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資人朋友,都在清倉英偉達

        投中網蒲凡2024-07-19 11:07 大公司
        英偉達,配不上3萬億美元市值嗎?

        前幾天,一位投資人朋友曬出了他在WAIC期間組織的飯局,借此感嘆了三件事:這屆WAIC到場率真高、上海真熱、飯桌上的同行們,基本都把英偉達的股票清倉了。

        WAIC和上海確實都很熱,這就不說了。第三點,結結實實地戳中了我的好奇心。畢竟這才創了140美元/股新高沒幾天,納斯達克、標普500剛剛又創了新高,難道投資人眼里眾星捧月的英偉達,配不上3萬億美元市值嗎?

        不過嚴格來說,投資人準備出掉英偉達股票算不上什么新聞,有買就有賣。今年3月OpenAI推出Sora,再次掀起資本市場人工智能熱的時候,我就曾經和幾位朋友聊起過“如今英偉達,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初的思科”。兩者都被市場看做下一個科技時代的基建,兩者都出現了幅度堪稱瘋狂的股價暴漲。

        而思科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資本市場與產業成熟的周期并不一致,資本市場的走熱往往會比產業成熟提前很多年。一個重要的例證是思科雖然作為互聯網泡沫時代的著名案例,估值從巔峰時期的200倍PE跌到了目前的10倍PE,但實際上思科的營收和利潤每年都在保持增長——也就是產業成熟之后,資本市場給予一家能夠持續每年增長10到20的科技公司的估值,也就是10倍PE這個區間左右——目前來看英偉達也隱隱有了相同的趨勢,動態PE能超過30倍、PETTM超過了75倍。

        在這個前提下,投資人很難忽略掉英偉達股價里的“泡沫”成分。除此而外,英偉達的高管和員工也都紛紛套現。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所披露的相關文件顯示,黃仁勛在今年6月13日至21日、6月28日至7月2日期間連續股票套現。第一筆交易的平均股票售價為131.44美元,第二筆套現的交易價格在118.98美元至127.66美元之間,兩筆交易累計套現金額超過了2億美元。

        與此同時,文件顯示英偉達的首席財務官Colette Kress、執行副總裁Deborah Shoquist也進行了股票減持,有媒體統計自5月22日英偉達公布Q1業績以來,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公司內部員工進行了套現。

        你看,連英偉達自己人都開始套現,投資人考慮在當前的高點把浮盈變成貨真價實的盈利,并不需要太多復雜的理由。當然了,強如馬化騰也在低點減持過不少次騰訊,因此嚴格來講,在一個透明的公開市場,高管減持與股價未來走向并沒有太過直接的關聯。

        而且,警惕英偉達股價里的泡沫、公司高層套現股票、外部投資人們選擇集體清倉,這顯然是概念完全不同的三件事,它們背后所代表著的信號顯然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所以在看到開頭的那條朋友圈之后,我試著沿著相關的信息進行檢索,試圖弄清明白外部投資人是否真的在集體清倉、為什么大家會選擇集體出手,以及誰還在持續購買英偉達。

        人人拋售Mag7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近期確實有相當數量的投資人賣掉了手里的英偉達股票。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相關規定,資產管理規模 (AUM) 至少為1億美元的機構投資者必須在每個財報季度結束后的45天內提交13F文件,以方便投資者們隨時跟進市場變化。

        按照這條規則進行檢索,在2024財年Q1季度里至少有8家大型投資者選擇了出售英偉達股票,其中不乏有頭有臉的頭部玩家,比如蔻圖資本創始人Philippe Laffont、城堡資本的掌門人Ken Griffin、千禧年基金的Israel Englander、Point72的Steven Cohen。

        不過同樣需要明確的是,投資人們并不是在針對英偉達。包括英偉達在內的Mag7(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的簡稱)股票都出現過大手筆的拋售事件。

        SEC文件顯示,貝索斯就在今年多次套現股票,最近一次發生7月5到7月8日,這位大佬前后分三筆賣出了431.4109萬股亞馬遜股票,總計套現8.635億美元。最大手筆則發生在今年2月,當時貝索斯在9個交易日內拋售了5000萬股亞馬遜股票,套現超過80億美元。

        做出相同選擇的還有扎克伯格。同樣據SEC的監管文件顯示,小扎從2023年11月1日起到2023年年底,幾乎每天都拋售他手中的股票,整體交易規模達到了128萬股,換算成現金為4.28億美元。

        外部投資者方面,以高盛為代表的對沖基金們結束持續買入的策略,從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逐漸壓縮Mag7在其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到2024年第一季度時倉位控制在了15%以下。相應的,多頭們將25%的倉位交給了更多面向中小企業的羅素3000指數。

        知名投行Lazard首席市場策略師Ron Temple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向廣大投資者們提出建議:“我想沒有人能夠聰明到,準確預測Mag7的股價什么時候見頂……但我的觀點是,在部分市場工具已經失靈的情況下,人工智能的股價帶動能力已經沒有太大空間了。”

        做出同樣判斷的還有Navellier & Associates的創始人Louis Navellier,他在今年二月的一份市場報告中寫到:“Mag7在股市中的主導地位正在發生變化,資金正在發生相應的流動,流向那些銷售額更好、盈利激增且蓬勃發展的中小型公司。”

        人人唱衰Mag7?


