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千億,1982名碩博人才撐起A股市場最大IPO
2022年A股市場最大IPO即將誕生,估值過千億!
4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影醫療)首發過會,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此次IPO,聯影醫療計劃發行不超過1.15億股,擬募資124.8億。其中61.68億元用于下一代產品研發項目,31.26億元用于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產業化基金項目,7.35億元用于營銷服務網絡項目,4.52億元用于信息化提升項目,2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管理層均出身西門子,擁有1982名碩博人才,三年研發投入超25億
聯影醫療成立于2011年3月,兩位核心人物薛敏和張強,是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博士校友,還曾是西門子公司的同事。
實控人薛敏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磁共振物理專業,而后在1988年出國留學工作,拿到了凱斯西儲大學/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曾任西門子核磁共振有限公司總經理。
而董事長、總經理及CEO張強則擁有上海交大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士及碩士學位,并在凱斯西儲大學獲得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曾于上海交通大學任教三年,先后任西門子醫療美國資深科學家、中國西門子邁迪特磁共振有限公司副總裁、西門子醫療美國東南區市場開發總監、西門子醫療中國磁共振事業部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聯影醫療聯席CEO以及公司COO都曾有過在西門子公司工作的經歷。甚至于公司的科學顧問Hermann Requardt,也是由西門子醫療CEO擔任。
截至報告期末,聯影醫療共有2147名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比例為39.19%;公司1982人擁有碩士或博士學歷,超過500人具備海外教育背景或工作經歷。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超過1700項, 其中境內發明專利超過1200項,海外發明專利超過400項。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聯影醫療研發投入分別為6.90億、8.50億、和10.48億元,累計25.89億元,2019-2021年公司累計研發投入金額占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6.19%。均滿足科創板上市相關指標要求。
根據灼識咨詢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規模已超過500億元,該市場自2015-2020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2.4%。
但是,聯影醫療仍然面臨著較為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一方面,我國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市場過去一直被GE醫療、西門子醫療和飛利浦醫療等外資企業壟斷,在高端PET/CT、MR和CT等產品市場,進口品牌曾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公司還面臨國內如邁瑞醫療、東軟醫療、萬東醫療等醫學影像設備廠商的競爭。
而這或許也是聯影醫療如此注重研發的根源所在。招股書還提到,西門子醫療2021年研發費用為15.46億歐元,GE醫療則為8.47億美元。橫向對比來看,聯影醫療的研發投入距離海外巨頭有著不小的差距。
于是,聯影醫療也不得不在風險提示中稱,“如公司研發進度落后或研發成果未能契合臨床需求,將產生新產品上市后銷售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力下降的風險”。
主攻高端醫療設備,手握80余款產品,年入72億凈利潤14億
聯影醫療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性能醫學影像設備、放射治療產品、生命科學儀器及醫療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
經過十余年努力,聯影醫療已經構建包括醫學影像設備、放射治療產品、生命科學儀器在內的完整產品線布局。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累計向市場推出80余款產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統(MR)、 X 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X 射線成像系統(XR)、分子影像系統 (PET/CT、PET/MR)、醫用直線加速器系統(RT)以及生命科學儀器。在數字化診療領域,公司基于聯影云系統架構,提供聯影醫療云服務,實現設備與應用云端協同及醫療資源共享,為終端客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招股書顯示,聯影醫療的產品已入駐全國近900家三甲醫院。按2020年度國內新增臺數口徑,聯影醫療MR、CT、PET/CT、PET/MR及移動DR產品均在國內新增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
與此同時,聯影醫療也在加速全球化布局,目前已在美國、日本、克羅地亞、新西蘭等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裝機,公司MR、CT、XR、MI等產品均已實現外銷。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聯影醫療營業收入分別為29.79億、57.61億和72.54億元,復合增長率為56.03%。
與此同時,聯影醫療業績也迅速扭虧為盈。凈利潤由2019年的虧損4804萬元,變為2020年的9.37億元,并進一步擴大至2021年的14.04億元。
招股書顯示,聯影醫療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金額為16.59億元,同比增長 20.04%。但同時公司生產經營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2022年一季度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6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8.46%。
聯影醫療預計2022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38.57-41.65億元,同比增長25.00-35.00%;預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64-8.42億元,同比增長18.00-30.00%;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6.70-7.45億元,同比增長19.76-33.16%。
A輪融資創造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上海國資委持股18.64%系第二大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至今,聯影醫療共完成5輪融資。其中僅有A輪融資通過聯影董事長薛敏的公開信對外披露過。
2017年9月,聯影董事長薛敏發布內部公開信《心懷信仰,負重前行——寫在聯影完成A輪融資之際的一封信》,透露聯影已完成融資金額為33.33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后估值333.33億,創造了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
此輪融資由中國人壽大健康基金和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領投,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中金智德、中信證券、國開開元、招銀電信等投資機構共同出資完成。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聯影醫療于2017年5月獲得首輪融資,投資方為上海聯和投資、道富資本。
招股書顯示,IPO前,聯影集團作為聯影醫療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23.14%。上海影升持股8.31%、上海影智持股0.43%,這三家公司均系薛敏實際控制的企業。其中,薛敏通過其個人獨資企業麻城影源持有博蒂科98.33%的出資額并擔任博蒂科執行事務合伙人,博蒂科持有聯影集團96%的股權,系聯影集團控股股東。因此,薛敏實際可支配聯影醫療的表決權比例合計31.88%。
首輪投資方上海聯和直接持股18.64%,是公司的第二大機構股東。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聯和隸屬于上海市國資委下屬投資平臺,曾一度是聯影醫療的第一大股東。國風投和湖北科投作為公司另外兩家國有股東,分別持股1.34%、0.29%。
此外,寧波影聚、寧波影力、寧波影健、寧波影康及上海影董均系發行人員工持股平臺,其執行事務合伙人均為張強,合計持有公司8.56%的股權。中科道富直接持有公司6.46%的股權,上海北元直接持有公司4.49%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PO前,聯影醫療共有兩名自然人股東。其中,嚴全良作為常州聯影董事,直接持股2.86%;盛元一持股0.29%。
薛敏曾在披露A輪融資的內部信中提醒大家,資本的注入絕不意味著我們闊綽了,寬裕了,更不代表聯影已經接近成功了!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微軟與破產的距離永遠只有18個月”,那么,我想說,聯影距離失敗永遠也僅半步之遙。
如今,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即將登陸科創板的聯影醫療。
薛敏還在彼時的內部信中強調,要“踏踏實實走出一條屬于聯影的、通往世界級醫療設備公司的路。這條路,注定艱難,卻也注定是一條可以走得長遠的路。”
未來究竟如何,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1000億灰飛煙滅,醫療器械巨頭,被資本狠狠拋棄!
2022年8月,中國第二大醫療器械巨頭聯影醫療登陸科創板,當年市值最高突破1770億。但短短兩年時間,股價就慘遭腰斬。截至9月19日,公司最新市值773億,創歷史新低,較歷史高峰蒸發約1000億。增速驟降,聯影醫療跌破發行價
一方面是增速驟降的營收與利潤,另一方面是超過500億元的解禁市值,聯影醫療目前股價已經跌破發行價,市值也跌破千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