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瘋搶”IPO

        融中財經呂敬之2023-11-24 16:45 大公司
        今年,大家都在討論新加坡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金融中心。

        香港,正在慢慢失去全球金融中心的位置。

        一邊是外資撤退:美元基金剔除香港投資、加拿大養老基金關閉香港辦公室;美元主導的VC機構也在慢慢撤退,以高盛(亞洲)和摩根大通為例,近兩年兩家大機構紛紛減持港股。

        另一邊是IPO退坡:2022年全年,港股IPO事件、募資規模等仍在同比下跌。且多家大廠辦公室也從香港遷移到新加坡。

        今年,大家都在討論新加坡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金融中心,不過香港并不會這么快認輸。就在近日,港交所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宣布實施IPO“雙重參與”改革,增加了基礎投資人對IPO進程中企業股份增購的靈活度。同時,港交所還上線了全新的結算系統,提高IPO效率的同時也解決了打新股資金凍結的問題。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港交所近年來第一次嘗試改革,此前,港交所也就企業回購、GEM科創板轉板靈活度等問題的調整進行市場意見的征詢。港交所在積極改革,香港引導基金也在積極布局,增加香港本地招商、投資的活力,并且持續探索大灣區的投資機會。

        香港資本的重熱,還遠嗎?

        IPO政策改革


        近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交所”)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宣布實施首次公開招股(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雙重參與”改革,就IPO“雙重參與”限制增設新的豁免安排,并實時生效。

        港交所修訂了HKEX-GL85-16指引信(以下簡稱“指引”)容許新申請人的現有股東,包括IPO前投資者以及基礎投資者在一系列“規模豁免”的條件下,在IPO進程中進一步認購或者購買股份。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參與”。 

        “現有股東”基本指的是企業在整個融資歷程中從天使輪、A輪到后期的B、C、D輪等參與進來的VC/PE機構或者個人投資者;“基礎投資者”指的是IPO的配售部分中確保獲分配股份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一般都會受到一些禁售的限制,比如基石投資者。“雙重參與”的本質是放寬了這些投資人在企業IPO進程中進一步認購的限制。

        投資人林宇(化名)對我們表示,以往基石投資人的配額是受限的,這條政策之后可以簡單理解成港交所將IPO期間基礎投資人的認購條件放寬,從而間接提高了港交所的活躍度。港交所也表示,引入新豁免安排的目的是為獨立投資者提供更多靈活性。上市發行人在IPO時獲得更多獨立投資者參與,將有助促進整個IPO的定價流程,令發行價更貼近市場價格。

        在“規模豁免條件”中,指引進一步介紹道,IPO如符合下列新的“規模豁免條件”便可進行“雙重參與”——第一,發售總額至少為10億元。第二,按此項豁免所允許的所有現有股東及其緊密聯系人(無論是作為基礎投資者及/或承配人)的配股不超過所發行證券總數的 30%。每項超過 30% 上限的配股均須遵守《上市規則》以及香港聯交所不時修訂的指引的適用規定(包括任何適用條件和替代豁免)。第三,上市申請人的每名董事、行政總裁、控股股東及監事(僅適用于中國發行人)必須確認,他們或其緊密聯系人未有根據本項豁免獲分配上市申請人的發售證券。

        除了IPO政策的改革,港交所還會從11月22日起啟用新的新股結算平臺FINI,后者是港交所推出的新股結算平臺,給投資銀行、證券行、股份登記處、中介機構以及監管機構等不同香港IPO市場的各個參與者共同處理新股認購與結算的系統。相較于新股以往從定價到正式上市之間花費5個工作日,FINI只需要2個工作日,大大提升了新股上市的效率,同時也降低了新股超上市之前價格變動的風險。

        此外,新制度下,發行人分派股份后才向中介收取認購資金,這意味著理論上新股IPO期間將不會再有大額資金遭凍結。根據德勤數據,2021年、2022年港股前十大凍資額新股合共凍結分別約51540億港元、245.2億港元;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前十大凍資額新股合共凍結約88億港元。大量資金的凍結會影響同時段內其他股票的發行,也會削減整個股市的流動性。因此,隨著新的公開招股預付模式的進行,所謂“百萬人打新股、萬億元凍結”的時代也將正式終結。

        外資撤退與IPO的降溫


        這兩年,香港資本市場面臨著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一邊,是部分外資的流失。就在前不久的11月15日,掌管7710億美元的美國聯邦退休儲蓄投資委員會表示,將要更改其國際基金追蹤的基準指數。委員會旗下總值680億美元的國際基金“I Fund”從明年開始將會調整基準指數,將當前的MSCI歐洲、澳洲及遠東指數,改為MSCI環球指數,而后者并不包括中國內地及香港。

        這一舉措就表示,美國聯邦政府養老基金將會剔除中國大陸和香港上市的股票,也就是說這個680億的美元基金將不再投資香港。無獨有偶,加拿大最大的養老基金之一,安大略教師養老金計劃也關閉了在香港的一個團隊。

        外幣基金之外,外資主導的VC/PE也在減持港股。比如,今年摩根大通就頻頻減持港股。1月減持405.77萬股藥明康德H股,涉及金額約4.22億港元;2月減持招商銀行H股月2602萬股,總金額約為11.69億港元;3月再次確認減持萬科企業3873萬股;5月確認減持154萬股Bilibili港股,涉及金額2.23億港元。

