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理想汽車之后:首鋼基金打響出行投資“進攻戰”
上市不足半年,市值一度突破三百億美元,這是理想汽車在資本市場上交出的成績單。
作為早期并連續三次投資理想汽車的投資機構,可以很肯定地說,首鋼基金已經獲得了不錯的賬面回報。
但在首鋼基金內部,更重要的收獲感則來源于財務之外的價值反饋。
不可否認,一定意義上,在首鋼基金智慧出行領域的所有案子里,理想汽車具有某種特殊性和標桿性。這不僅在于一個爆款項目已收入囊中,更深層次的體現或許是,首鋼基金的出行產業鏈在不斷的拓展,并有了又一個新的標志性節點。
在起起伏伏的資本市場里,首鋼基金已走過了十個年頭,基金管理規模超 500 億元。在重點聚焦的出行領域中,除了理想汽車,首鋼基金還投出了首程控股(0697.HK)、北汽新能源、福田汽車、瓜子二手車、新能源汽車電機材料等優質項目。
站在新年的當口,面臨 VC/PE 圈的種種變遷,首鋼基金也在思索著自己的變與不變。
理想汽車“刺刀見血”
“刺刀捅進去,要見血。”首鋼基金首席投資官王治鑒很欣賞這句話。在他眼中,在首鋼基金在出行產業的布局中,理想汽車恰是扮演著這樣的意義。
如果說賽道篤定只是前奏,那么戰略性錨定細分賽點是理想汽車為首鋼基金帶來的實際突破。不論是整車、行業上下游還是汽車服務生態, 基于理想汽車這個國產新能源汽車的標桿性載體,首鋼基金可更有效地發掘那些潛在爆發的衍生機遇。
這底層的邏輯在于,以理想汽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不僅顛覆了傳統汽車品牌,其帶動的創新作用力已深入到汽車產業鏈的方方面面。
車都變了,前端市場與后端市場自然不會如舊。正如王治鑒所說,汽車產業鏈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從應用場景上,它與B 端、C 端都息息相關。
“一方面,汽車本身具有消費品屬性;另一方面,智能汽車還代表了 未來智能駕駛的新出行形態,具備一定的科技屬性,甚至互聯網屬性。”王治鑒直言,理想汽車這個案子能夠為其未來投資拓展視野,以前瞻性的思維思考汽車產業中超前性的商業模式與服務形態。
實際上,王治鑒心里早已有了種種綢繆。按照市場給予智能汽車比照“智能手機”的思路,王治鑒認為,在未來汽車后市場中,主要玩家和競爭格局都會發生重大改變。
未來首鋼基金將主要圍繞港股上市公司——首程控股(HK00697)進行新業態的相關規劃與落地,以提供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的新服務類型。首程控股將圍繞著出行領域,特別是停車上下游開展戰略布局,整個產業鏈包括上游的新能源汽車制造、下游的使用場景中的充電樁以及延伸出來的新零售等多個領域展開。
智能汽車長跑賽,商業化路徑要前置
若要拆解首鋼基金押注理想汽車的原因,或許只需一個簡單的概念就能概括,那就是——商業化。
理想汽車的商業化路徑是首鋼基金認可并看中的。
盡管,理想汽車采用的增程混動技術曾被市場爭議不斷。并且,在新能源行業未來前景愈發確定的趨勢下,關于增程式電動車是燃油車與純電動車之間過渡產品的質疑之聲甚至愈演愈烈。
對于新能源汽車混動還是電動的主流性,王治鑒并不想過多談論。但他始終強調的一點是,不論技術路線如何,新能源汽車首要的角色應是正常的商業體,市場的接受度意味著一切。
尤其是對于極其燒錢的造車行業,“自我造血”的能力是關鍵性武器。而理想汽車的正現金流起碼在上說明了其商業模型的健康可持續。
從更長周期的角度,智能汽車的發展就像一場持久的馬拉松,參賽者保持留在賽道的前提除了智能駕駛的技術成熟度之外,更需要強大的體力支撐。而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體力”,便是市場化程度。
2020 年理想 ONE 在交付第一年的情況下,就實現了全年交付 32624 臺車的好成績,如此直觀的數據或許是對首鋼基金極為推崇的“商業化”概念的最好詮釋。
“智能汽車的路還很長,這是一個長跑的過程,企業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不同的路徑中,也許每一條路徑都跑得通,某一家會跑得快一點,但技術與商業的結合是重中之重。”王治鑒表示,理想汽車在戰略定位、商業化切入、政策借勢、技術積累上,都逐漸在進步中跑在了市場前列。
