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東南汽車,股東愿白送?
奇瑞“白撿”東南汽車
繼立訊精密百億元入股奇瑞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奇瑞又曝出了“大新聞”。
近日,一份關于奇瑞商用車與東南汽車合作的規劃方案被曝光,方案內容顯示,奇瑞商用車將收購東南汽車。不過,與資本收購不同,奇瑞將通過技術入股實現對東南汽車的收購。
在該協議中,東南汽車將以80%的股權換取奇瑞“技術支持”,而奇瑞方面以技術投入東南汽車,如能完成協議規定的銷量目標,東南汽車則將80%股權無償交給奇瑞。
在外界看來,這看起來更像是雙方之間的一場對賭協議。
記者向奇瑞控股方面求證,截至發稿前,對方并未回應。東南汽車則“不予置評”。據行業媒體報道稱,奇瑞控股回應稱“這是整個集團戰略的事情”,而據奇瑞內部人士透露,“集團內部正在自查此消息泄露來源,更多信息不方便透露。”
但無論方案最終如何落地,拯救東南汽車的行動已經開始且迫在眉睫。
據了解,2021年底福建有關部門組織“攻堅120天”專項行動,組建12個工作專班,助力東南汽車公司復工復產2021年底,東南汽車的四大股東為東南汽車帶來首期20億元的增資,以挽救垂危的東南汽車。
但這并非長久之計,無核心技術也無研發能力的東南汽車,需要的不只是資金,更是技術和產品的支持。
在方案透露出的合作規劃中,本次合作沿用東南汽車為主體,以東南捷途汽車品牌運營,力爭3-5年內實現年產銷40萬輛。未來10年預測銷量306萬輛,汽車營收2730億元,并帶動零部件以及相關產業價值2178億元,合計將達到5000億元。
這是一項極具挑戰的目標。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東南汽車僅銷售新車7265輛,同比下滑51.85%。這意味著若要完成對賭協議,新股東需將東南汽車的產銷規模在5年內翻55倍以上。
事實上,作為一家老牌自主車企,東南汽車有過一段“輝煌”的時期。2006年,三菱汽車入股東南汽車,東南汽車獲得了三菱整車制造研發的支持,相繼引入了包括戈藍、蘭瑟、翼神等產品,而東南汽車則基于三菱汽車自主開發了菱帥、菱紳、菱利等車型。2013年,東南汽車銷量達到了歷史巔峰,為11.6萬輛。
2012年后,三菱逐漸淡出東南汽車,直到2021年徹底退出,其所持有東南汽車25%的股權,轉移至新股東福州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三菱退出后,東南汽車發生了幾次股權變更。當前股東包括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47.3297%)、福州左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6.0651%)、閩侯縣建設投資集團(21.0806%)和華威股份有限公司(5.5246%)。
但這些資金也不足以支撐東南汽車在新能源轉型上的布局。隨著進入新能源造車領域門檻越來越高,東南汽車無論是在技術還是資金上都不具備優勢,要想僅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新能源領域,難度非常大。
然而,在失去了三菱的技術支持后,東南汽車的市場表現差強人意。2018年-2022年累計銷量分別為89279輛、30502輛、14654輛,銷量呈現年年下跌的趨勢。
2021年,東南汽車發布了品牌煥新計劃,并公布了全新一代產品LOGO,發布了三款新產品分別為DX9、東南N7以及一款純電動東南A7,新車將于2022年陸續公布詳細信息。但目前為止,官方還未公布有關三款車型的最新進展。
頭部車企接盤盈利不佳的尾部車企,頻頻發生。如吉利兼并獵豹和力帆,長城接手眾泰臨沂工廠等,都是以較低的價格來獲取優質資源。
對此,北方工業大學、汽車分析師紀雪洪對《財經天下》周刊表示,由于現在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放緩,車企之間的競爭更多的是集中在存量市場。這讓很多邊緣小品牌陷入了發展困境,不得不通過“賣身”來維持企業后續的發展。
“對賭”能否帶來雙贏?
