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調查各地新能源車投資,點名恒大、寶能,年內多家車企爆雷
各地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招商引資情況開始引發關注。
11月25日上午,有市場消息稱從業內人士處獲悉,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各地發改委在11月18日前向國家發改委產業司上報各地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該《通知》第三條提到,要求各地提供本地區純電動汽車項目規劃和招商引資情況,其中明確要求各地詳細報告恒大、寶能等企業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以及擬投資建設的新能源整車和零部件項目,包含土地占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
或受此消息影響,11月25日早盤,港股恒大汽車股價突然跳水,截至AI財經社發稿時,恒大汽車股價報22.1港元/股,較前一日收盤價24.05港元/股下跌8.11%,盤中跌幅一度超10%。
截至發稿時,我們暫未在國家發改委官網上看到上述通知。另據財聯社11月25日報道,針對網傳“發改委調查能源汽車投資”文件,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這件事正在落實,現在還不方便講”。
不過,早在11月20日,《瀟湘晨報》就援引安順市發改委消息稱,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項目亂象的工作部署,按照國家和省發展改革委統一安排及有關工作要求,安順市發改委組織各縣(區)發展改革部門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項目情況摸底排查工作。
據安順市發改委,調查摸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2015年以來核準或備案的新建純電動汽車(包括商用車、乘用車)項目情況、建設進展以及年度生產情況等,二是2019-2020年現有汽車企業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生產運營及在建新能源汽車項目備案情況等,三是純電動汽車項目規劃和招商引資等有關情況。
對新造車項目招商引資的關注并非空穴來風,特別是地產商的介入,如何拿地建廠成為逃不開的話題。
恒大、寶能是地產企業跨界造車的樣本。公開信息顯示,恒大入局新造車始于2018年。我們此前曾報道,2018年6月至今,恒大已陸續在動力電池、動力總成、先進整車制造、汽車銷售、智慧充電等方向布局。
2019年,恒大董事會主席許家印曾在恒大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伙伴合作峰會上表示,計劃三年內投資共450億元用于造車:2019年投資200億元,2020年投資150億元,2021年投資100億元。恒大汽車此前也曾表示,“力爭在3–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為了實現如此野心勃勃的計劃,恒大也以建工廠的名義在各地拿地。據晚點LatePost報道稱,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間,恒大汽車通過關聯公司在各地拿了1133萬平米土地。但該報道還稱,其中只有半數是工業用地,35%是住宅用地,13.34%是綜合用地。這也引發了外界對地產商“真拿地,假造車”的質疑。
寶能近年來也持續投入造車。2017年,寶能集團以10億元注冊成立寶能汽車有限公司,后陸續收購長安PSA,代工生產法系高端車DS。自2017年布局汽車業務以來,寶能集團已在常熟、深圳、昆明、廣州、西安、昆山、貴陽等地規劃了生產基地。
此外,多地的新能源汽車招商引資項目也陸續出現“爆雷”情況,賽麟汽車、拜騰汽車、博郡汽車、長江汽車等均出現資金鏈危機。
今年4月27日,來自賽麟汽車前法務高級經理喬宇東的實名舉報將江蘇賽麟推上風口浪尖。喬宇東稱江蘇賽麟董事長王曉麟涉嫌虛假技術出資、貪污巨額國資,并通過實際控制的4個外資“空殼公司”,將成本價5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的技術分別作價55億元和11億元入股,導致數十億元國資流失。
江蘇賽麟由美國賽麟國際汽車公司聯合國內多家企業和機構共同投資設立,賽麟汽車項目總投資178億元。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全資子公司南通嘉禾科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南通嘉禾”)持有江蘇賽麟33.42%股權,為江蘇賽麟大股東。
目前江蘇賽麟已因資金短缺深陷運營困境,其位于北京、江蘇如皋和上海三地的所有項目已經全部停掉,多位核心高管以及上海分公司全部管理層已經先后離職。
同樣陷入資金問題的還有位于江蘇南京的拜騰汽車,這家新造車企業曾被央視點名“燒光84億依舊造不出量產車”。自今年3月以來,拜騰已開始拖欠員工工資,拜騰中國區業務也從7月1日起開始停工停產,時間預計為6個月。在這期間,全體員工待崗,僅有小部分員工留崗維持公司的基本運轉。
日前,拜騰汽車的關聯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被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天眼查App顯示,今年9月至今,南京知行有3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金額超過200萬元。
同樣位于南京的新造車勢力博郡汽車也被欠薪、欠社保,被指“變相裁員”等負面信息環繞。6月15日,博郡汽車正式通知全員待崗,并且沒有給出截止日期。這也被外界認為是博郡放棄造車的信號。此后有消息稱,博郡汽車與一汽夏利成立的合資公司天津博郡,自8月1日起進入歇業狀態,后將進入解散清算狀態。
再加上位于蘇州,同樣停產、欠薪的前途汽車,江蘇一地就集齊了4家爆雷的新造車企業。
作為國內首批拿到新能源汽車“雙資質”的車企,港股上市公司五龍電動車旗下長江汽車也沒能逃過破產清算命運。此前長江汽車陸續成立貴州長江、深圳長江、成都長江等子公司,并吸引了不少政府投資。
多個新造車勢力“倒下”,也導致市場對新能源車項目的資金情況、投資情況的擔憂頻現。這也是發改委啟動摸底調查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歡
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中國新能源車輛總數突破3000萬大關,駛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2024年末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年度新注冊1125萬輛,增幅51.49%。市場快速增長得益于技術突破、基礎設施完善及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F存相關企業超138.2萬家,2024年新增33.5萬余家。連續十年領跑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數量破1200萬輛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超1200萬輛,同比增34%以上,占新車銷量40.9%,出口增6.7%。相關企業超138萬家,2024年新增33.5萬家,近十年注冊量逐年增,約3.54%企業涉司法案件。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穩健增長,年銷量躍升至2289萬輛新高
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大增,全年達2289萬輛,增5.5%。自主品牌份額突破60%,新能源銷量飆升41%。汽車相關企業超1538萬家,2024年新增339萬余家,司法案件約占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