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破發背后,純電動路線被指“煙霧彈”
理想的純電動路線是“煙霧彈”?
8月12日,在美股上市一年后,理想汽車正式登陸港股。然而,上市首日平開,盤中破發。在外界看來,這個成績并不理想。
首日破發,理想汽車內部并沒理會。“公司內部并不關心短期股價,更多考慮到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儲備足夠彈藥進入下一階段競爭。”對于破發,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8月12日回復外界稱。
事實上,理想港股破發此前已有跡可循。臨近上市時,理想汽車宣布其港股IPO定價為118港元,這一價格低于此前預期的每股150港元最高發行價,折讓率為21.3%。
“理想汽車港股首日破發,聯想到小鵬汽車港股上市以后表現差強人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上市本身是一個股本擴張以及對現有股東利潤稀釋。但與美國市場相比,香港市場的市盈率反而低,所以它比美國給的估值相對更低一些,也因此理想汽車在上市的時候,它也是折價上市的。”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對AI財經社表示,從理想汽車業務本身而言,未來產品序列不夠豐富,產品采用單一的增程式技術路線,市場接受度有限,雖然理想已經努力開拓純電技術路線,但是至少明年還是沒有純電動車。
事實上,業務方向、技術路線上的問題,為理想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認可增加了難度。
“資本市場現在看好的還是純電動。”一位投資人告訴AI財經社,理想在港股IPO之前公布了純電動的產品計劃,但距離落地仍然較遠。
AI財經社發現,理想曾在招股書中清晰闡述其純電動計劃,自2023年起,理想汽車計劃每年至少推出兩款“高壓純電動車型”,所基于的造車平臺為Whale和Shark兩平臺。據沈亞楠透露,純電動車將在理想未來的北京工廠生產。
然而,即便實現方式清晰,在外界看來理想臨近上市公布的純電動車計劃,仍更像是“煙霧彈”。
事實上,對于“高壓純電動車型”,理想汽車解釋稱是指未來適用于800伏特充電設施的產品。按照理想的判斷,下一代充電設施預計為800伏特,理想汽車已經布局了高倍率電池、高壓平臺以及大功率充電網絡等下一代電動汽車技術。而在相關產品的研發進度方面,理想汽車稱與其他主要競爭者處于同一水平。
“理想暗示他們可以在下一代充電技術成熟的時候,依靠高壓純電動彎道超車。”上述投資人告訴AI財經社,但這并不容易,目前即便是快充電樁,大多集中在400-500伏特,“即便推出產品,800伏特充電樁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使用場景還沒有得到論證,另外對電網是很大的壓力,不一定能普及。”
此外,800伏特充電所檢驗的不只是電池,“電池系統的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現在很多安全問題不一定出在電池,而是BMS(電池管理系統)。”此前,一位電池領域的專家告訴AI財經社。
不僅如此,理想還提出了很多存在挑戰的目標。事實上,在港股上市之前,李想在今年曾發過一封“內部信”,其中提到2025年理想汽車要“實現L4自動駕駛等級”。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不過是另一個煙霧彈而已,“L4級別的自動駕駛還為時尚早,2025年芯片能不能成熟都是問題。”一位接近多家車企高層的行業人士告訴AI財經社。
按照此前信息,理想已經與地平線等上游芯片廠家達成合作,而地平線新發布的征程5芯片,據稱可以覆蓋L2-L4級別自動駕駛,并計劃最早于明年第三季度或者第四季度初實現量產。
“從地平線征程5的時間節點來看,2025年車商要推出L4級別的成熟產品時間很緊張。”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告訴AI財經社,除了車企的產品開發周期外,還需要經過大量的路測數據,零部件的配套測試等。
“理想很多公關業務,現在其實是CFO李鐵在主導。”上述接近車企高層的行業人士告訴AI財經社,很多出于市值管理而做的信息發布,常常出自李鐵等人的參與。
事實上,理想去年登陸美股時,李想曾對外表示他要感謝的第一個人即是李鐵。李想稱,無論是克扣成本,還是在和大家談條款時,都需要他。李鐵是他眼中最好的CFO,完成了中國造車史上最好的IPO。
不只電動車、智能駕駛,理想還在港股上市前公布了自己的銷量愿景。根據官方表述,理想汽車要在2025年占據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20%份額,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并躋身世界前三。
“其實美股三兄弟這幾位創業家共同特點,他們都立下非常遠大的夢想:特斯拉是要成為能源公司,蔚來汽車的目標是打造用戶企業,它通過自己的車連接的不同,通過NIO House連接用戶生活,蔚來汽車還可以通過用戶的生活延伸出無限的可能性。”對此,張君毅告訴AI財經社,“這樣來看,理想汽車的夢想,就是‘車和家的互聯互通’。”
然而,理想逐漸將自己的“理想”從電動車、智能化、銷量三個維度闡述,幾乎囊括了行業內全部的資本熱點。“這當然是一種策略。”上述投資人表示。
李想的“理想”究竟是什么?
