是明確存在的——在鴻博股份的路演活動上,主持人直接將周韡韡介紹為“我們英博數科的總經理,之前一直在英偉達工作”。
此外,鴻博股份還在短時間內對周韡韡進行了兩次大手筆的股權激勵,而這無疑是看重后者在英偉達合作中占據的關鍵角色。
首先是在去年12月,鴻博股份僅向時任英博數科核心骨干的周韡韡一人授予限制性股票 85 萬股,授予價格為3.68元/股。周韡韡已于2023 年2月14日買入這85萬股限售股。
今年6月14日公布的《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則對包含周韡韡在內的英博數科核心骨干成員都授予了限制性股票,周韡韡獲授的數量為100萬股,授予價格為18.92元/股。這部分限售股的買入情況尚未公布。
如果兩項業績考核目標都順利達成,按照7月21日收盤股價27.89元/股計算,周韡韡最多將能夠從中得利約2955萬元。
在第二次發布股權激勵計劃后,監管方要求鴻博股份說明此次激勵計劃的必要性,而鴻博的回復為:考慮到周韡韡全面負責英博數科的籌建、技術研發、團隊建設、業務開拓等各項工作,其所擔任總經理一職對業務至關重要。
AI能成為新的現金牛嗎?
鴻博股份對AI業務板塊的重視不言自明,根據兩次激勵計劃制定的業績考核目標,鴻博股份在2023年、2024年、2025年的營業收入分別不低于5.69億元、5.97億元、6.51億元;英博數科三年營業收入則分別不低于7531.72萬元、2.73億元、3.27億元。
換句話說,如果進展順利,到2024年人工智能就將取代“老本行”股票印刷,成為鴻博股份占比過半的營收支柱。按照上述規劃,英博數科從2023年到2025年的營收三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63.37%。
這背后的增長壓力無需多言,要知道從今年5月初起,英博數科才剛剛開始產生營收與利潤,當月營收為75.47萬元。
然而,近年來由于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鴻博股份的主業彩票印刷業陷入了增長瓶頸。2022年,公司營收為5.46億元,同比減少5.01%;歸母凈利潤出現虧損,為-7506.95萬元。另據2023上半年度業績預告,鴻博股份預計營收在2.67億元–3.23億元區間;歸母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16.33%-37.56%,但仍虧損2530萬元–3390萬元。
這也解釋了為何鴻博股份急于進行AI相關業務的轉型。
▲(圖源/浙商證券)
不過,想要憑借AI算力租賃優化盈利曲線也并非易事。
據《項目可研報告》顯示,賦能中心項目僅第一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就長達6年,動態投資回收期長達10年。
同時未來鴻博股份還需對賦能中心進行較長周期的資金投入。據《合作協議》,鴻博股份在未來三年內需為賦能中心投入不低于3億元的建設運營資金。截至2022年底,鴻博股份已為實施賦能中心投入了4285.61萬元。
而鴻博股份6月20日的公告表示,預計2023年底公司自有算力規模將擴容至3000P(P是算力單位,1P相當于每秒千萬億次計算速度)。據業界測算,原裝80GB的英偉達DGX單臺價格在240萬元-250萬元左右。若按照一期的進價標準來布置3000P算力,鴻博股份至少還需要準備3億元-3.5億元的資金,再去購置150臺服務器。
根據鴻博股份年報,截至2022年末其貨幣資金約為10.97億元,有息負債為4.25億元,尚無資金壓力。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鴻博股份未來的AI業務發展還面臨著不確定性。
一方面是在大模型潮流下,AI算力的緊缺已經到了一卡難求的地步,很少有公司能夠保證穩定不斷地持續購入英偉達產品。
王非對「市界」分析道:“做大模型的公司越多、模型越大,需要的芯片越多,這是基本的數學題,但是英偉達的產能是不可能一下子提升的。不止國內,外國那么多公司都在研究大模型,而英偉達只有一個,政策還可能會變化。我們的貨期都延長到了8周以內,我覺得未來可能會越來越缺。”
此外,IPG中國首席經濟科學家柏文喜認為,AI 2.0發展催生的算力租賃,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與規范:“目前,算力租賃這一市場的下游商業化尚處于起步階段,還需要在應用場景、應用技術、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不斷探索,因此提前布局AI算力領域是對于創新賽道的戰略性前瞻性投資,自然也還存在一定的商業化與市場化風險。”
在對AI的業務布局暫且無法兌換為業績增長的背景下,鴻博股份的股價在觸頂后已經開始有小幅回落,從歷史最高的6月8日至7月21日收盤,跌幅為29.52%,報收27.89元/股。
然而7月24日上午,鴻博股份再度強勢漲停。A股市場對英偉達AI芯片、算力概念的追捧卷土重來。這一波又能持續多久?
猜你喜歡
鴻博股份前老板巨額套現離場,17億“接盤”股民怎么辦?
股價坐“過山車”、市值蒸發近60%還不算,包括其17萬股民、權威媒體、業界專家、相關律師乃至“吃瓜群眾”等在內,無不對鴻博股份多份與英偉達簽署的算力合同“爽約”深感“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