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基金王帥先后卸任回報最高兩產品,旗下剩余產品大幅回撤
但是魚和熊掌不能得兼,今年的熊市行情讓分身乏術的基金經理競相跌倒,根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在擔任公司中高級行政職務的現任權益類基金經理中,年內目前表現最差的是中銀基金的助理副總裁王帥,這位任職超過8年的基金經理現管理四只產品,除去一只合管產品下跌接近10%外,其單獨管理三只產品的所有份額年內下跌均超過20%。
尤其詭異的操作是,去年以來他先后卸任了兩只產品中銀品質生活混合和中銀藍籌混合,但是這兩只基金是他至今任職回報最高的兩只產品;在他目前獨管的基金中,僅有中銀動態策略混合A的任職回報為正。
01
疑似迷信老套路喝酒吃藥 中銀動態策略混合折戟沉沙
從公開的基金經理簡歷來看,王帥是管理學碩士畢業,從2008年開始就加入了中銀基金,也是公司一手所培養出來的基金經理。但是擔任基金經理八年多的時間,他并未能在內地的基金經理中脫穎而出,即便在陳軍帶領鄔煒等人轉投東吳后依然如此。
那么,問題究竟出在了哪里呢?中銀動態策略混合是他目前在管產品中時間最長的一只,他管理該基金超過了4年,但自王帥接手以來并沒有突出的年度成績,特別是今年至今成為該基金的黯淡時刻。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該基金的凈值下跌約為20.31%,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跌幅,從最近的季報重倉股中能夠看出問題的根源。
今年兩份季報的重倉股與去年下半年變化不大,主要來自于白酒和醫藥兩大領域。例如看二季報的十大重倉,排在前三的重倉股均超過了9.7%,接近于頂格配置,它們分別是通策醫療、國際醫學、貴州茅臺,再加上彼時占比約為7.56%的第四重倉股五糧液,可以看出王帥布局的重中之重。但是,從前三季度的股價表現來看,其中僅有茅臺實現了不到6%的股價上漲。
再往后看剩余的6只重倉股,其中新易盛和大華股份的年內漲幅分別約為172%和100%,但是它們都沒有出現在上一季度的十大重倉股名單中,因此可能存在王帥調倉滯后未能收獲股票最大的區間漲幅。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二季度新進重倉的金山辦公和華建集團身上。
對此,王帥在中報中解釋:“一季度基金主要配置集中于后疫情時代的消費復蘇、服務業復蘇以及地產復蘇產業鏈,上述行業的復蘇呈現緩慢復蘇的格局,同時一季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出現了重大的突破,隨著地產產業鏈復蘇低于預期,在二季度我們降低了順周期相關行業配置,積極配置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年初我們對后疫情時代的消費復蘇、服務業復蘇以及地產復蘇產業鏈表示樂觀,從目前來看,疤痕效應的影響仍在壓制復蘇的斜率。”
筆者注意到,幾乎完全一樣的配置思路也出現在他管理的中銀中國混合上。
02
中銀科技創新一年定開潛藏規模隱患
節前的9月26日,中銀新能源產業基金公告,這只成立剛幾個月的基金面臨清盤風險,若截至10月31日日終,基金出現連續50個工作日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的情形,基金將根據合同約定進入清算程序。該基金的現任基金經理是周斌,他同時也和王偉合作管理著中銀成長優選,同樣是一只規模不大的袖珍基金。
還是看王偉所獨自管理的基金,他還管理著一只鎖定期產品科技創新一年定開,作為科技主題類產品,該基金本可以在今年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環境下呼風喚雨,但實際的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
從分年度的成績來看,2021年是其成立后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全年凈值下跌接近10%,此后基金逐年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基金下跌約為23.49%。從而基金的年化收益有些慘不忍睹,至今基金的年化收益約為-12%。考慮到王偉此前還管理著消費主題基金,其究竟擅長哪類值得質疑。
深挖原因,同樣從二季報的重倉股能看出端倪,6月30日時的前五大重倉股前三季度全部下跌,它們分別是國際醫學、騰訊控股、通策醫療、美團和金斯瑞生物科技,它們的合計占比接近45%。比較分析,盡管后五大重倉股中出現了新易盛和大華股份等強勢股,但它們同樣沒有出現在上一季的前十名單中,同時合計的占比不足以抵消前五只股票的向下牽引力,因此起到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
在中報總結中,王偉的表態和上述基金完全一致,半年末的2億水平不能確保基金未來高枕無憂,畢竟打開后的申贖難以控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王偉管理產品的窘境折射的是權益團隊的無能。就中銀基金來說,從1月的中銀標普全球精選自然資源到9月的中銀騰利,今年以來中銀基金已有9只基金公告清盤,原因均為觸發合同終止條款。而包括中銀新能源產業基金、中銀順盈回報一年持有基金在內,9月份中銀基金就有4只基金宣布清盤或面臨清盤。
資料顯示,中銀基金成立于 2004 年 8 月 12 日,至今已成立 19 年時間。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二季度末,中銀基金公募管理總規模為 4477.57 億元,在公募市場排名第 22 位,早已被同為銀行系的工銀瑞信基金、建信基金、招商基金等遠遠甩在身后,或許何時能夠培養出下一位陳軍重振公司權益雄風,才是明年工作的重點所在。
猜你喜歡
國投瑞銀施成旗下基金業績遭遇腰斬,高位押注天齊鋰業引質疑
據Wind數據顯示,施成旗下6只混合基金業績墊底,今年來有5只基金均跌超20%,近2年來有4只基金跌超60%。永贏基金李永興“踩雷”地產股,一產品自成立來虧44.86%
從收益率上看,李永興旗下基金并不理想,近1年來有6只基金虧損。近2年來也有6只基金虧損,其中永贏惠添益混合A/C虧損最大,其收益率-40.06%、-40.54%。浦銀安盛換帥!張弛能否改變權益類產品短板問題?
對于新總經理張弛的到來,外界都在關注,此次人事調整,能否改變浦銀安盛基金“偏科”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