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車企訂單要靠搶了!
雷軍也沒想到,事情會朝著這樣的方向發展。
近日有媒體相繼曝出消息,部分智界、蔚來部分終端門店,可以為小米SU7已鎖單用戶提供5000元補貼,用以抵扣的智界S7和蔚來車型購車款。這波操作不僅補償了用戶在小米汽車上無法退回的定金,更順帶搶了小米的訂單。
在新車發布前,雷軍有一件 “最擔心的事”——擔心小米汽車一上來不火、更擔心太火大家都來買。雖然小米汽車工廠每76秒就下線一臺車,但想要提車,還是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
4月23日的投資者大會上,雷軍表示:小米SU7今年的交付目標是10萬輛,而截至4月20日的鎖單量已超過7萬。
這在國內造車新勢力中,屬于獨一檔的存在,友商不可能沒有壓力。在這輪價格戰中,或多或少,有一部分來自小米SU7。
2024年以來,車企競爭進入白熱化,車圈大佬紛紛發出預警。如何小鵬所言:“2024是淘汰賽的第一年”。
智界、蔚來挖小米訂單,雷軍:若著急用車可以選
小米SU7的爆單超出了雷軍預期,而過多的訂單拉長了交車周期,也讓其他車企有機會開啟“搶單大戰”。
據證券時報報道,近日蔚來線下銷售門店針對已下定小米SU7的消費者推出了5000元的補貼,直接在購車款中進行抵扣。
報道稱,蔚來銷售門店的確推出了這樣的活動,但不是針對所有小米SU7的訂購用戶。“是針對那些在小米汽車鎖單,無法退定金的用戶推出的。如果這些用戶轉買蔚來的產品,我們將補償用戶5000元。”
在小米SU7正式發布之后,市場上就出現了一批“無法退定金”的用戶。
據了解,小米SU7開啟預定后,就提出正式版的車型可以在鎖定配置前,選擇取消訂單并退回5000元定金。而很快就有部分消費者卻在維權平臺上發起了投訴,表示定金無法退款,甚至有的人組建了“退款群”等。
當時,小米方面對此回應稱:大定7天可退。但我們也提供了主動鎖定配置的選擇,一旦鎖定配置也就意味著鎖單完成,車輛將進入生產階段,配置無法再次修改,這個時候定金是不可退的。
不過,這次退款風波隨后不久便漸漸平息,而小米方面對于該類情況用戶并沒有給出相應的退款方案,依舊是鎖單后無法退定金。
值得注意的是,幾日前,也有消息稱,華為智界S7“截胡”小米SU7的訂單,購買任意一款智界S7,付完尾款將直接在車價上抵扣小米SU7鎖單不可退的5000元定金。
據第一財經消息,智界S7在終端的補貼政策不是全國統一的,或許是個別門店自己做的促銷手段。
對于智界 S7 截胡小米 SU7 訂單的問題,雷軍在4月22日的微博中寫道:目前小米SU7的產能和交付速度正在快速提升,標準版和Max已經提前交付。如果用戶實在著急購車,國內新能源汽車都不錯,比如,智界S7、蔚來ET5、小鵬P7系列等,大家也可以考慮選購。
在小米投資者大會中,雷軍表示:“我們目前正在全力擴充產能,全年交付目標會超過10萬輛。原計劃標準版、Max 4月底開始交付,現在提前到4月18日。”并且雷軍也會在北京車展上,詳細介紹產能和交付計劃。
雷軍的一系列回應中,也直接說明了小米SU7最大的問題——交付壓力大。
一方面是小米SU7的產能壓力,另一方面友商“挖墻角”,也證實了當前行業的競爭力度。
KPI壓力大,小米SU7讓友商焦慮
蔚來、智界部分門店敢去搶小米的訂單,離不開其完成2024年銷量目標的巨大壓力。
據了解,早前蔚來官方定下的一季度銷量為31000-33000輛,而近期,蔚來發公告下調一季度交付量至30000輛。
實際上,蔚來在第一季度的交付量為30053輛,全年目標為23萬輛,目標達成率為13.07%。
而智界作為華為與奇瑞的合作品牌,于2023年底發布,但由于產能原因一直難以交付。4月11日,智界S7重新發布,起售價不變,但中高配車型加量不加價。奇瑞為智界打造的工廠,可以實現一分鐘交付一輛智界S7的生產水平。
智界S7在第一次發布時就準備對標SU7,據市場公布數據,智界S7在今年1月、2月、3月的銷量分別為604臺、794臺和3197臺。雖然亮眼,但與SU7的影響力還有一些差距,并且,智界S7的目標銷量定在了每月5000輛。
