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界的“創新支付”到底是個什么鬼
國內醫療環境日漸好轉,已然從自費比例過高,補充支付手段匱乏的時代邁進了支付壓力逐漸被各種方式緩解的階段。
2017年8月,鎂信橫空出世,打著改善民眾就醫購藥環境的旗號,推出“藥康付”,宣揚著創新醫療支付的模式,試圖構建“互聯網+醫+藥+險”的新型生態閉環。
2020年11月,水滴緊隨其后,旗下創新藥品支付平臺“好藥付”上線僅4個月,就已在國內29個省202個城市覆蓋1123家DTP藥房,累計服務超過3萬名患者。
2021年7月,健易保與阿斯利康中國合作推出“用藥隨心”零售慢病商保項目,將傳統購藥演變成“藥+險+健康管理”的服務方案。
一時間,創新支付成了行業里的香餑餑,鎂信搖身一變成了領路人,靠著上藥、中再兩棵大樹起家,如今背后不乏螞蟻、創新工場等巨頭身影,最近一輪融資金額更是高達10億,市值一度被估近百億。那么所謂創新支付到底是什么呢?
創新支付1.0時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創新支付目前有多種支付形式,市面上主流形式有兩種:藥品折扣與醫藥分期。
醫藥分期,顧名思義就是將昂貴的藥品金額分期付款,因此也僅適用于未進醫保的藥品,而這類藥品的份額大多會被慈善贈藥等傳統項目分流,因此藥品分期的意義并不是太大,在本文中不過多闡述。
如今各家都在做的就是藥品福利,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藥品折扣。不同于分期付款的連本帶利式操作,藥品折扣切實節約了患者的購藥支出。鎂信的藥康付在罕見病藥、特藥、慢性病藥之間深入打通一條價值鏈,把藥企、藥房、商保公司各方都引入其中。
藥品打折,銷量增多,藥企受益;患者省錢,吃藥治病,患者受益;那么平臺在里面充當什么角色呢?
事實上,藥企是不太能夠直接降價,而是需要借助平臺這么走一遭。深耕醫藥行業多年的專家向投中健康透露:“藥企不直接降價的原因是因為藥企害怕自己藥品進醫保或集采時被過分壓價。絕大部分的藥企希望自己進醫保來確保銷量,雖然會降價,但是并不會和借平臺之手的情況有太多的出入,不過進不進集采就不是藥企說了算了”。
為此平臺在這里起到了鏈接作用。
首先,平臺大多通過會員體系和患者締結關系,以會員名義提供服務。
接著,平臺根據所合作的藥企提供的藥品名單或平臺內部調查選取的藥品名單自建藥品清單。
然后,平臺按照自建的藥品清單向患者發放優惠券,補貼全部由藥企承擔,值得注意的是,剛起步的平臺由于沒有太多的客戶大多都是自掏腰包補貼以換取增量用戶。
最后,患者通過平臺導流到其合作的外部藥店進行購藥,實現所謂的創新支付1.0。
作為早期的創新支付1.0,看似神不知鬼不覺實現了藥品折扣,但實際上隨著魔高一尺,道也高了一丈。行業專家告訴投中健康,如今國家收集藥品價格數據也會通過藥品優惠券判定藥品降價區間,故而創新支付1.0這種折扣路徑過于清晰,以至于各家開始往這種基礎模型里添加了更加復雜的元素。
創新支付2.0時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自古以來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隨著保險的加入,創新支付進入2.0時代。
為了避免簡單粗暴的優惠券形式對藥品進行降價,保險賠付成為了新的“降價工具”。
與創新支付1.0不同的是,創新支付2.1借助保險公司進行賠付,平臺與患者締結關系后,患者在平臺合作藥房原價購藥后,平臺通過向保險公司為患者投保,進而在患者原價購藥后,保險生效,賠付患者一筆錢以此來達到折扣用藥。
在這里我們簡單打個比方,有一款藥品A售價100元,藥企降價到80元,為了讓患者享受到福利,在創新支付2.1版本中,患者先花100元原價購藥,接著平臺補貼20元給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在借著“賠付”名義返回20元給患者,平臺順利賣出一款藥,補貼的錢由合作的廠家承擔,患者最后也只花了80元實現了折扣購藥。
在創新支付2.1中,平臺和保險公司又分別能獲得什么呢?
事實上,平臺和保險公司合作,增加了保險公司的保費,根據行業共識,保險公司一般會向平臺支付保費總額的1%~3%的經紀費。借此,保險公司實現了保費增長;平臺解決了創新支付1.0的缺陷,又能賺點返利錢,與此同時患者入駐還會帶來一系列增值服務,一舉三得。
進而引申出創新支付2.2,平臺能夠根據保費總額獲得經紀費,那為什么不直接把錢全部放進保險公司里,多賺點錢?
創新支付2.2模式中,平臺和患者都先把錢打到保險公司中,以此能夠使保險公司的保費增加,平臺也會得到相應的經紀費,最后由保險公司將藥品費用支付給藥房。
我們還是以創新支付2.1的藥品A為例,患者購藥時直接支付差額80元給保險公司,平臺支付折扣20元給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收到100元后會有一定時間賬期,藥房掛100元應收,等待保險公司支付藥費。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采取了簡單的比方,實際上藥品折扣能為急需金錢治病的患者省去一筆不小的費用。我們以水滴的“好藥付”為例,水滴推出的“艾瑞安康患者用藥福利項目”針對于四川、云南、西藏的患者。項目中主要負責患者在好藥付上的前8支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的購買,好藥付規定:常規保險金每支藥優惠58元,前三支藥無其他優惠;當患者在項目指定藥房購藥且滿足認可購藥累計數量達第4支時,可獲額外報銷400元、達到第5支時,可獲額外報銷1200元、達到第7支時,可獲額外報銷730元、達到第8支時,可獲額外報銷2870元,累計最高報銷5200元。
圖源:好藥付公眾號
當然,沒有一家企業是愿意承認自己所做的創新支付就是簡單粗暴的打折,都會披上一層服務的外殼。鎂信健康的核心是構建涵蓋患者服務、商保服務以及藥企服務的多元化業務體系,并使之成為一個全鏈條的生態閉環,通過科普患教、就醫用藥服務、患者社區三大模塊,為患者提供更系統化的康復管理。
與此同時,鎂信如今也與各地進行惠民保項目合作,一位創新支付專家告訴投中健康:“鎂信做惠民保、特藥險等項目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存儲用戶,有了用戶做起事情來就會方便很多,也能夠在和廠家合作中獲得較好的議價權”。
創新支付到目前為止確實沒有什么特別有技術含量的點,1.0模式下國家價格調查中很容易查到降價數據,那在互聯網時代下,便捷背后數據也變得更加公開透明,其中隱患也是不言而喻,倘若最后折扣購藥也被國家納入價格數據調查,加之還未走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務體系,創新支付的出路在哪里?
業內人士透露,“鎂信在一個僅有幾千名患者的項目上動輒營收上千萬服務費,它所向患者提供的服務的公允價值,能實現人均近萬嗎?鎂信有點被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