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翻車”、貼牌“反噬”,西鳳酒緣何屢次折戟IPO?
西鳳酒這次可真是“躺著也中槍”,被自家經銷商的一波操作給坑慘了。
事情是這樣的:西鳳酒旗下的一個貼牌產品國花瓷西鳳酒,中秋請了位爭議不斷的網絡大V司馬南。本意是利用他流量,圖個熱鬧與曝光。沒想到,這步棋非但沒走對,反而激起了網友的強烈反感,直接給西鳳酒來了個“品牌暴擊”。
特別是司馬南扮演李白摔倒的尷尬一幕,被做成視頻片段,迅速在網絡上發酵,西鳳酒成了笑柄。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危機,西鳳酒也是反應迅速,緊急發布了一份《關于規范市場推廣活動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以后所有的市場活動都得先報備審批,邀請嘉賓也得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跟西鳳酒的品牌調性相匹配。簡而言之,就是給自家的營銷活動立了個規矩,防止再被“坑隊友”帶偏。
盡管西鳳酒已經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但“陜西第一名酒”的美譽仍在一夜之間崩塌,西鳳酒被部分網友戲謔為“夾頭酒”“夾香型”,西鳳酒的直播間被大量負面評論刷屏,甚至有人開始抵制喝西鳳酒,品牌口碑遭受重創。
與此同時,西鳳酒12年4沖資本市場未果的經歷也再次浮出水面,作為曾經與茅臺齊名的四大名酒,西鳳酒如今已明顯掉隊,一度被市場質疑走不出陜西,西鳳酒何以至此?
01
貼牌模式下,經銷商屢次出事
想當年,內衣品牌南極人通過貼牌迅速崛起,西鳳酒也借鑒此道。為了擴大市場,西鳳酒曾大量采購外部成品酒進行貼牌生產,市面上的貼牌酒一度多達上千種,被戲稱為“白酒界的南極人”。
目前,西鳳酒的產品體系分為兩大塊:自營體系和貼牌體系。自營體系里,老綠瓶系列作為口糧酒對標玻汾,紅西鳳系列則走高端路線,穩扎穩打。而貼牌體系,那些被冠以“戰略品牌產品”的酒類,實則由合作經銷商全權操盤,從設計到營銷,再到區域銷售,都由他們說了算。
在頭部貼牌酒中,6年陳釀、15年陳釀由陜西禧福祥品牌運營有限公司負責;華山論劍則屬于山西恒豐酒業有限公司;涉事的國花瓷西鳳酒是西安國花瓷品牌運營有限公司負責開發運營。
據西鳳酒股份2018年披露的招股書,2015年—2017年,西鳳酒合作生產產品分別占總銷量的31.83%、37.21%和36.44%,也就是說西鳳酒三成以上的收入來自貼牌。
然而,正如南極人的故事所揭示的,貼牌模式雖能帶來一時的市場繁榮,但其反噬力也同樣驚人。
貼牌模式下,經銷商的強勢地位讓產品質量和渠道控制變得尤為艱難。主品牌的價值在無形中被稀釋,這對任何品牌來說都是難以承受之重。更糟糕的是,這種一本萬利的商業模式往往會讓品牌方變得惰性十足,產品研發和創新因此停滯不前。
近期的司馬南事件的根源就在于西鳳酒對經銷商的管理松散,導致西鳳酒品牌受損,雖然西鳳酒迅速發布通知,要求所有市場推廣活動必須書面報備,嚴禁私自以品牌名義開展活動,但無疑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事實上,西鳳酒近年來卻因貼牌模式陷入了不少風波。早在今年上半年,演員黃渤就因姓名權和肖像權被侵犯,將西鳳酒及其兩家經銷商告上法庭。盡管西鳳酒及時聲明與事件無關,并要求涉事經銷商整改,但品牌形象已受損。類似的事件還有經銷商的低價竄貨行為,西鳳酒不得不頻繁出手整頓。
西鳳酒早已意識到貼牌模式的影響,新任董事長還曾提出“二次創業”計劃,正是為了推動品牌轉型升級,加強渠道管理,減少貼牌依賴。但與貼牌廠商之間的利益糾葛并非一朝一夕能解決,西鳳酒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02
百億營收遭質疑,西鳳酒12年4沖IPO均失敗
除了高度依賴經銷商之外,西鳳酒在資本市場的征途上也屢遭坎坷,曾四次IPO嘗試均以失敗告終,成為四大名酒中唯一未能登陸資本市場的酒企。
這背后,不僅是資本市場的挑剔眼光,更是西鳳酒自身管理、財務以及市場策略的深層次問題所在。
回溯往昔,西鳳酒的IPO之路布滿了荊棘。2012年,首次沖刺便因財務造假丑聞折戟沉沙,實際虧損的真相被揭露,無法滿足IPO的盈利要求。2016年,雖有中信產投的加持,但業績的連續下滑和高管的財務違規再次讓夢想破滅。
2017年,貪腐風波席卷而來,高管的貪污、行賄案件更是讓西鳳酒的品牌形象雪上加霜。2018年,好不容易熬過了內部動蕩,一款年份酒的塑化劑超標問題又將其推入輿論漩渦,IPO之路再次戛然而止。
盡管如此,西鳳酒并未放棄。今年7月,有消息稱西鳳酒正處于IPO申報階段,這似乎預示著第五次沖刺的序幕已經拉開。然而,這背后隱藏的不僅是上市的夢想,更有市場對其營收、凈利乃至估值的諸多質疑。
西鳳酒官網介紹,2023年,陜西西鳳酒廠集團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3.4億元,同比增長23%,正式跨過“百億”門檻。但西鳳酒的百億營收看似光鮮,實則暗流涌動。有分析指出,這百億之中或含有稅款,實際營收或打折扣。
與營收早就突破百億大關的貴州茅臺、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相比,西鳳酒的發展明顯滯后。西鳳酒的凈利潤率更是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這與其高度依賴貼牌模式以及走不出省內市場有關,貼牌模式的泛濫導致品牌控制力減弱,市場布局失衡,全國化進程受阻。
