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又出新玩法,“IP+短劇”了解一下
免費閱讀的浪潮上,下沉市場巨頭們開始抱團戰鵝。
9月3日趣頭條旗下網絡文學產品米讀宣布,與快手就短劇IP開發達成戰略合作。米讀將為快手提供平臺熱門IP改編的短劇內容,在快手小劇場首發獨播,快手則給予獨播劇更多的流量和宣發支持。
過去十年網絡文學市場閱文集團一家獨大,但近年來快速興起的免費閱讀,對傳統網絡文學行業格局造成了一定沖擊。資料顯示,2018年Q1免費閱讀用戶規模僅為0.5億人,2019年Q4已經增至2.5億人。
相比付費閱讀模式,免費閱讀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廣告和IP改編等衍生產業,而在行業高速發展的當下,傳統的游戲化、漫畫化、影視化這些長周期的衍生品開發模式已不能完全滿足行業需要。
米讀CEO楊驥表示,此次與快手的合作模式是在行業內的一次全新嘗試,開辟了免費網文平臺的IP孵化新思路,有效解決了傳統IP孵化模式中開發周期長、投入成本高等痛點。目前米讀已初步搭建出一個流量積累及內容生態營造并行的新模式,并將逐步推動IP產業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放大IP價值。
網文IP如何玩轉短視頻
過去幾年,網絡文學衍生開發市場發展迅速,但多媒體開發渠道相對傳統。目前主流的依然是漫畫化、動漫化、影視化這三種,這些模式商業化體系更加完善,但缺點是周期長、資金投入大,往往只有影響力較大的頭部IP才能受益。
相比之下,短視頻化的模式更輕,周期也更短。據悉米讀會在網文更新的時候,就開始打造IP。米讀會通過分析用戶的閱讀數據,以此為基礎選擇IP進行改編,以3分鐘以內的自制短劇形式快速推向市場,將孵化周期縮短至一個月左右,也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時可以更加快速地驗證IP價值及其內容對粉絲的吸引力,從而解決目前網絡文學平臺IP孵化成功率低、試錯成本高等痛點。
此外,環環相扣、高潮迭起的短劇劇情又可以反哺于平臺網文作品,激發用戶對原創小說的閱讀熱情,幫助作品增粉固粉,提高作品和作者的影響力。
據米讀內容營銷總監雷愛琳介紹,米讀從2020年2月起,就開始探索網文IP的短劇孵化模式,通過米讀平臺上作品的數據表現與社區用戶評論等指標綜合判斷,米讀率先挑選出4部平臺原創作品進行短劇孵化嘗試。
據悉,米讀第一部IP短劇《權寵刁妃》于4月15日上線,第一季全網總播放量突破4億,多次登頂快手小劇場單日最熱榜單TOP 1。《大叔乖乖寵我》第二季單集播放量已突破千萬,點贊破百萬。《宋小姐每天都在鬧離婚》 第一季總播放量突破6000萬,首播72小時后快手賬號“全能宋小姐”增粉30萬。
8月底上線的新民國玄幻短劇《河神的新娘》,更是刷新了快手小劇場的吸粉紀錄。該劇首集上線36小時,播放量就突破4200萬,點贊180萬,單集吸粉超過百萬。
截至目前,米讀已出品了10余部精品IP短劇,全網播放量已突破8.8億,并多次登頂快手小劇場單日最熱榜單第一名,且已有兩部短劇被收錄到頭部在線視頻網站的電視劇板塊中。
在模式跑通,并成功牽手快手之后,米讀計劃今年推出30部短劇,覆蓋甜寵、懸疑、都市玄幻等各類豐富題材,以更好滿足用戶各異的閱讀口味。
相識于下沉,相戰于網文
趣頭條和快手都是下沉市場巨頭,今年二者都在新領域發力嘗試,此時牽手也在情理之中。
做資訊起家的趣頭條,在2018年孵化出米讀這個網絡文學產品上,憑借“免費+廣告”的模式,成立兩年米讀就拿下近2億用戶。但流量變現一直是免費閱讀的難題,目前廣告收入還無法趕上用戶訂閱,這也成為更多優秀作者入駐免費閱讀平臺的制約因素,因此,IP衍生品開發勢在必行。
相比背靠騰訊文娛的閱文集團,根基尚薄的趣頭條沒有急于走前者的老路,而是瞄準了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短視頻平臺和短劇化的內容發展趨勢。
最近幾年,短劇化成為抖快等短視頻平臺內容的新趨勢。快手相關負責人大可表示,短劇行業是一個快速成長的新領域,而選擇一個好故事則是短劇能夠成為爆款的優質基因。
大可稱,未來快手和米讀也會基于IP改編短劇,進行更多商業化變現上的探索與嘗試,共同攜手找到一條網文IP+短視頻的變現之路。快手短劇業務未來一年內,將會拿出超過百億的流量支持精品化短劇內容在平臺內的扶植與成長,同時也將會引入超過200部的精品優質短劇,共同探索短劇業務的成長。
近年來,快手不斷加速發展多元化平臺文化,力圖擺脫自身的“土味老鐵標簽”,包括投資二次元平臺A站,連續兩年合作春晚砸下十數億元,簽約CBA進軍體育,簽約華語樂壇天王周杰倫……而此次牽手米讀,也意味著快手的觸角開始伸向網絡文學行業。
2014年收購盛大文學一同網文江湖達到巔峰后,“積重難返”的霸主閱文卻受生態制約,目前正在加大“免費閱讀”的布局,此外,近年來包括頭條、百度在內,多家互聯網巨頭紛紛通過并購自研的方式進入網文市場。
未來網文市場的格局如何演變?米讀和快手用他們的新玩法告訴我們,一切才剛剛開始。
猜你喜歡
業績幾近谷底,侯曉楠“押注”短劇能否解救閱文集團?
無論是ALL in國內市場,還是選擇“走出去”尋求更大創收增利的發展空間,都無不考驗著閱文集團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