小米SU7的進場時機,正是中國新能源車極度內卷的時代。2024年,各家廠商的壓力都不小。
春節開工以后,比亞迪率先打響龍年價格戰第一槍,將旗下兩款走量的新能源車型價格降到8萬以內,進一步擠壓合資燃油車以及A級車市場。隨后,吉利、長安、哪吒等車企,也推出各自的降價活動。
作為新能源車市場龍頭的比亞迪,預計2024年都銷量目標在2023年的基礎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長,預計其2024的銷量至少為362.88萬輛,這個銷量增速要比2023年的61.8%放緩了許多。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在掀起新一輪價格戰的情況下,完成銷量541031輛。
造車新勢力中,問界將年度目標定在60萬,但今年第一季度的銷量完成進度也只有14.31%。
據悉,理想汽車最初計劃在2024年實現年銷量80萬輛的目標,但在首款純電車型MEGA的銷量未達到預期,以及對市場環境重新評估后,理想汽車下調銷量目標。并且,2024年理想汽車第一季度車輛交付預期為10萬至10.3萬輛,如今也下調至7.6萬至7.8萬輛,下調比例約為24%。
理想也不得不選擇降價求量。近日,理想汽車在推出價格新低的車型L6后,于日前宣布調整旗下多款車型售價,2024款理想L7、L8、L9降價1.8-2萬元,理想MEGA降價3萬元。
當還未發布的小米SU7遇到如此焦灼的市場戰況,發布會上,雷軍透露,他們也采取了臨時降價的策略,將小米SU7標準版的底價定在21.59萬元。
這個價格出現后,臺下的車企老板形色不一。
據小米汽車官方的大定數據,4分鐘破1萬,7分鐘破兩萬,27分鐘破五萬。在小米汽車SU7上市24小時后,小米汽車SU7大定數量突破了88898輛。
在4月3日的首批交付儀式上,雷軍再次透露,小米SU7超過10萬人大定,鎖單量已經超過4萬。
截至4月20日,小米SU7的鎖單量超過7萬臺。盡管有著不小的退訂率,但小米的7萬確定下來的銷量也足夠讓友商焦慮,并且雷軍表示,今年的交付目標是10萬。
縱觀國內新能源車廠商的交付歷程,從0到10萬,蔚來用了35個月,小鵬汽車用了32個月,理想汽車用了26個月,極氪用了18個月,問界用了15個月,騰勢用了11個月。若小米今年完成目標交付任務,從2024年3月底到年末,也僅不到10個月。
小米SU7下場后,作為對標的特斯拉,近期在全球范圍內開啟了降價,繼美國市場宣布降價后,國內價格迅速跟進,全系車型售價下調1.4萬元。
此外,在一季報的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決定在2025年推出低價車型,即使不在今年晚些時候,也會在2025年初開始生產。受該消息影響,特斯拉股價在盤后交易中大漲11%。
特斯拉的動作與上一季度的業績壓力相關。據財報,特斯拉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9%至213億美元,低于市場預期的223億美元;凈利潤同比下滑55%至11.3億美元,市場預期19億美元。而第一季度的汽車交付量為386810臺,同比下滑8.5%,更是遠不及市場預期。
雖然特斯拉的焦慮不只是來自小米,但如今特斯拉“鯰魚屬性”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此外,蔚來與小鵬正在打造的第二品牌樂道和MONA,在小米的攻勢下,尋找市場突破口的難度,也在提高。
在小米SU7發布會之后,智己新車L6在發布會上對標SU7,因為PPT上錯誤地標注了SU7的配置參數,隨后竟引發一場公關危機。
從營銷和銷量來看,SU7已經讓友商倍感焦慮了。
自去年年底時起,小米SU7的熱度居高不下,不僅讓廠商產品感受到壓力,車企CEO們也被迫加入內卷。2024年以來,蔚來李斌開啟抖音直播,奇瑞尹同躍、長城魏建軍也開啟了直播首秀。
車企們也清楚,2024年被視為將是最卷的一年,或許隨時會有像小米這樣的對手,也或許隨時會像威馬、高合這樣面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