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暴跌近50%,熱度過后的理想汽車能否通過加大研發重返巔峰?
5月26日,美股上市公司理想汽車(LI AUTO)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
財報顯示,理想汽車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總收入35.8億元,雖同比大幅增長319.8%,但較2020年第四季度卻下降13.8%。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2020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導致當期實現收入很低,在如此低的基數上,必然增長率很高。但這無疑是“虛胖”。
同時,理想汽車2021年第一季度凈虧損3.6億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7710萬元,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從新能源市場來看,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已經過熱,過度反應了較為樂觀的未來預期,這導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增速不如預期,同時受到互聯網領軍企業的投入力度加大,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從理想汽車自身來看,雖產品在續航里程和爆款能力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但因研發投入的增長仍持續虧損。受上述因素影響,理想汽車股價自2020年11月以來“波動式”暴跌。
理想汽車股價由2020年11月24日最高價47.70美元/股,“波動式”暴跌下滑至2021年5月11日最低價15.98美元/股,此后稍有所好轉,截至6月2日,收盤價24.34美元/股,理想汽車股價暴跌近50%。
數據來源:老虎證券
01
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
有關人士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在2025年達到20%,2030年達到40%,2035年達到50%,即未來15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1%。但是,從目前來看,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已經過熱,過度反應了較為樂觀的未來預期。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增速不如預期。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需求不足的同時互聯網企業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投入力度加大,致使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
3月30日,小米集團的一則公告震驚了所有人。
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
這是什么概念?這意味著小米集團也要分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杯羹”。那么,相比于目前專門從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企業,小米集團有什么“資本”去實現收益?
要知道,在傳統汽車向電動車轉型過程中,汽車制造的難度大大降低,電動汽車的核心是三電系統,這更接近于電子產業。而小米集團在手機制造領域積累的產品經驗、業務模式以及相關技術均有望應用于電動汽車產品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之前,已經有不少互聯網企業在布局電動汽車。例如,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將聯合打造高端智能純電汽車智己;華為與長安汽車、寧德時代聯合打造智能汽車新品牌;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將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汽車集團宣布與騰訊在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等等。
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將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推向“高潮”。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領軍企業的入局加大了電動汽車行業競爭,但這些企業在軟件技術、客戶流量等方面的優勢也必將會促進電動汽車智能化進程加快,加快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促進行業快速向好發展,助力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雖然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行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但對于理想汽車而言,不僅市場份額會縮減,而且競爭力也會下降,無疑是“雪上加霜”。
5月25日,理想汽車正式發布了2021款理想ONE。
2021款車型,是在2020款產品力的基礎上,通過將增程電動系統、理想AD高級輔助駕駛、智能座艙、乘坐舒適性進行升級,并且NEDC綜合續航里程達到了1080公里。
但理想汽車2021年第一季度交付量雖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34.4%,但相較上一季度環比下降了13%,為12579輛。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仍面臨著銷售不及預期,相關產業政策變化,行業競爭加劇等風險及不確定因素。同樣,理想汽車也深受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的影響,當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遇冷,理想汽車自然而然業績不佳。但新能源汽車銷售不及預期,相關產業政策變化,行業競爭加劇等風險及不確定因素并非短期內可以消除,因此理想汽車能否由盈轉虧或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02
