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支投資威士忌的PE基金退出了,年總回報17%
另類資產投資又多了一類樣本,比如威士忌基金。
投中網獲悉,近日,全球第一只專注于稀有單一麥芽威士忌的私募股權基金——白金威士忌投資基金(Platinum Whisky Investment Fund)宣布以 2600 萬美元成功退出。
據悉,該基金的投資期限為7年,年總回報率為 17% 。
全球首支威士忌私募基金
以威士忌為核心資產的私募基金幾乎史無前例。
白金威士忌投資基金設立于2014年6月,初始規模為1200萬美元,LP為來自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和英國的約50 名高凈值個人投資者,主要投資蘇格蘭和日本的陳年和稀有的單一麥芽威士忌。
該基金由Sinopac Solutions&Services管理,聯合創始人Li Hua Tan曾在花旗集團洛杉磯和紐約分行擔任金融分析師,后在馬來西亞、香港等地從事房地產、私人飛機公司的銷售和管理等工作。
據悉,過去五年,該基金通過歐洲拍賣行、威士忌貿易公司以及中國大陸私人客戶共交易 25,000 瓶投資級威士忌。其中,收藏表現最好的資產包括:
基金最古老的瓶酒是 36 瓶 1902 年高地公園 (Highland Park)50 年的藏品,投資者更選擇將瓶子作為回報一部分;
最古老的桶酒是全球最大洋酒公司帝亞吉歐 (Diageo) 1980 年直接生產并將于 2025 年裝瓶的45 年Talisker,這可能是有史以來裝瓶最古老的一桶Talisker;
以售價計算,最有價值的的一瓶是1926年60年的麥卡倫(Macallan),帶有瓦萊里奧? 阿達米(Valerio Adami)的標簽,以近 100 萬英鎊的價格賣給了一位亞洲私人客戶;
回報最稿的藏品是來自日本輕井澤 (Karuizawa Distillery)的 300 多瓶 1981 年輕井澤創始人木桶 (1981 Karuizawa Founders Cask ) 30年陳釀,從購買到處置的三年內實現了 300% 的利潤。
隨著威士忌拍賣市場的不斷增長,基金管理團隊也于今年成立了Rare Whisky Holdings開啟多元化布局。據悉,該公司擁有多家威士忌運營公司的股份,包括一家名為 Glenor的原桶威士忌貿易公司、在線威士忌拍賣公司 Whisky Hammer 和威士忌電子商務平臺 Still Spirit。
威士忌投資怎么玩?
以威士忌為投向的私募基金為什么能做?
威士忌除了作為直接消費的酒精飲料,由于其耐儲存、具備陳年升值能力等特征,也擁用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資屬性。
目前市面的威士忌產區多分布于美國、蘇格蘭、愛爾蘭、日本、臺灣等地,綜合酒類集團包括英國的帝亞吉歐(Diageo)和法國的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等,旗下擁有多家威士忌品牌。
“比如帝亞吉歐旗下品牌泰斯卡Talisker、三得利集團旗下品牌波摩Bowmore,稀有年份的瓶酒通常有不錯升值空間”, 威士忌行業人士Stacey介紹道。
通常來說,威士忌會根據不同產區和年份等因素分為不同等級產品,定價、受眾、渠道也不盡相同。行業人士介紹道,比如十年出頭或無年份的威士忌,相對大眾一些,定價幾百至幾千元不等,主要通過酒吧等線下渠道和電商等線上渠道進行銷售;而年份較好的威士忌,比如20-30年以上甚至稀有的50-60年的酒可達到藏家級,這類常會放到拍賣會,或面向高凈值客戶等渠道銷售。
比如根據報道,2021年中國嘉德2021春季拍賣會,一款出自知名獨立裝瓶品牌高登&麥克菲爾1949年份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拍出了437000元的價格,單瓶直逼五十萬。
威士忌行業人士Stacey表示,目前進行威士忌收藏和投資的主要兩類人群,一是喜歡威士忌的財富新貴,比較感興趣有升值空間的威士忌拍賣,二是擁有多年威士忌品鑒經驗,愛酒也懂酒的威士忌“老饕”。選酒的標準幾個維度,比如品牌保值性、升值空間,以及年份特殊含義等等。
但將威士忌投資以私募基金的形式運作,并非普遍或大體量的做法。
綜合行業人士觀點,主要幾點原因包括:首先,投資型威士忌的市場體量極小,目前仍屬于門檻較高的小眾動作;其次,相較于威士忌的投資升值時間周期,私募基金的期限偏短;第三,威士忌的流通性比較弱,退出渠道主要為拍賣、銷售終端等形式,加之尚無統一清晰的估值體系,一定程度上存在周期長、成本高、回款不穩等問題。
回到開頭提到的白金威士忌投資基金,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該基金運作成功,大概得益于兩大能力。
一是比較精準的市場判斷力和拿貨能力,像包桶的投資,一來考驗資金實力,單通售價有時在百萬級美元,二來考驗投資眼光,日后裝瓶銷售是否可以獲得市場認可,再比如品牌好、年份好的單瓶威士忌,能不能拿到貨也考驗渠道能力。
除了懂酒,第二也考驗高端客源的資源和銷售能力,這也是除了拍賣行之外,資產退出的重要渠道。
猜你喜歡
平安基金神愛前旗下基金換手率高達956%,規模遭腰斬,產品相互抄作業引質疑
平安基金神愛前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在近期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