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膠原蛋白問鼎“山西女首富”,A股又來一家“醫美茅”
“顏值經濟”的江湖格局此消彼長。2023年,“玻尿酸女王”趙燕旗下華熙生物(688363.SH)利潤縮水4成,一位山西女企業家楊霞卻靠賣膠原蛋白再現造富神話。
在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中,錦波生物(832982.BJ)董事長楊霞以85億元人民幣財富值首次入榜,并一舉沖到居住地在山西的富豪榜第一,也是近年來首位“山西女首富”。
繼“玻尿酸”后,“重組膠原蛋白”逐漸成為醫美行業新寵,大有接棒玻尿酸,成為新晉“醫美印鈔機”之勢。
錦波生物主營業務便是重組膠原蛋白,主要產品多為用于皮膚護理的膠原蛋白注射劑、膠原蛋白原液、膠原蛋白面膜等等。
在錦波生物成立之前,楊霞是山西醫科大學的一名講師。而從創立錦波生物到問鼎山西首富,楊霞只用了16年。
楊霞 來源:錦波生物官方微博
從女教師到“山西女首富”
楊霞1974年出生在山西晉城沁水縣,通過勤苦努力考上了山西醫科大學,研究生畢業后,楊霞選擇留校任教,最初的研究方向是肝移植技術。
膠原蛋白作為人體組織結構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一種蛋白質。楊霞在醫學教研中經常會與之打交道,并且發現器官保存的難點就在于膠原蛋白的添加。
而當時世界上只有美國的一家公司研發出從人體胎盤中提取人類膠原蛋白的技術,價格十分昂貴,1克人類膠原蛋白要賣到10萬元,比黃金還要貴幾百倍。而且自然提取的人類膠原蛋白不溶于水,存儲使用都很不方便。
于是楊霞當時就產生了做人工合成膠原蛋白的設想。這樣不但能節約成本,使用安全性也更高。
2008年,楊霞注冊成立錦波生物,正式開啟了重組膠原蛋白的研究工作,并在2009年起先后聯合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國內頂級科研院所,組建科研團隊。
錦波生物產品 來源:電商平臺截圖
在醉心科研的同時,楊霞也非常具有經濟頭腦。公司成立7年楊霞就開啟了對錦波生物的一系列資本運作。公司2015年先是在新三板掛牌,2020年6月又在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不過半年后便主動撤回上市申請。2022年,錦波生物又遞表北交所,幾經周折后,終于在2023年7月20日登陸資本市場,成為北交所“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
截至5月10日收盤,錦波生物報174元/股,總市值154.01億元,較發行價漲超255%。而楊霞直接持有錦波生物58.89%的股份,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楊霞的身價也隨著公司的上市水漲船高,首次登陸《胡潤富豪榜》便直接問鼎山西富豪榜首。
千億市場規模
膠原蛋白是“智商稅”嗎?