        高盛則是屢次退任港交所IPO項目整體協調人,今年的4月、5月、6月,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先后退出了第四范式、科笛集團、藥師幫的整體協調人合作。在港股IPO環節中整體協調人這個角色非常重要,他向準備IPO的企業剔除分配建議還能享有超額配股的權利,高盛(亞洲)的頻頻“退位”也是變向在證明其對香港資本市場熱情的減退。

        另一邊,港交所的新增上市以及流通性也在縮減。據其發布的2022年證券市場,包括主板和GEM科創板的數據統計,2022年新上市公司數目為90家,同比下降8.2%;首次公開招股的集資金額同比大減68.4%而總成交額以及平均每日成交額都同比下降了25%左右。這個全球金融中心正在退熱。當然,港交所在此前就已經陸續嘗試了幾次改革的手段來刺激港股的流通性。

        9月26日,港交所的全資附屬公司聯交所就刊發咨詢文件,征求GEM上市改革的市場意見。建議包括實施新的“簡化轉板機制”讓合資格的在GEM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能夠順利轉往主板。實際上,港交所早在2018年就開始探索GEM轉板的改革,但是當年在咨詢市場意見后廢除了簡化轉板申請程序,主要原因是個別公司利用GEM上市門檻更低的規定先進入香港資本市場,這會引發借殼上市的活動增多。

        之后的幾年港交所也采取措施來制止了炒殼的行為,這次新的簡化轉板機制中審核標準中申請轉板的企業新增要符合主板上市所有資格等條件。10月27日,聯交所就建議修訂《上市規則》以推出庫存股份機制征詢市場意見。主要的修訂建議包括:刪除有關注銷回購股份的規定,讓發行人可根據其注冊成立地點的法律及其組織章程文件,以庫存方式持有購回股份;采用與《上市規則》現時適用于發行新股相同的方式規管發行人庫存股份再出售事宜。總而言之就是讓上市公司回購更加靈活,以此來吸引發行人和投資人。香港為了讓資本市場重熱,做了不少事。

        加碼大灣區


        為了刺激香港資本市場,政府也沒閑著。

        去年10月19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了上任后首份施政報告。報告提及,在政府投資的“治理體系”方面,已指示財政司司長成立全新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把近年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共同投資基金全部“收編”,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港發展。并計劃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港元設立共同投資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 

        而這個未來基金早在2016年元旦就由香港政府成立了,以以當時土地基金結余的2,197億港元作為首筆資金,并以名義儲蓄帳目持有。同年7月,政府又將2015至2016年度財政盈余的三分之一的48億元再次注入未來基金。截至2021年,其平均綜合投資回報率約為9.8%。根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官網,香港財政司司長于2020至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在未來基金撥出10%的款項,即約220億港元,成立香港增長組合,來做策略性投資與香港有關聯的項目;在2022至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對香港增長組合的分配增加100億港元,其中50億港元的策略性創科基金,用于支持香港本地初創企業融資,另外50億港元用作成立大灣區投資基金,剛過去的10月,李家超表示大灣區投資基金正在與廣東省政府和其他機構合作,共同設立基金,投資于大灣區具有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項目。

        一邊政府引導基金在積極推動香港本地的招商,另一邊香港本地的VC機構也在探索內地的投資機會。

        周大福旗下CVC周大福VMS Legend Investment就頻頻對內地出手,去年參與了上海企業圣方醫藥和嬴徹科技的融資。同家族的企業新世界集團旗下CVC更是積極探索大灣區項目,2021年,新世界參與零售數據引擎解決方案供應商愛莫科技A+輪融資,今年6月則參與到手術機器人研發商康諾思騰總融資8億元的C輪融資中,兩家均是深圳的企業。

        此外,新世界也在積極布局北京、上海、武漢、杭州等地的先進制造、元宇宙等熱門賽道,據IT桔子統計,新世界對先進制造業投資總金額達到2.31億元。由太平保險和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合資成立的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也曾經參與過比亞迪半導體、金山云、轉轉、有贊、商湯科技等內地明星項目的投資中。

        紅杉資本沈南鵬聯合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以及香港大學陳冠華教授共同發起的香港X科技基金管理規模6.5億元,也頻繁探索大灣區先進制造賽道的項目,據IT桔子統計,今年X科技基金5次出手,3家企業都在深圳,且均是“AI+”的概念項目,比如“AI+農業”、“AI+醫療”。 同時,內地基金也在積極探索“粵港澳”地區的投資合作,2021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的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和大灣區骨干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聯合科技龍頭企業、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共同發起在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基金。

        今年9月27日,大灣區基金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進行交流合作,并表示“雙方在投資方向、比較優勢、產業龍頭生態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協同性,有很好的合作基礎。加大科創投資力度、推動龍頭企業再香港的布局,來共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立。”一手增加IPO的靈活度與流動性,一手提高香港本地招商和投資的價值,再加上持續對內地投資的探索。香港資本的重熱,勢在必得。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蜜桃传媒一区二区亚洲AV |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亚洲沟沟美女亚洲沟沟| 亚洲国产第一页www|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理论片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一本天堂ⅴ无码亚洲道久久|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亚洲 欧洲 自拍 另类 校园|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电影天堂|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