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賣車,照搬國內模式“蔚來”前方是不是坑?
5月6日,蔚來在上海發布挪威戰略,宣布正式邁出進軍海外市場的第一步。在挪威市場,蔚來將首推ES8,預計今年9月在當地開啟交付,旗下首款轎車車型ET7也將在明年正式進入挪威市場。按照出海計劃,明年蔚來還將開拓除挪威以外的五個海外市場。
除了交付ES8,中國市場之外首個蔚來中心將于今年三季度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開業,蔚來歐洲版充電地圖和4座第二代換電站將投入運營。預計2022年全挪威還將有4座蔚來空間、12座換電站建成。作為蔚來社區和用戶服務的重要組成,NIO App歐洲版將于今年秋季上線,蔚來原創設計生活方式品牌NIO Life也將在挪威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蔚來以挪威為起點開拓海外市場,其在國內市場獨特的商業模式也將一并“出口”,包括在當地建立直營體系、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社區運營體系等等。
這意味著,至少在未來比較長的時間內,蔚來或將承受更大的經營虧損,而尚未在國內市場實現盈利的商業模式,也必然將迎來“全球化”的大考。
搶灘挪威
北歐五國之一的挪威,地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是西歐最大的產油國和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出口國。2009年以來,挪威政府開始大力推廣電動汽車和推進充電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使得國民經濟重點依賴石油出口的挪威,本土范圍內電動車卻備受歡迎,目前電動汽車滲透率居全球第一。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今年挪威新能源汽車注冊量達到40309輛,同比增長45%,市場占有率達到81.5%。根據中汽協數據,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36.7萬輛,占全年汽車總銷量(2531.1萬輛)的5.4%。挪威汽車消費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可見一斑。
事實上,將“智能電動汽車”賣到挪威,蔚來并不是第一家。
2020年6月,同為造車新勢力前三強的小鵬汽車率先宣布進軍在挪威。數據顯示,自9月開啟交付以來,小鵬汽車在挪威半年銷售了309輛小鵬G3。
不僅是挪威,隨著歐盟環保法規、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出臺,歐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下一戰場。根據EV Sales統計,盡管2020年全球汽車市場遭受疫情重創,但新能源汽車銷量逆勢上漲,其中歐洲市場異軍突起,以142%的同比增速,成為與中國并列的全球最大新能源新車銷售市場。該數據庫預計,2021年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新車銷量有望突破200萬輛。
在蔚來創始人兼CEO李斌看來,之所以首站選擇挪威,不僅是因為挪威市場對電動汽車友好,還因為挪威市場“比較健康”——“市場總體比較均衡,高端車有挺多的,特斯拉、奧迪e-tron等都賣得不錯,還有一些大眾市場產品也賣得比較好。”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內,在挪威銷量第一的大眾ID.4市場占有率僅為5.4%,第二名特斯拉為5.2%。
市場競爭相對均衡的挪威,自然成為小鵬、蔚來等國內新造車企入駐歐洲甚至征戰海外的首個據點。
被問到何時會從目前敲定出口模式切換到投資模式,李斌表示,如果在一個區域沒有5萬輛“不是很劃算”,10萬輛左右是相對來說比較劃算的時間點。
蔚來出海準備好了嗎?
另一方面,從ICU走出的蔚來,不僅乘上了資本市場的東風,經
營狀況也有所改善。隨著各項指標向好,拓展海外市場似乎成為順理成章。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蔚來先是有合肥市政府“緊急輸血”70億,再是股價從幾美元飛漲至當下的35-40美元區間。今年4月,蔚來更是好事不斷。月初宣布第十萬輛整車下線,月中牽手中石化布局換電站,月末宣布首期耗資500億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正式開工。按照規劃,新產業園整車產能將達100萬輛/年,電池產能100GWh/年,預計年總產值達5000億元。
開工儀式上,李斌表示,目標是要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群,在規模、創新、人才、效率都做到世界級。這意味著,繼續提高銷量、開拓海外市場是支撐其產能增長的必需。
此外,最新銷量數據顯示,4月蔚來交付7102輛產品,同比增長125.1%;1月至4月期間交付27162輛,預計2021年第二季度交付量為21,000-22,000輛,雖然遠不及行業“鯰魚”特斯拉和黑馬級“國民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但也開始躋身豪華品牌銷量前十。
新橋智能電動產業園開工儀式次日,蔚來交出了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營收79.8億元,同比增長481.8%,環比增長20.2%;毛利15.548億元,環比增長36.2%;凈虧損4.510億元,同比和環比均大幅收窄;汽車銷售毛利率為21.2%,綜合毛利率為19.5%。在毛利率升至20%的同時,其研發費用環比下降17.2%至6.865億元。
第一季度虧損4.51億元的蔚來,現金儲備從2020年年底的424.5億元升至475億元。李斌在挪威發布會上提到,“原來花錢太快,現在是有錢花不出去,也有點著急”。除了表示今年希望能支出50億的研發費用,李斌還稱,只有成長很慢的公司才會把盈利當成更重要的工作,相比寶馬在一季度20萬輛的銷量,蔚來銷量僅為前者的10%,因此“還是會把發展作為最主要的方向”。
商業模式將迎挑戰
不同于小鵬在挪威的經銷商策略,蔚來將在挪威采用基礎設施先起,直營直銷,直接服務用戶的模式。用李斌的話來說,和用戶直接地連接是“整個工作的根本”,不光要賣車,更希望打造一個以車為起點的社區。在中國,作為蔚來主打賣點之一的用戶運營帶來了行業效應,包括北汽極狐、東風嵐圖等在內的傳統車企新能源品牌均紛紛仿效。但對于喜歡獨處、被形容為有“社恐”的挪威人來說,這種打法是否足夠本土化,尚待驗證。
此外,在定價策略上,李斌表示總體會考慮運費、關稅等因素,“毛利率基本和中國持平,這是一個基本原則。”對比中挪兩國人均收入,中國2020年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萬美元,2019年挪威的人均收入為8.6萬美元。這意味著,在500萬人口規模的挪威,蔚來的產品定價既需要有優勢,又必須足夠覆蓋一定的成本和費用,保證毛利率在2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蔚來的換電模式在挪威也將接受本土化考驗。據Statista數據,截至2020年,挪威有充電站1.6萬個、注冊電動車40萬輛,二者比例是1:25;截至2020年6月底,中國公共充電樁55.8萬個,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92萬輛,二者比例是1:8.8。看似比國內稀缺的公用充電樁系統下,挪威電動車人均保有量卻全球第一,或許與家用充電樁的普及不無關聯。在國內能大大緩解“里程焦慮”的BaaS,是否能在挪威16座在建的換電站上被驗證,也值得觀察。
更重要的是,盡管財報向好,蔚來在2021年第一季度乃至成立以來,并沒有實現盈利。即便蔚來在Q1調整后凈虧損(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為3.546億元,銷量2萬輛意味著單車虧損為1.773萬輛。較之以往大幅下降虧損情況,不久又將承擔出海帶來的大筆服務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有業內人士曾指出,被蔚來視為差異化競爭力的“服務”,是否能使蔚來實現盈利和自我輸血,這一商業模式還沒有被驗證,“賣得越多,服務也越多,盈虧平衡點在哪里,目前還沒有出現。”
不過,在李斌看來,蔚來的原則是“希望整車有合理的毛利,而服務在有比較大的用戶規模之前都是”賠錢的”。“蔚來整車毛利反而比整體毛利要高一些,這也說明蔚來服務是賠錢的。”他坦承。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