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訴不正當競爭遭“拒絕”?新車密集上市、品牌營銷存挑戰
面對長安汽車“不正當競爭”的指責,沉默近一周的吉麥新能源終于做出回應。
5月27日消息,吉麥新能源稱旗下產品“與長安UNI系列在定位定價、車型外觀上均區別明顯”,因此并不認為存在“混淆”可能。
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一個產品序列的命名。日前,長安汽車發出公函,稱吉麥新能源在新浪微博發布“凌寶汽車Uni上市發布會”系列廣告,其中所使用的廣告語“Uni”已構成對長安汽車“UNI序列”產品的不正當競爭,要求吉麥新能源“立即停止”。
面對一家并不主流車企的“碰瓷”,長安汽車如此重視的背后,是長安正在進入產品投放、品牌建設的密集區間,以改變持續數年的低迷。
5月20日,長安一日內發布兩款新車,旗下2022款逸動PLUS和2022款CS35PLUS同日上市。據了解,兩款產品至今已有十年歷史,累計銷量超過百萬輛,曾是長安自主品牌重要的銷量擔當。
多款新車推出背后,長安汽車希望在今年實現銷量的反擊。按照公司目標,計劃2022年總銷量將同比增長6.5%至245萬輛,其中自主品牌銷量提升5.9%至185.7萬輛,市場占有率升至11%。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長安汽車累計銷量為65萬輛,同比增長1.63%,目標完成率超過四分之一。
但即便如此,長安目前的銷量,仍然倚重于燃油車,燃油車領域外,長安在新能源領域也在加緊布局。事實上,前述被“碰瓷”的對象,正是長安尤為看重的中高端產品——UNI序列。
這封公告函發出之前,業界對吉麥新能源及凌寶的了解十分有限。據天眼查,吉麥新能源成立于2018年8月,公司投資21億元,建成年產5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生產線,公司業務涵蓋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配件的研發、生產、銷售等。目前,公司擁有1500名在職員工,其中汽車專業技術研發人員240名。相較之下,長安汽車2021年度的研發人員為7269人。
凌寶汽車則為吉麥新能源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于2020年4月推出,并陸續發布凌寶BOX、凌寶COCO兩款微型純電動車型。此次被指“碰瓷”長安汽車的凌寶汽車Uni,同屬于A00級新能源車,售價為3.88萬元起。
長安汽車方面認為,公司早在2019年9月即公布了UNI序列的產品命名方案,并“進行了大規模宣傳,投入了大量成本。”
長安汽車2021年年報也佐證了上述觀點。根據財報,長安汽車2021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4.51%至48.27億元。而研發投入所涉的六個項目中,即包括了“PLUS、UNI等系列乘用車開發”。
過去兩年,自主品牌開始集中“沖高”,布局中高端市場。相較于長城的WEY、吉利的領克,長安汽車作為最早年銷量突破百萬輛的自主車企之一,卻在高端化進程上顯得慢半拍。
不同于曾經基于長安自主品牌推出的中高端車品,于2020年推出的UNI序列產品,不僅啟用全新產品命名方式,從外形設計上也與此前自主產品進行明顯區隔。長安汽車對于UNI序列的看重,可見一斑。
UNI序列也的確給長安帶去“甜頭”。憑借獨特的外形設計及不錯的產品力,UNI-T上市不到三個月即進入萬輛。UNI-T的熱銷給長安汽車以極大信心,在此后陸續推出UNI-K、UNI-V兩款產品。
但進入2021年,UNI-T的銷量走勢卻出現轉折,在該年1月月銷攀至1.19萬輛的頂峰后,過去一年月銷徘徊在7000輛左右。據搜狐汽車數據,2022年4月,UNI-T的月銷量僅為2800輛,UNI-K當月銷量則從3月份的6300輛跌至1800輛,于今年1月推出的UNI-V則還處于銷量爬坡過程中,4月銷量為5400輛。
這也意味著,今年4月,UNI序列三款車型累計銷量分別僅為1萬輛左右。而根據長安汽車最新產銷快報,長安汽車自主乘用車月銷為6.3萬輛,UNI序列對自主乘用車業務的反哺仍相對有限。
“發力高端市場,最難的就是打破消費者對品牌的固有認知,這背后的營銷方式、品牌理念都完全不同。”一位自主品牌內部人士告訴《財經天下》周刊,為打造更高的品牌調性,企業甚至會“挖”擁有豪華品牌經驗的新團隊來為品牌輸血。
據業內人士消息,長安汽車內部正在對UNI序列進行品牌梳理工作,經銷商的分店銷售工作也在進行中。長安汽車2021年年報則顯示,推進長安UNI品牌化運營,實現全系產品電氣化,是長安汽車今年的重點工作。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關于UNI序列將進行獨立化運營的消息不時傳出。根據長安汽車方面消息,UNI序列接下來將布局更多元化的產品矩陣,下半年將再推出一款混合動力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