奇瑞接盤東南汽車,某種意義上是奇瑞戰略擴張的一部分。從2019年奇瑞完成混改,到立訊精密從業務層面入股奇瑞,這些信息都釋放了奇瑞現在正在準備全面擴張。
但即便如此,奇瑞能否順利“白撿“到東南汽車,完成產銷量對賭協議,目前看來挑戰重重。
從目前曝光信息來看,未來合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將在今年開始,奇瑞旗下新能源車型將貼東南汽車牌進行銷售,實現東南汽車2.4萬輛的銷量,這主要是為了保全東南汽車資質。而奇瑞需要對東南汽車進行管理,在3個現有車型做適應性開發、出口認證費用3億元,每臺車物流補貼0.5萬元,每臺銷售費用1萬元,啟動三個車型改款,費用10億元。
如此看來,雖然奇瑞是以技術投入,但東南汽車要支付的費用并不低。此外,即便在奇瑞新能源車型的幫助下,東南汽車要實現2.4萬輛的目標,還要支撐項目支出費用,其壓力并不小。一方面,奇瑞旗下新能源車主要由小螞蟻、QQ冰淇淋等小型車構成,其70%的銷量占比都是來自于QQ冰淇淋。而貼標東南汽車是否會獲得市場認可還有待存疑;另一方面,東南汽車自身銷量更是在2021年遭遇了滑鐵盧,旗下全系車型銷量只有不到8000輛。
第二階段在2023年開始,東南汽車將對奇瑞車型進行換標申請,銷售其改款車型產品,確保東南汽車銷量不低于7.5萬臺,同時本地生產東南新能源汽車或代工奇瑞汽車。地方上也將啟動政策支持,福州政府將承擔工廠投資,啟動年產能25萬臺的工廠建設,確保每年總產能不低于40萬臺的目標。
當奇瑞幫助東南汽車實現不低于7.5萬輛的銷量目標后,東南汽車80%的股權,在次年的一季度無償轉讓給奇瑞。與此同時,投入30億元開發三款平臺車型,其中20億元在2023年投入。
2024年是協議的第三階段。雙方聯合開發完成三款新車型,年銷量達到15萬臺,新建完成25萬臺東南汽車生產基地,奇瑞將剩余10億元開發費用在2024年進行投入。
《財經天下》周刊了解到,本次收購方奇瑞商用車,旗下有開瑞和捷途兩大品牌系列。捷途品牌去年銷量增長明顯,全年共售出新車15.4萬輛(含出口),同比增長17.9%,至此,捷途汽車累計總銷量突破46萬輛。捷途和奇瑞新能源,被認為是將導入東南汽車的主要產品。
事實上,捷途從2018年出正式發布以來,在整個奇瑞集團里,銷量表現較好,2018年累計銷量為4萬輛,2019年銷量達到了13.8萬輛,2020年銷量達到12.6萬輛。捷途汽車副總經理、營銷中心總經理李學用表示,如果不是受限于芯片短缺,2021年或許會破20萬臺銷量。
今年,捷途汽車的年銷量目標是20萬輛,2023年將挑戰40萬輛的銷量,2026年將挑戰100萬輛。需要注意的是,捷途并沒有自己單獨的生產線和研發中心,未來都是與奇瑞汽車共用。捷途開封的工廠年產能為30萬輛,其中開瑞新能源等商用車的產能約占10萬輛左右,捷途汽車的產能只剩20萬輛。
然而,捷途銷量目標的大幅上調,意味著奇瑞需要擴充捷途的產能。因此,與東南汽車的合作也被外界解讀為奇瑞在為捷途尋找生產渠道,意圖擴充產能。
對東南汽車而言,奇瑞入股既能擴大產品布局,又能讓自己順利“活下去”。奇瑞方面,用低于市場的價格就完成了產能擴建。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這項對賭協議能順利實現。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