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科技宣布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為43億元,超募逾10億元
居于新造車第二梯隊的企業們似乎正在集中發力,以抓住當前新能源汽車千載難逢的“紅利期”。
1月27日,零跑科技(以下簡稱“零跑”)宣布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為43億元,超募逾10億元,此次融資募得資金將用于產品研發、渠道布局以及品牌推廣等方面上的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零跑本輪融資的投資方名單中,不僅包括國投創益、浙大九智和涌鏵資本等戰略投資方,零跑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和零跑創始股東、大華股份董事長傅利泉也出資增持,特別是曾斥資70億元投資蔚來的合肥政府也參與了此次融資。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合肥將會在零跑的B輪融資中投入20億元左右的金額。零跑在此次B輪融資公告中并未透露合肥具體的出資額,不過也表示后續雙方計劃將展開更多合作。
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成為各地政府競相搶奪的對象的背景下,去年4月通過押注蔚來大獲成功之后,被譽為“最牛風投機構”的合肥政府一直在尋找新的投資標的,并希望進一步完善當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
2020年11月,合肥市政府曾出臺《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并明確指出,到2025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整車以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超過千億元,整車產能達到100萬輛,質量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在良莠不齊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中,尚未與其他地方深度綁定、擁有三款量產車型,且具備一定技術積累的零跑成為合肥最佳的選擇。今年1月8日,合肥曾在政府官網上指出,“‘零跑汽車’與廬江產業契合度很高,歡迎企業到廬江投資興業”。
與此同時,在先后引入蔚來和大眾等車企,以及促成大眾與國軒高科的合作的基礎上,此次通過引入零跑,合肥當地不僅進一步完善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更實現終端產品對高、中、低端產品的全部覆蓋。除此之外,零跑若在合肥建廠,更可以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以及貢獻巨額稅收。
事實上,脫胎于國內安防巨頭大華股份的零跑同時得到了后者資金和技術的支持,朱江明曾表示,即使不融資,零跑也可以支撐三年。更加重要的是,依托大華的研發能力,截至2020年末,零跑已獲得及申報在途專利一共1004項,其中發明專利458項。
相關資料顯示,零跑具備在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系統和智能駕駛系統等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且其量產車超80%都自主研發設計,是造車新勢力中發明專利占比最高的車企。更加重要的是,零跑還研發出了國內首款智能車載芯片凌芯01,并已應用于第三款量產車型零跑C11上。
不過,盡管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且聚焦于20萬元左右價位的“腰部市場”,但零跑第一款量產車S01并未取得預期效果,并一度被認為嚴重掉隊。但隨著第二款聚焦于更下沉A00級細分市場的量產車T03的推出,零跑旗下銷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零跑累計銷量11391輛,其中在去年5月上市的T03貢獻良多,總銷量達10266輛。2021年1月1日,零跑推出的第三款量產車型C11亦取得了不過的效果,預售至今訂單量已突破2000輛。
銷量提升、政府支持、順利融資,零跑似乎迎來了“最好的時候”,但這并不意味著其未來會一帆風順。盡管資金充裕,但零跑接下來面臨的困難除了品牌形象和銷售渠道的進一步完善外,最主要的還是要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腰部市場”脫穎而出,以及如何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
以產品定價策略和目標人群來看,零跑不僅會與同屬第二梯隊的愛馳汽車和天際汽車等新造車正面競爭,還會與威馬汽車和小鵬汽車部分車型短兵相接,更加重要的是,隨著特斯拉Model 3國產化率的逐漸提升,其價格還可能會進一步下探,面臨上述眾多強大的對手,零跑當前的“拳頭產品”C11的產品力究竟夠不夠強,還需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當前零跑已經擁有了首期年產能5萬輛、目標總產能25萬輛的金華工廠。2020年12月,零跑還收購了福建新福達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簡稱新福達)以解決生產資質問題。相關資料顯示,新福達擁有福州、漳州和常州三大制造基地,有分析人士認為,零跑勢必不會任由斥巨資收購的制造基地閑置。
所以,若真如此前媒體報道零跑將在合肥建設產能為20萬輛的工廠,要如何提升銷量以填補巨大的產能空白將是零跑急需解決的問題。不過,零跑對未來的銷量倒是表現的十分自信,并與此前提出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2021年正式啟動IPO;2023年進入新勢力TOP 3;2025年獲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10%的市占率。
有野心是好的,但零跑的實力最終能否支撐得起,目前來看還存在著諸多未知因素。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