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砸7億美金加速電動化,小鵬變“大鵬”
中國電動車歷史上又一里程碑來了?
7月26日,大眾汽車集團宣布與小鵬汽車(9868.HK)達成技術框架協議,小鵬將拿出G9車型平臺、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件,與大眾汽車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車車型,新車預計于2026年以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同時,大眾將向小鵬增資約7億美元,收購其4.99%股權,并獲得一個小鵬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消息落地后,小鵬汽車股價應聲大漲,美股盤中股價一度漲超40%,最終單日收漲26.69%;港股則收漲33.88%,單日市值暴漲355億港元,兩市股價均創下年內新高。
盡管市場反饋頗為積極,大眾汽車集團CEO貝瑞德也將這次合作稱之為“強強聯手”,但實際上,兩家品牌此前在電動車市場中的表現都多少有些不盡如人意。

來源:微博
大眾曾是燃油車時代的霸主,打造了奧迪、賓利、蘭博基尼、保時捷等一眾家喻戶曉的品牌,但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后已跌落神壇。2022年,大眾在中國交付新能源汽車18.06萬輛,與國內頭部造車新勢力拉不開差距,同時被比亞迪、特斯拉遠遠甩開。
而小鵬汽車同樣也在為銷量發愁。2021年,其還位居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一,到今年上半年卻成了墊底,公司上一次月銷量破萬還是在去年。
大眾為何選擇了小鵬?這次聯姻,能改變雙方的現狀嗎?
累計投資超700億元,大眾加速沖刺電動化
在此次出手前,大眾正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2022年,大眾在全球的汽車交付量創下11年來新低,全球暢銷車型榜單前二十中,大眾沒有一款車型上榜;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大眾在中國市場無論是整體銷量還是電動車銷量,都有所下滑。
在此背景下,公司股價在過去的一年半出現腰斬,一路向著近三年以來的新低俯沖而去;今年5月的股東大會現場,甚至有抗議者在集團董事長波茨演講時將蛋糕扔上了講臺。
大眾的焦慮主要集中在電動化與數字化轉型上。事實上,大眾立項造純電平臺的時間很早,其一度被視為傳統車企擁抱新能源浪潮的“激進派”;2018年新CEO上任后,更是提出了“Electric for all”的戰略,不僅請來馬斯克給高管講課,還設立軟件公司CARIAD推動轉型。
但從如今的銷量上來看,這一系列組合拳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特別是在中國市場,2022年在歐洲純電車型銷量排前五的大眾ID.4、ID.3,在國內連前十五都排不進去。

來源:罐頭圖庫
而智能化程度不足,則被認為是大眾ID系列產品最大的短板之一。麥肯錫的報告顯示,相比歐洲用戶,中國用戶更在乎智能化方面的體驗。為了做好本土化,大眾想到了向中國電車市場取經。
小鵬汽車只是大眾瘋狂砸錢進行電動化轉型的縮影,象征著大眾對一線車企的投入。與此同時,奧迪也與上汽簽署了戰略備忘錄。這背后是奧迪目前在售的純電動車沒有自己的專屬平臺,而共享的大眾平臺又存在一定短板,相較而言,上汽智己平臺則展現出了較強的競爭力。
在此之前,大眾已經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連下數城。
如2020年,大眾斥資約11億歐元收購了鋰電池龍頭國軒高科26.47%股份;同年,大眾又耗資10億歐元增持江淮大眾股權至75%,并將其更名為大眾安徽,承載部分零部件、整車、路試相關的認證工作。
與大眾在上海和廣東的工廠不同,大眾安徽是大眾在中國首家僅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今年5月,大眾進一步宣稱,大眾安徽項目將投資231億元,包括建設研發中心的固定資產投資和車型上市前研發費用。同時,大眾集團還將拿出10億歐元在合肥建立一個聚焦于電動化、智能化的新總部。
此外,去年至今,大眾軟件子公司CARIAD還連續與自動駕駛芯片公司地平線、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提供商中科創達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其中僅與地平線合作就耗資24億歐元,將圍繞用戶交互、自動駕駛、車輛與系統整合等方面進行本土化研發。
今年7月,大眾還攜手一汽大眾共同向其充電合資公司開邁斯增資約8億元。