兩大優勢下竟持續虧損
理想汽車是中國第一家成功實現電動汽車商業化的公司,致力于圍繞設計、開發、制造和銷售高級智能電動SUV。截止2021年3月31日,理想汽車在全國零售中心已擴充至65家,覆蓋49個城市;售后維修中心及授權鈑噴中心擴充至135家,覆蓋98個城市。
當然,毫無疑問的是,理想汽車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站住了一席之地。
理想汽車切入新能源汽車的戰略非常明確,找準電動車用戶潛在的痛點——充電不方便,以增程式電動車的方式,精準打擊。然后,通過減少同一車型的不同配置,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提升了爆款能力。
所謂的增程式電動車,是與插電式混合電動車相區別的另一種新能源車型,是用電力作為動力源驅動并以燃油作為發電增程方式的電動車。
值得注意的是,增程式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電動車是存在相同點的,那就是兩者都可以通過充電和加油來補能。不同的是,插電式混合電動車既可以通過發動機進行動力驅動汽車,也可以通過電機驅動汽車。而增程式電動車只有電力一種方式作為驅動動力,但同時可以通過增程器,即發電機,為電動車補電。因而增程式電動車補能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為電池充電,二是通過發電機為電池充電。
數據來源:浦銀國際
要知道,增程式電動車是將純電動車和燃油車的特點相結合起來的,主要包括:(1)駕駛體驗流暢,使用費用親民,同時也可以享受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各種政策;(2)用戶長途旅行沒有任何里程焦慮,和燃油車完全一致;(3)制造端成本接近燃油車制造成本,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可以享受雙積分等政府政策。
數據來源:理想汽車公告、浦銀國際
以下筆者主要從續航里程和爆款能力兩方面將理想ONE和其他品牌車型進行比較:
從續航里程來看,通過對比蔚來“EC6”、小鵬汽車“P7”、威馬“EX5-Z”、特斯拉“Model 3”和比亞迪“漢EV”,我們明顯可以看出,理想汽車理想ONE的續航里程遙遙領先,高達800公里,而其余車型依次為615公里、706公里、520公里、688公里和605公里。
數據來源:理想汽車公告、浦銀國際
從爆發能力來看,雖然理想汽車正式交付的時間明顯晚,但是其單車爆款能力顯著高于造車新勢力的蔚來和小鵬汽車。
在2020年10月和11月,理想ONE的銷量分別達到了3692臺和4646臺,比蔚來和小鵬汽車的任一單個車型的銷量都要高。理想ONE從2019年12月正式開始交付,截止2020年11月累計交付27471臺,是造車新勢力中實現累計2萬臺出貨用時最短的車企,充分展現理想ONE的爆款能力。
數據來源:理想汽車公告、浦銀國際
理想汽車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總收入35.8億元,雖同比大幅增長319.8%,但較2020年第四季度卻下降13.8%。
基于上述結果,理想汽車財報分析認為,與去年同期相比,汽車銷售收入的增長主要原因為銷售網絡的不斷擴張帶來的交付量增加。與上一季度相比,汽車銷售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為汽車交付量下降,下降主要受到農歷新年假期相關的季節性因素以及今年2月北方地區局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影響。
令人詫異的是,同時具備長達800公里的續航里程和短期突破2萬臺的爆款能力的理想汽車,凈利潤卻呈持續虧損態勢,且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2021年第一季度凈虧損3.6億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7710萬元。
筆者認為,造成理想汽車持續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研發投入增加所致,侵蝕其利潤。
03
研發投入增長
通過財報不難發現,理想汽車在2021年第一季度之所以虧損額超3億元,主要系營運開支大幅增加所致。
財報顯示,理想汽車2021年第一季度營運開支費用為10.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83.6%,環比增長27.5%。具體來看,研發開支和銷售及行政開支各約5億元,其中研發開支同比大幅增長171.2%,環比增長37.5%。
理想汽車解釋道,“這主要是下一款車型研發投入增加以及員工數量增加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認為,今年及未來幾年持續增加研發費用有兩個原因,一是未來幾年理想所面臨的挑戰與現在完全不同;二是理想IPO以后確實有錢了。他坦言,IPO之前,理想汽車往研發上投資會非常謹慎,為數不多的現金儲備還要保證企業正常的流轉和運轉,而IPO后,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把研發拉上來。據悉,2021年理想汽車整體研發費用預計30億元起步。
綜合來看,理想汽車所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增速不如預期,同時受到互聯網領軍企業的投入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此外,雖產品在續航里程和爆款能力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但因研發投入的增長仍持續虧損,理想汽車的投入轉化為利潤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猜你喜歡
協鑫能科2024年度扣非歸母凈利同比上升190.83%
立足多業態綠色能源資產管理,打造多品類綜合能源服務,協鑫能科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業務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能源生態服務商。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