最近的一次融資,西鳳酒引入了陜西省國資長安匯通等五家投資方,增資約4.89億元,西鳳酒估值達到117.8億元。然而,這一估值在業內并未得到廣泛認可,市場普遍認為其偏高,甚至有聲音質疑西鳳酒營收的真實性和未來的成長性。
而且,參與增資的股東中,除了長安匯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外,其他四家公司均為新股東,且普遍與西鳳酒存在業務關聯。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這種經銷商持股、錯綜復雜的關聯結構,有可能更加“不利于”上市進程。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西鳳酒在營銷上的風波也引發了消費者的強烈反應。社交媒體上,抵制西鳳酒的聲音此起彼伏,不少消費者表示將不再購買西鳳酒產品。這對于正在尋求突破和轉型的西鳳酒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03
西鳳酒未來何去何從?
如今,白酒行業的整體環境不容樂觀,整個行業站在了轉型的十字路口。
2024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如同一記重錘,敲響了行業的警鐘:21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貨總額激增至1574.70億元,同比增長10.29%《2024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也顯示,超過60%的經銷商和終端零售商表示庫存有所增加,30%以上的企業面臨現金流壓力。
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的大逆轉如同多米諾骨牌,房價連跌、地產鏈低迷,這一系列連鎖反應不僅侵蝕了居民財富,也沉重打擊了消費信心,白酒行業自然未能幸免。
消費升級的步伐戛然而止,疊加人口負增長與老齡化的雙重壓力,白酒的核心消費群體如同被攔腰截斷。據機構測算,2017年后,白酒核心消費群體快速下降,預計到2025年將銳減4133萬人。
政務、商務及大眾消費的全面萎縮,加之過往景氣周期中盲目擴張的中高端產能,讓白酒市場再次陷入了“供大于求”的泥潭。
在這場風暴中,行業分化愈發明顯。頭部企業憑借強大的品牌力和市場韌性,尚能穩住陣腳,但眾多區域酒企卻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尤其是酒鬼酒的營收從去年同期的15.41億元降至9.94億元,跌幅高達35.50%。此外,金種子酒、天佑德酒、皇臺酒業等企業凈利潤甚至不足1億元,反映出區域酒企在激烈競爭中的力不從心。
西鳳酒也同樣如此,雖坐擁悠久歷史,但缺乏全國性的大單品以及市場深耕的不足,讓西鳳酒在高端市場的征途上步履維艱。省內市場的穩固支撐雖為基石,卻也無形中限制了其向外拓展的步伐,省外市場的遲滯發展成了難以忽視的發展瓶頸。
市場普遍認為,高端化是西鳳酒通往一流酒企的必經之路,但這條路上卻布滿了荊棘。西安本地的一位白酒零售商坦言,近年來西鳳酒的銷售并未見顯著增長,仍主要依賴西鳳六年、十二年等中低端系列,難以在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對于西鳳酒這樣的區域酒企而言,生存環境更是日益嚴峻。然而,危機往往孕育著轉機,行業的調整與洗牌為西鳳酒等企業提供了創新與轉型的契機。
西鳳酒開始積極應對挑戰,從產品線調整入手,力求滿足不同消費層次和場景的需求。針對年輕消費群體,推出了性價比高的小瓶裝及年輕化產品,如100ml綠瓶西鳳酒。
在營銷層面,西鳳酒加大了營銷投入,例如制定出臺《營銷系統激勵體系改革方案》,與營銷系統全員簽訂了三年戰略激勵目標責任書。
在銷售渠道上,區域性白酒紛紛走向線上尋找新增量。從銷售數字上看,2023年,白酒電商銷售規模已經達到1000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77.7%。
西鳳酒也在積極優化線上銷售渠道,拓展電商平臺、社交媒體等新興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提升市場反應速度。同時,緊跟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浪潮,加快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如建設原料溯源、仿生人工制曲、自動化釀酒、智能灌裝和倉儲物流等智能生產體系。
然而,要徹底解決白酒行業的結構性矛盾,還需從根本上下手。調整供需關系、優化產能結構、避免無序擴張是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西鳳酒及整個白酒行業需不斷探索新產品、新渠道、新模式,加強廠商一體化營銷改革,以應對市場的不斷變化和挑戰。
在這場轉型之路上,誰能夠率先找到突破口,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