不過,在王治鑒看來,雖然中國三大造車新勢力已成功登陸了資本市場,在證明產品能力的同時還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口碑,但從汽車未來智能化的發展態勢看,它們依舊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投資階段向兩端延伸,資源稟賦打造差異化
一直以來,穩健是貫穿首鋼基金投資風格的一條基本主線。
從投資策略上,低頻、大額、長周期的三大出手方式可歸因于高命中率的“狙擊手”打法;從投資階段上,在出行領域,首鋼基金偏好選擇成熟項目,即在中后期輪次進入。
但如今,面對市場上成長型投資的愈發擁擠,首鋼基金也在思考一些改變——基于自身資源優勢,不拘泥于輪次,投資范圍向更早期與更后期延伸。
換句話說,首鋼基金目前更看重對產業賽道的深耕與細分領域的密集布點,以深度鏈接的形式把出行行業吃穿打透。
落實在投資層面,一些調整已經發生。比如,在理想汽車這個案子上,首鋼基金的進入時間就在更早期的VC 階段;2020 年下半年,首鋼基金還看了很多定增項目,持續關注著超成熟企業的并購機會。
需要指出的是,首鋼基金的策略性迭代并非只是為了遠離競爭,而是在自己能力圈范圍內指引投資行為,最大化筑造優勢壁壘。
用王治鑒的話說,這是確定賽道的打法,首鋼基金要以先天資源稟賦構建差異化。
那么,首鋼基金的“天賦”是什么?國資背景的相關政策資源優勢與資金實力不必多說,依托首鋼集團的產業生態,首鋼基金還具備產業鏈中的優質資源。
“如果我們能夠尋找到并成為上市公司的大比例持股且有影響力的股東,這可能與我們既有的資金與產業資源匹配度更高。”據王治鑒透露,圍繞首鋼集團的產業升級,首鋼基金未來會捕捉合適的控股標的。
對于不確定性更高的早期投資,或許會有人疑問于這是否與首鋼基金秉持的“百發百中”的安全型投資理念相背。
但事實上,在出行領域,首鋼基金已深耕多年,在深度行研的驅動下,首鋼基金也早已形成了系統化的投資方法論。這意味著,依循深厚的產業認知與上下游資源,在打出子彈之前,首鋼基金已牢牢守住了“底線風險”。
此外,首鋼基金是市場上積極的母基金投資人,自 2014 年母基金投資開始,已經完成了市場上30 家以上的優秀基金管理人的投資。廣泛的朋友圈,也為首鋼基金的產業投資提供了多維度的項目源和項目驗證的角度,增加了項目安全墊。
由此,通過早、中、后期完整投資鏈條的全覆蓋,除了在每個階段都能產生投資回報外,首鋼基金也將實現出行產業鏈條的高效閉環循環。如同王治鑒所期望的那樣,“走到一定程度,我們希望可以打通前后 兩端,并以并購達到聯動呼應。”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投資收益是對認知的變現。”這是首鋼基金內部的一貫主張。
鑒于此,大概就可以理解,那些市場哄搶喧鬧的場景背后,為什么極少看到首鋼基金的身影。
“為什么一定要搶市場上的熱點項目呢?”王治鑒反問道。在他眼里,當一致性預期形成的時候,99%可能是陷阱。“掙大錢的項目從來都不靠一致性預期。”
以理想汽車這個案子為例。在首鋼基金投資理想汽車時,對方還不是如今那個備受資本追捧的理想汽車,市場觀點還有諸多爭議。當然,也正是憑借這種“反共識”的認知,在理想汽車這個案子上,首鋼基金收獲了超高收益。
“我們的策略取決于自身認知,弱水三千一瓢飲。我們希望能夠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未來有前景的,對社會有利的行業或創始團隊手上。把資金搬運好,這是投資者的使命,而非暴力搶奪資源。”王治鑒表示,只要兜里有子彈,市場永遠不缺機會。
看準了就下手,這是首鋼基金完全認同的。但同時,在首鋼基金的投資原則里,嚴格遵守投資規則是一條不能逾越的底線。
或許可以這么講,如今風靡投資圈的“不盡調就打款”的瘋狂打法基本不會出現在首鋼基金的投資動作中。無論何種市場情緒,保持理性與紀律,是首鋼基金極為珍視的投資品質。
“違反紀律的做法往往會導致出局。”王治鑒稱,“但要始終牢記,投資是一場長跑”。
猜你喜歡
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