楊霞研究重組膠原蛋白的初心是醫用,但卻機緣巧合踏入了醫美這個現下十分火熱的賽道。
近年來,我國膠原蛋白市場規模呈現逐漸增長趨勢。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17-2022年,中國膠原蛋白整體的市場規模從97億元增至397億元,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33%。預計到2027年,中國膠原蛋白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738億元。
按零售額計算,中國重組膠原蛋白產品的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5 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08億元,CAGR為63%,并預計將在2027年進一步增至1083億元,占到中國膠原蛋白市場的62.3%。
重組膠原蛋白產品是錦波生物的核心產品之一。《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公司重組膠原蛋白產品的收入分別為1.01億元、1.63億元和3.3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2.96%、69.81%和85.6%。
而從2023年報來看,“醫療美容”是錦波生物目前終端產品最主要的應用方向。包括注射類膠原蛋白,也有在皮膚表面涂抹的原液和面膜。公司2021年推出的“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干纖維”是國內目前唯一的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植入劑產品,用于面部真皮組織填充以糾正額部動力性皺紋 (包括眉間紋、額頭紋和魚尾紋)。
但市場對于補充膠原蛋白一直存有爭議,有人覺得是“智商稅”,也有人說有效果。
《中國醫藥報》在關于膠原蛋白的科普中指出,含膠質的食物和口服膠囊和口服液對于補充膠原蛋白無效,吃多了還會給肝、腎臟增加額外負擔。其還指出,皮下軟組織中直接注入膠原蛋白可以起到美膚作用,但這本質上屬于美容醫療手術,具有手術風險,而且作為外來物的膠原蛋白,還可能引發過敏。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認為,膠原蛋白具有支持、連接、保水、保護細胞等作用,但人體內的膠原蛋白都是細胞合成的,與吃膠原蛋白無關。吃膠原蛋白并不能直接增加體內膠原蛋白合成,但對身體皮膚、肌肉等具有一定的營養作用。口服膠原蛋白之所以成為流行的醫美方法,與廠商的營銷宣傳密不可分,但更主要的還是消費者缺乏生命科學基本常識。“吃啥補啥”論是對近百年來生命科學偉大成就的完全誤解,口服蛋白通過胃腸道被消化分解,變成與普通食物同等的氨基酸。
華熙生物創始人趙燕還曾在業績發布會上“炮轟”膠原蛋白護膚品,她表示,“膠原蛋白在護膚品上用,那就是個概念,因為它吸收不了,它也不是在你皮膚里面形成保護膜。膠原蛋白分子量比較大,吃進去就變成肽和氨基酸,為了保證膠原蛋白真正的作用,應該在醫療器械方面應用。”
但華熙生物也開始在膠原蛋白領域積極布局,年報顯示,華熙生物去年圍繞重組膠原蛋白原料開發的終端產品,2024年1月取得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重組膠原蛋白創面敷料),自主研發膠原蛋白三類醫療器械終端產品即將進入臨床階段。而在關于功能性食品研發中,華熙生物也提到了專注于膠原蛋白等功能原料的功效、機理及創新劑型研究。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劉石平也認為,醫用重組人膠原蛋白一般是有用的,具有改善皮膚的功效,可以聽從醫生指導選擇。
去年宣傳推廣費翻倍
毛利率達90.16%
華熙生物“打臉”布局膠原蛋白不難理解,因為這一醫美爆款的毛利率確實羨煞旁人。
錦波生物2023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去年毛利率高達90.16%。且錦波生物的毛利率還是處于不斷增長的狀態,公司2021和2022年的毛利率分別為82.29%、85.44%。
這是什么水平?2023年,貴州茅臺公司整體毛利率為91.96%,也就是說,錦波生物的盈利能力已經逼近茅臺。
伴隨著公司盈利能力增長的,是錦波生物節節攀高的宣傳推廣費。
錦波生物自詡高度重視功能蛋白系統性創新研發,2023年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87.12%。但從數據來看,公司去年研發費用8497.7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0.89%。
而去年錦波生物銷售費用1.6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57.17%,占比21.14%。
據錦波生物介紹,這主要是隨著公司銷售規模持續增長,一方面公司擴充銷售團隊,銷售人員薪酬及費用增加;另一方面錦波生物加大品牌推廣力度,宣傳推廣費用增加所致。
數據顯示,2023年,錦波生物宣傳推廣費2630.32萬元,較2022年的1182.55萬元,同比增長122.43%。
不過銷售費用高在醫美護膚行業并不罕見,2023年,同做膠原蛋白的巨子生物(2367.HK) 銷售及經銷開支為11.65億元,同比增長64.8%,巨子生物表示,該增長主要是由于其線上直銷渠道快速擴張令線上營銷費用有所增加。
錦波生物曾在《招股書》中提到,下游醫療美容機構或其合作主體如果為獲取利潤夸大宣傳產品效果,對客戶進行過度營銷,可能帶來部分客戶在接受醫療美容治療后獲得的效果與預期落差較大,導致消費者對醫療美容機構及產品效果不滿,對公司產品聲譽帶來不利影響的風險。
如今膠原蛋白的能力是否真的配得上其熱度,還需要市場進一步的檢驗。但膠原蛋白的造富神話已經被楊霞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