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仿制到創新,復盤中國藥企的逆襲之路
過去十年,我國醫藥產業上演了一場令人振奮的逆襲大戲。越來越多的"中國造"新藥獲得海外市場認可,我國藥企與國際巨頭的合作日益深入。如今,屬于我國創新藥的篇章剛剛展開。
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市場也給出了積極回應,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年內累計漲幅約100%。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指數日前宣布修訂編制方案,明確剔除醫藥外包企業,更純粹地聚焦創新藥核心公司,有效表征本輪創新藥產業發展趨勢。修訂于8月11日生效,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是目前ETF跟蹤的指數中首批“純度”達100%的創新藥指數。
恒生創新藥ETF(159316,聯接A/C:024328/024329)是市場上唯一跟蹤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的產品,可助力投資者參與這場醫藥創新的熱潮。
政策破冰:創新藥生態的重塑
2015年8月,《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44號文)出臺,改變了中國創新藥的定義標準。過去,只要未在中國境內上市的都算創新藥;新規實施后,標準與海外看齊——境內外都未上市的藥才能稱為新藥,這一改變推動了中國藥企研發標準的國際化。
這一時期的政策組合拳還包括:2016年啟動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為后續醫保帶量采購奠定基礎;2017年加入ICH(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中國藥品監管邁入國際化新階段,同年取消"三報三批"制度,加速海外藥物在國內上市;2018年"4+7"帶量采購政策實施,推動醫藥產業轉向創新驅動;同年港股18A規則推出以及后續2019年科創板設立,則為創新藥企提供了寶貴的融資渠道。
這些改革為我國創新藥發展掃清了障礙,這一時期呈現出幾個顯著特點:數量爆發,中國企業自研創新藥數量在2020年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質量提升,同類首創藥物占比從2015年的不足10%提升至2021年的18%,特別是在PD-1、CAR-T等前沿領域;技術研發進度加快,中美新藥上市時間差從8年縮短至2年以內。
走向世界:全球化發展的新階段
2021年后,我國創新藥進入深度調整期,這一時期,我國藥企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同靶點同類型臨床進度最快的藥物中,來源于中國的品種占比不斷提升,2024年達120個、占比超30%。
同時,我國創新藥海外授權交易數量和金額屢創新高。2024年,我國藥企完成19筆首付款超5000萬美元的BD交易,占全球比重達22%;2025年僅上半年就完成13筆同類交易,占比升至25.5%。
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臺,也在持續支撐創新藥高質量發展。7月24日,國家醫保局明確集采中選不再僅參考最低價,且最低價企業需說明報價合理性,堅持“穩臨床、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原則,推動醫藥行業轉向質量和價值競爭;同月,《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5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及商保創新藥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先后出臺,從研發數據、準入優化、臨床使用、支付機制等多方面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如何把握本輪創新藥投資機遇?
今年以來,創新藥相關指數集體走強,其中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年內累計漲幅約100%,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宣布修訂編制方案,明確剔除醫藥外包企業(CXO,全稱為醫藥合同外包服務組織),成為首批在編制方案中明確剔除CXO,聚焦創新藥的指數。
CXO公司主要為制藥企業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研發、生產及商業化外包服務,不直接獲取創新藥的核心知識產權,一般不承擔新藥研發風險,也不參與創新藥專利研發和商業化成功后獲取的專利授權收益。
由于CXO與創新藥在商業模式和產業鏈價值分配上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剔除CXO后,能夠更純粹地聚焦創新藥核心公司,有效表征本輪創新藥產業發展趨勢。修訂于8月11日生效,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是目前ETF跟蹤的指數中首批“純度”達100%的創新藥指數。
根據剔除CXO后的指數成份股進行回測,2023年指數發布日以來、2024年、2025年初至今,指數業績表現均更好。且自2023年指數發布日至今,修訂后的指數年化收益率超47%,夏普比率也更高。
目前,恒生創新藥ETF(159316,聯接A/C:024328/024329)是市場上唯一跟蹤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的產品,可助力投資者便捷布局港股前沿創新藥企。
猜你喜歡
從仿制到創新,復盤中國藥企的逆襲之路
恒生創新藥ETF(159316,聯接A/C:024328/024329)是市場上唯一跟蹤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的產品,可助力投資者參與這場醫藥創新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