        那么為什么資本市場會進行這樣的集體選擇?當前股市集中度過高、資產分布狀況極不健康或許是最直接的原因。

        例如摩根大通的量化交易團隊就在今年年初的一份美國股市策略報告中明確提到:與2023年相比,美股的集中度在2024年將進一步提升,市場結構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健康。

        具體的數據為,在標普500中排名市值規模前10的股票權重已經上升到33.1%,在他們身后的40只股票權重則下降到了35.8%,這一數據達到了6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遠超千禧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

        除此而外,在市盈率、市值加權指數方面,這些排名前10的股票與股市內的股票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差距,這一狀況在近30年的時間里也只在互聯網泡沫時期出現過。

        再加上從資金分布情況來看,互聯網泡沫時期的股市甚至比當前的股市更加“均衡”,因此自2023年第一季度以來,即使仍然有主動投資者選擇在繼續加倉Mag7,但加倉的強度出現了明顯放緩的趨勢。

        大部分的投資者已經開始將Mag7的股票分為三六九等,只有Meta和Alphabet繼續被普遍看多,其他股票都被評級為低配——你看,這剛好對應上了上文兩位頭部分析師的市場建議。

        也有聲音認為,大佬們大手筆的拋售Mag7的股票,可能是想要帶動股市的活躍度,從而降低IPO市場不活躍所帶來的潛在影響。

        一個側面例證是,貝索斯在2022年到2023年之間沒有出售任何亞馬遜股票,小扎上一次減持股票也需要追溯到2021年11月之前。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阿波羅資管的聯合創始人Leon Black也在同期選擇了減持股票,交易規模也分別達到1.5億美元和1.728億美元。

        此時考慮到2024年美國股市的每月IPO規模已經下降到了80億美元左右的水平,不及2021年大放水時代的一半,不少人相信大佬們在同一時間線上選擇減持股票并不是巧合,更像是在推動“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以及“增加投資組合的多樣性”。

        但很多人對此觀點進行了堅決駁斥,理由是有足夠的數據表明,當前的股市已經很難再為普通人造富。

        分析師Lyn Alden通過計算發現,20年前全美資本市場結構是,最富有的前10%持有77%的公司股票與基金份額,中產階級持有12%,剩下50%的基層持有1%——而到今天,最富有的那10%已經拿下了92.5%的市場份額。

        Campden Wealth在去年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被反復提及。去年他們對全北美范圍內的330家家族辦公室進行了調研,發現他們流向股票市場以及非公開資本市場的比重,分別為28.5%和29.2%——這是自他們進行調研以來,后者首次超過前者。

        換句話說,相當數量的人相信,大佬們對Mag7股票的出售就是江湖醫生做搭橋手術——沒安好心——不是在精準逃頂,就在為將來的股價崩盤提前準備。

        人人豪賭Mag7


        當然了,我也看到了相當數量的從業者力挺Mag7。例如知名投行阿默普萊斯投資策略主管Shane Oliver就認為,泡沫化歸泡沫化,但與互聯網泡沫時期相比完全就是兩碼事,32倍PE與100倍PE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他放出了一句狠話,“泡沫,只是你用來解釋自己為什么錯過牛市的理由”。

        所以我認為有必要通過13F文件,再了解一下誰在購入英偉達,作為最后的彩蛋:

        在2024年Q2季度,加倉英偉達的機構投資者超過100家,其中最大幅度的加倉來自瑞典商業銀行 (PUBL),他們將投資組合中的英偉達比重提高到了11.13%,超過了微軟,稍低于博通Broadcom、應用材料AMAT、沃爾瑪。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瑞典商業銀行 (PUBL)自2023年Q4季度開始投資活動,首次購買英偉達股票,也是該季度唯一大手筆買入的國外買家。

        其他在該季度首次購買英偉達股票的機構投資者基本都來自美國,例如復興投資集團(RENAISSANCE INVESTMENT GROUP)、瑟斯頓、斯普林格、米勒、赫德和蒂塔克(Thurston, Springer, Miller, Herd & Titak)、Lynx Investment Advisory等,而他們的投資組合里也同樣的高頻出現了微軟、博通、蘋果。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一品|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裸男gv网站|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小说|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中文字幕专区在线亚洲|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国产黄色一级毛片亚洲黄片大全 | 亚洲AV午夜成人影院老师机影院|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