圖/視覺中國
事實上,為理想制定技術路線的,正是創始人李想。在創業之初,SEV是彼時還叫車和家的理想汽車規劃的首款產品,定位低速代步車,最高限速為45公里每小時。按照李想的規劃,SEV主打小而美的城市短途需求;另一款增程式SUV主攻長途出行需求。
但實際上,低速代步車在國內并不具備合法路權,直到2017年SEV開發完成,這款SEV也并沒有如李想期待的那樣迎來政策和運營標準的變化。在隨后將這款車型投放到歐洲分時租賃市場失敗后,2018年,該項目徹底終止。
此后,創始人李想再度力排眾議,堅持認為電動車技術不成熟、成本不合理、充電不方便。甚至在最初規劃的理想ONE增程式和純電動兩個版本中堅持“砍掉”純電動。
理想選擇從增程式電動汽車切入,主要基于兩點原因:一是增程式路線可以避開里程焦慮問題;二是基于成本考量,理想汽車的增程設備成本在2萬以內。
實際上,外界對于理想汽車增程式的技術路線大多是看做純電動來臨之前的過渡。但是在港股招股書上,理想汽車明確了下一代依舊是增程式的平臺。
“用一句話來說,理想汽車是新能源三杰蔚小理中最沒有技術含量的一家公司,同時也是成長空間最低而風險最高的車企。對于技術路線,很多人認為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過于陳舊,但李想的產品定位很成功,如果不能成功轉型純電路線,完全放棄增程混動模式,未來應該走不長。”一位長期關注汽車行業的分析師表示。
這背后,與李想本人的執著不無關系。
根據理想汽車在招股書中公布的股權結構,李想占比23.8%、王興6.8%、美團13.2%、樊錚為4.5%、字節跳動1%。然而,創始人卻對公司有絕對控制權,并在港股IPO前進一步強化。主要股東中,李想可行使投票權高達 75.74%,比今年1月31日公布的71%進一步提高。此外,美團投票權為 4.21%;王興投票權 2.15%;此前曾跟隨李想創立泡泡網和汽車之家的樊錚投票權為 1.42%。
而擁有絕對控制權的創始人的這份執著,正在影響理想。
根據理想汽車的規劃,理想首款純電動車型將在2023年下半年交付。而2023年正是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完全退坡的時刻。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一紙文件宣布自2023年起不再給插電式混合動力發放免費牌照。
除了政策對于增程式技術路線的“不友好”,電動車也不再如李想所說的離不開“充電寶”。如今,電動車最關鍵的三電支出成本正在明顯下降。以寧德時代的電池系統售價為例,中信證券統計的數據顯示,2014年-2020年,其動力電池系統售價由2.89元/Wh降至0.84元/Wh。
與此同時,更“富有”的蔚來和小鵬在換電站、超充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也迎來了收獲期。
除此之外,理想汽車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布局和自研情況也落后不少。目前,小鵬汽車將芯片自研、軟件自研放在了相當高的戰略層面,整體優勢明顯;蔚來汽車也在自動駕駛方面有著諸多布局,并被曝出開展自動駕駛芯片自研。
相比而言,理想汽車目前的自動駕駛進程相對較慢,對于自動駕駛的發展持保守態度。直到最近,理想汽車才開始加大對于自動駕駛的投入;有報道稱二季度理想汽車的自動駕駛團隊擴編至超過300人。
“李想是一個產品經理主義者,他是考慮到市場的實際需求,對驅動形式放在第二位。”張君毅說。
港股不看好“新造車”?
