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三季報背后:凈利同比降低20.5%、投資虧損149億
近日,人保、新華、太保、平安等保險公司紛紛發布2020年前三季度財報。
據財報顯示,各家保險公司凈利潤增幅均有所下降: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下降18.4%,新華保險下降14.6%,太平洋保險下降14.3%,中國人保下降12.3%,中國平安為20.5%。
20.5%的利潤下降超過其他保險公司,為什么保費收入7950億、凈利潤1643億的中國平安,會成為疫情下抗擊風險最弱的險資?
整理資料時發現,疫情下,平安抗擊風險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平安保險業務的彈性和恢復能力弱,二是中國平安出現嚴重的投資失誤。
01
被阻塞的保險渠道
平安以保險起家,并以保險作為主營方向。
據財報顯示,中國平安旗下擁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財產保險業務、銀行業務、信托業務、證券業務、其他資產管理業務、科技業務七大業務。
其中保險業務為集團提供78.9%的運營利潤,而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是絕對的頂梁柱,占集團運用利潤的68.8%。
新冠疫情爆發后,平安保險引以為傲的傳統銷售渠道被阻塞。
據了解,平安跟其他保險公司一樣,主要是親戚朋友轉介紹,然后組織爬山、采摘等活動,用朋友帶朋友的方式賣保險產品。
“要不然市面上那么多保險,別人憑什么買你的”,一位平安前離職員工對司庫財經表示,利用活動建立好感、信任感是保險銷售的主要方式。
但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人心惶恐,政策上禁止大規模集會,保險經紀人送禮品、組織活動等傳統的銷售方式失效。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中,新業務量達到428.44億元,同比下降27.1%,而該業務占據中國平安整體運營利潤的68.8%。
“保險跟別的不一樣,它需要人與人面對面交流”,在三季度財報的電話會議上,中國平安負責人表示,未來平安保險業務將會恢復,但不能確定時間和節奏。
但為什么在所有保險公司中,平安的保險業務下滑最嚴重的?這主要反映在目標用戶不同。
與友邦等保險公司主打白領、年輕人不同,平安最大的用戶群體是老年人。
“在平安的網點營業部,銷售送的禮物主要是蔬菜、水果、雞蛋,因為老年人喜歡這種白拿的生活用品”,在司庫財經采訪過程中,一位平安保險經紀人表示,保險群體中,老年人最多。
疫情對平安保險業務打擊巨大,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平安保費收入為6264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9%。
而在前三季度,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4.5%、人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9.38%、太平洋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13%、人保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74%。
中國平安最主要的保險業務已經陷入“增長的泥潭”。
02
投資業務巨額虧損
平安利潤大幅下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對外投資出現大幅度虧損——2020年前三季度,平安投資虧損額為149億元,大幅削弱了平安整體利潤表現。
“險資一般會投資大型基建項目和國企央企的股票”,一位中國平安內勤向司庫財經表示,靠著2008年之后,中國大型基建項目和整體經濟的發展,中國平安對外投資收獲頗豐。
如平安2005年入股長江電力,并在11年后增持,目前中國平安持有長江電力的股票數達到8億股;
2007年,中國平安出資1600億投資京滬高鐵,成為該項目的第二大股東;
在2018年中旬至2019年中旬的11個月,平安耗資80億港幣,20次增持工商銀行……
據相關數據顯示,平安對外投資金額高達3000億元,這些投資也為平安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在過去三年,長江電力平安的投資帶來50%的增值;京滬高鐵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鐵路,僅在2015年,其年利潤就高達67億元;而工商銀行業務量巨大,盈利能力強,更是被稱為宇宙行;
2019年,中國平安對外投資業務為其帶來441億元的收益。
但進入2020年后,原本盈利的投資卻成為利潤的累贅,而這樣的損失主要來自于匯豐銀行市值的暴跌。
據了解,因為6%的分紅比例,中國平安將匯豐作為重要的投資標的,2018年,平安120億美元入股匯豐銀行,累計持有其約7%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但隨著中美貿易戰爆發,匯豐銀行充當不光彩的角色,以及“涉嫌縱容龐氏騙局”等丑聞曝光,匯豐銀行股價大幅度下跌,匯豐營業利潤和股價大幅度下跌。
2020年第二季度,匯豐利潤同比下降96%,并在年初裁員3.5萬人,而匯豐銀行股價也出現暴跌,下跌幅度超過44.7%,其市值損失達到5600億港元。
匯豐銀行的損失,直接拖累了平安的利潤。
據Wind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平安投資虧損額為149億元,而在同期,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則實現正增長,收益分別為20億元、2億元。
平安可以將投資的虧損視為政治因素導致匯豐的市值暴跌,但對一家頂級的金融機構來說,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平安的資管、投資部門難道預測不到損失的發生嗎?
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平安保費收入為6264億元,遠超新華保險、人壽保險、中國人民保險、太平洋保險,平安的規模堪稱航母級。
但中國平安作為一頭大象,在疫情面前,卻是抗壓能力最弱的險企。
猜你喜歡
營收、利潤雙降,投資收益疑似與宣傳不符,陸金所能否挽回投資者信賴?
近日中國平安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陸金所控股發布了2023年中期業績公告,這無疑是一份糟糕的答卷。中國平安股價卻跌回5年前,市值已蒸發一個比亞迪
A股盤中,中國平安延續跌勢。截至收盤,中國平安報40.99元/股。8月10日,中國平安盤中曾創出40.36元/股的5年來新低,總市值也跌破7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