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5月銷量迷局,積壓訂單交付致環比上升,月度凈訂單已下降
6月8日,乘聯會披露了2021年5月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數據顯示,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特斯拉中國33463輛(環比增長29%)、比亞迪32131輛(環比增長26%)、上汽通用五菱27757輛、上汽乘用車11049輛。
其中,特斯拉中國5月份銷量的33463輛中,包括出口11527輛,國內銷量21936輛。相比之下,在4月,特斯拉中國銷量為25845輛,其中包括出口14174輛,國內銷量11671輛。
經歷了4月和5月的“維權陰影”后,特斯拉在國內的銷量環比為什么增加了88%?
特斯拉5月銷量增長,由于積壓訂單密集交付?
在此之前,乘聯會發布的4月份數據顯示,特斯拉中國的批發銷量為25845輛,相比3月份的35478輛直接銳減了近萬輛,環比下降27%。其中,出口銷量為14174輛,國內銷量僅為11954輛,環比下跌65.51%。明星主銷車型Model 3銷量僅為6264輛,相比3月份的25327輛,環比大跌75%,也是進入2021年以來,首次跌破1萬輛。另一款Model Y銷量僅為5407輛。
另一方面,以比亞迪為主的國內造車新勢力卻勁頭十足。比亞迪4月的上險量為6952臺,環比增長近50%。
今年4月,在上海車展上發生了特斯拉車主維權事件,再加以之后國內多地特斯拉車輛事故頻發,5月份對于特斯拉中國而言,無疑是極其“灰暗”的一個月。但5月銷量的最新數據,又是否真的意味著特斯拉的銷量在這段時間內“不降反升”了?
產能、待交付訂單、出口份額,都是特斯拉中國銷量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直以來,特斯拉在全球都處于產能供不應求的狀態。今年3月特斯拉公布稱,Model Y在美國市場的預計交付時間從2-5周延長至7-11周。馬斯克在6月2號還表示,芯片短缺已對特斯拉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并指責了部分公司大筆囤積超出公司需求芯片的行為。
為了應對零部件供應短缺,特斯拉據稱正在與中、美、韓的供應商討論確保芯片供應的方案,同時也在考慮直接購買代工廠。因此,業內有聲音認為,由于國產Model Y在4月有兩周停產,因此不少訂單被積壓到5月進行密集交付,因此5月銷量增長,也屬正常情況。
根據The Information的報道,特斯拉在中國的月度凈訂單,已經從4月份的18000多份降至5月份的約9800份。而在3月,特斯拉的凈訂單量為21000份。
一位汽車經銷商告訴AI財經社,數據中5月的月度“凈訂單”一般指5月1日-31日的訂單數量,也即不包括之前已預訂但并未交付的車輛數。這也意味著,在5月,實際上特斯拉的銷售情況,可能比起上月來是下降的。
根據特斯拉官網信息,Model 3和Model Y的交付時間均為1-3周,大部分在3周左右。這也意味著,5月訂單變化帶來的銷量數據改變,或許在6-7月中可以表現出來。
特斯拉與中國消費者的相互觀望
一位新能源汽車觀察人士也向AI財經社表示:“并不能因為5月的這一數據,就排除特斯拉中國銷量遇冷的可能。”
之前頻頻被報道的維權和特斯拉車輛事故,對特斯拉國內用戶也不無影響。
“前段時間出事的車型多為Model 3,很多想買該車型的用戶,可能因此去買了Model Y。這在5月份特斯拉的銷量結構中有所體現,Model 3的國內實際銷量只有9千多輛,另外的銷量數據,是由1萬多輛出口Model 3和1萬多輛Model Y組成(國產特斯拉目前只出口Model 3)。”此外,他補充稱,特斯拉銷量增長與其在建充電樁的動作也有關系。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預計特斯拉6月份Model Y的銷量將高于Model 3,尤其是在國內市場,SUV會比轎車更受歡迎。
有媒體報道稱,其從相關渠道獲悉,5月1日-16日,特斯拉Model 3的交強險上險數僅有約800輛。
JL Warren Capital首席執行官李君恒表示,盡管特斯拉尚未對外提到這次的公關危機對中國市場的潛在影響,但她預計影響將是重大的,“未來幾個月,對特斯拉的品牌、訂單和交付會產生決定性的實質影響,盡管很難準確量化這一需求下降,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用戶對特斯拉安全性能的擔憂,或者是來自中國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加劇造成的。”
李君恒提及的危機還未徹底結束。特斯拉車展事件女車主張女士在日前接受采訪時,又提及了這起備受矚目的事件的最新進度。她說自己曾接到上海警方通知,她在上海車展上踩壞了特斯拉的三塊玻璃,需要進行約4876元的賠償。在接到通知后,她主動要求賠償,“但特斯拉此后并未進行對接”。
她說,在她的印象里,曾看見過一張特斯拉的海報,在Model 3車型旁畫著一只非洲象,海報上寫著:“特斯拉的玻璃可以承受成年非洲象的重量”。最后,張女士還表示,“不管怎樣,我都會維權到底”。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