來源:罐頭圖庫
考慮到小鵬汽車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方面的建樹,大眾在國內的投資版圖已經覆蓋了電池、電芯、零部件、自動駕駛、充電等產業鏈中下游的多個領域,累計耗資在700億元以上,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可見一斑。
這份重視可能不只與國內市場的銷售有關。據“億歐汽車”報道,2024年大眾安徽生產出的新MEB電動車將投產并銷往歐洲地區,其可能將靠著中國產業鏈的成本優勢實現“價格和利潤上的屠殺”。也就是說,大眾雖然是在中國做投資,但在全球市場可能產生更為深遠的效果。
不過,全產業鏈布局也并不是只有大眾一家在做,近來銷量一騎絕塵的比亞迪,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企業。因此盡管外界對此次入股不乏看好的聲音,但雙方能否在銷量方面高奏凱歌,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退一步講,即使小鵬與大眾的合作沒能達到預期效果,至少大眾還可能收獲了一次成功的財務投資。截至7月26日,小鵬汽車港股股價較歷史高點跌幅逾70%,已經處于相對底部的位置。而在7月27日大眾入股的消息傳出后,小鵬單日收漲33.88%,以大眾持股市值計算,一天就能浮盈超2億美元。
失意小鵬,能翻身嗎?
低迷的業績給了大眾變革的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小鵬也處在類似的境況中。
2022年對于小鵬來說是格外艱難的一年?!霸燔囆聞萘︿N冠”位置拱手讓人,越賣越虧的局面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變本加厲,被視為沖擊高端市場的關鍵車型G9剛一上市就出現“重大失誤”,不得不通過“二次上市”來彌補。
連續刺激的背后,也反映了小鵬內部管理出現的問題。于是何小鵬啟動內部組織架構調整,由其一人統管設計、研發、生產、供應鏈、組織管理和流程制度團隊;其還找來前長城汽車總經理王鳳英擔任總裁,對公司營銷和服務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來源:罐頭圖庫
不過,無論怎么變革,智能化都是小鵬汽車一直以來對外最明確的標簽,也是其核心競爭力。而在變革后,小鵬還出現了強化這一標簽的趨勢。
今年4月,小鵬汽車發布了“扶搖”全域智能進化架構。按照公司的說法,“扶搖”是過去5年累計100億投入得來,將讓小鵬在技術上保持三年領先;未來5年里,小鵬還將投入超300億,推動整個架構的進一步研發。
扶搖可以實現的效果有很多,比如加速充電、超長續航、大幅降低整車研發成本等等。但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描述,還是聚焦在扶搖架構與車輛智能體系的關系上。
何小鵬稱,扶搖可以助力Xmart OS車載智能系統擁有“GPT般的大腦”,到2025年XNGP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可以實現城市場景每百公里接管次數小于1次。
6月底發布的小鵬G6便是首款扶搖架構下的產品,其定價也反映了小鵬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成果。其搭載XNGP版本的最低售價是22.99萬元,何小鵬稱將給行業帶來巨大壓力。

來源:懂車帝
而這一售價區間,也是小鵬的主攻區間。此前,小鵬G3、P7、P5主要覆蓋15萬元-25萬元的價格帶,其中P7是小鵬躋身造車新勢力銷量領頭羊的關鍵。而去年劍指高端、定價在30萬元-47萬元的G9,今年以來月銷量僅維持在1000輛左右,遠遠無法扛起增收的大旗。
目前,小鵬G6的產品力已經得到了業內很多人士的認可。有博主稱,上市不到兩周,其訂單已經直奔5萬而去,且還在不斷增長,在同級別車中具有統治力。
但小鵬目前仍面臨交付問題。官網顯示,現在想要訂一輛小鵬G6 Pro版本,需等待6周交付,而Max版本則需等待12周。
而這或許就是大眾為小鵬帶來的意義。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雙方合作后,大眾可以在供應鏈方面為小鵬帶來幫助,一方面是帶來話語權,另一方面有望體現出規模經濟的優勢,進一步降低成本。
此外,張翔認為,小鵬現在缺資金,國際知名度也不是很高。有大眾做背書后,小鵬在歐洲出口汽車也會更加順利。
值得一提的是,大眾ID.3、ID.4也恰好聚焦在15萬元-25萬元的區間,算起來合作雙方還是直接競爭對手。不過,這也側面體現了兩家車企調性相合之處,為日后共同開發的新車做好了鋪墊。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