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電子產品收入將下降,為造車買下通用舊廠
11月15日消息,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在電話會議上判斷,由于供應鏈、疫情等問題,預計全球芯片短缺將持續到2022年下半年,受此影響,其第四季度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電子產品收入將下降逾15%。
受此影響,富士康開始加緊布局已然落后的汽車業務。11月11日富士康通過收購獲得了首家整車工廠,公開信息顯示,被收購的工廠位于俄亥俄州洛茲敦,系通用汽車舊廠,這筆交易金額達2.3億美元(約合14.69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富士康此前一直在尋找低成本獲得造車能力的方式。此前,富士康曾試圖與陷入困境的拜騰汽車合作,來利用拜騰位于南京的整車工廠,但這一構想未能成功。
此后,富士康不得不開始尋找替代方案。焦慮之下,對汽車產業的投入很難再繼續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與拜騰合作失敗后,鴻海轉而與中國臺灣本地企業裕隆集團合作造車。10月18日,在臺北科技日活動上,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發布了與裕隆合作的三款電動汽車,分別是Model C電動SUV、Model E電動轎車和Model T電動公交車原型車。
但令人訝異的是,鴻海稱在五年內電動汽車部門的業績提升到358億美元,競爭目標直指特斯拉、大眾和通用等汽車制造商。
此外,11月初,富士康與印度尼西亞方面就投資電動車雙方進行了談判,劉揚偉表示,富士康計劃在印尼為兩輪和四輪電動汽車建立一個全面的電池和電動汽車產業。據劉揚偉透露,富士康不僅想在當地組裝汽車,還希望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
但對于一向謹慎的富士康而言,這種選擇很難說是主動。事實上,與國內擁有相對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鏈條不同,富士康要在其他國家實現自己的電動汽車夢想,需要全產業鏈的重新投入,這意味著更高的成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富士康定下激進目標,更多是為了在汽車行業內吸引更多的關注度,以刺激更多的合作客戶。事實上,裕隆汽車將成為富士康的第一個電動車客戶。
截至目前,富士康電動汽車平臺MIH成員為1982家,10月新加入成員48家。其中,寧德時代、共達電聲、比亞迪電子、艾華集團、工業富聯、國光電器等AH股公司為MIH成員,此外北汽藍谷以及吉利汽車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均為富士康汽車生態圈合作伙伴。
近幾年,隨著蘋果對富士康的依賴減弱,以及勞動力成本的逐年上升,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富士康不得不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電動汽車成為接下來富士康發力的重點。現在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競爭者眾多,富士康在硬件和工業制造上的優勢非常明顯,然而在電動汽車的智能化和智能駕駛的軟件研發上依舊有所欠缺。
富士康造車能否實現追,目前來看挑戰重重。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