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小鵬:推高供應商業績,智能駕駛零部件已成紅海
8月23日晚間,德賽西威(SZ 002920)發布了2021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德賽西威總營業收入為40.83億元,同比增長57.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7億元,同比增長61.01%。其中,旗下智能座艙營收為33.38億元,同比增長44.13%;智能駕駛營收為5.71億元,同比增長182.68%;網聯服務及其他營收為1.74億元,同比增長121.30%。
然而,資本市場卻并未給予德賽西威的業績增長以好的反饋,該公司股價已從今年7月120元每股的高位,下滑至90元區間。截至8月26日上午收盤,德賽西威91.93元每股,下跌1.47%。
事實上,由于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等產品的商業化落地,今年上半年德賽西威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了較高增長。智能座艙也成為德賽西威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今年上半年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達到了81.75%;而同期的智能駕駛業務和網聯服務等占比也較往年有所提升。
AI財經社了解到,德賽西威智能座艙以及智能駕駛相關業務的快速增長,與蔚來、小鵬等新造車勢力的合作密不可分。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蔚來、小鵬、理想在今年1-7月份的累計交付量分別為125528臺、38778臺,38743臺。
早在2017年末,蔚來官方對ES8的車身配置做了詳細講解,其中就包括由德賽西威提供的車規級全高清多點觸摸屏。之后在2018年,德賽西威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透露,公司與蔚來汽車有業務上的合作。雖然并未明確表明合作的業務范圍,但也從側面說明德賽西威在蔚來上市前就已經有過部分合作。
緊接著在2018年,小鵬汽車宣布與德賽西威合作,共同研L3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并在2020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量產落地。這次合作共同研發的L3級別自動駕駛系統將提供低速代客泊車、中速塞車輔助巡航、以及高速代駕三大智能駕駛功能,而小鵬汽車也成為國內首家預定德賽西威最新款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主機廠。
今年5月,德賽西威表示,IPU03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已在小鵬汽車的車型上配套量產,并將配套其他車型。而根據德賽西威最新透露的消息,基于英偉達Orin芯片的下一代自動駕駛域控制器IPU04已與理想汽車展開合作,公司將著力推進其快速規模化量產。
即便和新造車勢力的合作進行的如火如荼,但德賽西威還是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同賽道的競爭公司里,如華域汽車、均勝電子以及華陽集團等都對德賽西威構成了挑戰。
以去年的營收入為例,2020年德賽西威的營業收入為67.99億元,華域汽車、均勝電子和華陽集團分別為1335.78億元、478.90億元和33.74億元。同時,華域汽車隸屬于上汽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強大的母公司助力,其客戶除了上汽之外,還涵蓋了一汽大眾、長安福特、神龍汽車、華晨汽車等眾多車企。而均勝電子和華陽集團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上的競爭力與德賽西威不相上下,甚至在個別業務板塊還更勝一籌。
拋開同賽道的競爭對手,百度、滴滴、小米以及華為等互聯網科技巨頭的入局也使得這個細分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今年上海國際車展上,華為宣布入局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領域,將自身定位為“智能汽車的零部件供應商”,其目前的業務也基本覆蓋了德賽西威所有相關的業務領域。華為這種全鏈路式的能力讓傳統供應商如芒在背,就連德賽西威研究院院長黃力也不得不承認,“不擔心是假的”。
此外,以德賽西威為代表的傳統供應商也面臨著新勢力帶來的“自研風”,隨著汽車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其垂直供應鏈的邊界也越加模糊。新造車更傾向于自己做垂直整合,導致傳統供應商的生存空間勢必遭到擠壓。
未來,國內汽車電子行業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傳統供應商能否突出重圍實現業績的拐點,現在還是未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