圖/視覺中國
小鵬汽車與理想汽車港股上市只差兩個月。7月7日,小鵬汽車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65港元,當天遭遇破發,截至8月11日,小鵬汽車的股價居于168港元。由此可見,小鵬汽車奔赴港股后,也并未收獲資本青睞,同樣使得造車新勢力的理想汽車上市后承壓。
和小鵬汽車上市當日曾跌破發行價一樣,理想汽車今日開盤即破發,相比發行價118港元/股,開盤半小時便跌至115港元/股。
“理想汽車的最終定價是按照招股結束當天美股價格來定價的。但與同年港股上市的小鵬汽車只差兩個月,在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理想汽車的最高定價出現很大幅度下調,說明整個資本市場對中概股的態度比較曖昧。”一位公募基金證券行業人士告訴AI財經社,“不過最近港股市場不景氣,市場沒有這么大的熱度,但也不能說明投資者對港股沒有信心。”
在他看來,從理想汽車美股表現來看,去年7月30日首發價格是16美元,現在30美元的股價其實是翻番的,整體上看美股市場對理想汽車是認可的。
事實上,“蔚小理”三家均有在港上市的計劃。其中,理想、蔚來在納斯達克上市距今只有一年時間,因此不符合港股二次上市對其他交易所上市滿兩年的要求,只能采用雙重上市策略,同時將面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更為嚴苛的監管。而三家中美股上市已滿兩年的蔚來,曾希望推動在港二次上市。
著急的背后,三家均希望通過在港股的上市獲得更多儲備資金。
據AI財經社統計,直到首款車ES8上市,蔚來汽車5輪融資共計145億元。此外,小鵬汽車在首款車型上市前的融資額也超過100億元;威馬汽車目前已經披露的融資額就高達20億美元,還有4輪融資未披露金額。
相比同行,理想汽車截至2019年理想ONE上市的融資額不足50億元。李想曾在IPO演講中分享過,理想汽車的融資之路一直很坎坷。在轉向增程式的道路上,經緯創投和美團王興的力挽狂瀾,才讓理想汽車先后在2018年和2019年獲得三筆分別為30億元人民幣、千萬美元和5.3億美元的融資。
資金的困境,讓李想深知資金儲備的重要性。根據理想汽車美股財報,2018年-2020年,理想汽車凈虧損分別為15.32億元、24.39億元、1.52億元。今年一季度凈虧損3.6億元。原本有所收窄的虧損再將持續。理想汽車表示,由于未來車型研發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持續投資,以及生產設施和銷售服務網絡,預計公司在2021年凈虧損還將繼續擴大。
根據理想汽車在港股上市發布的相關規劃,公司擬將港股IPO所得款項凈額約115.52億港元中的45%用于研發,45%用于擴大基礎設施、市場營銷及宣傳;10%用于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正因如此,港股的上市成為了理想汽車拓寬資本渠道的途徑。按照港股首日破發后報收117港元計算,理想汽車-W的市值已經超過2400億港元,此次港股上市也成功為理想汽車募得115.5億港元。
“理想汽車是從低到高去布局的產品的,最初是從小電動車開始,然后再做大尺寸的SUV,現在在做全尺寸的SUV。這是一個升級過程,包括團隊體系都要和對應的產品進行適配。”張君毅告訴AI財經社,“此外,大家都在擴大產量,做5萬輛車跟做10萬輛車,或者20萬臺車,乃至于更多車型的管理能力、管理訴求對于這個企業家的挑戰還是很大的。對理想汽車而言,實現規模化發展、真正不再燒錢有正向盈利自我滾動,需要他們不斷進行突破。”
在160萬輛的近景目標中,不知道百億港元的“彈藥補充”,能否讓理想汽車多“飛一會”?
猜你喜歡
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中國新能源車輛總數突破3000萬大關,駛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2024年末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年度新注冊1125萬輛,增幅51.49%。市場快速增長得益于技術突破、基礎設施完善及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現存相關企業超138.2萬家,2024年新增33.5萬余家。連續十年領跑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數量破1200萬輛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超1200萬輛,同比增34%以上,占新車銷量40.9%,出口增6.7%。相關企業超138萬家,2024年新增33.5萬家,近十年注冊量逐年增,約3.54%企業涉司法案件。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穩健增長,年銷量躍升至2289萬輛新高
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大增,全年達2289萬輛,增5.5%。自主品牌份額突破60%,新能源銷量飆升41%。汽車相關企業超1538萬家,2024年新增339萬余家,司法案件約占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