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公測報名火爆,開發者排隊半月搶不上
雖然華為申請注冊“鴻蒙”商標被相關機構駁回,但普通消費者離用上鴻蒙系統越來越近了。
開機界面去安卓logo
近日,華為鴻蒙OS 2.0開啟了第二期開發者Beta公測。雖然有很多開發者已經率先嘗鮮,但因為申請人數過多,也有很大一批人還在焦慮地排隊等門票。特別是分家后的榮耀開發者為公測里沒有自己的機型而感到憤懣。
從一些開發者曬出的測評視頻來看,開機界面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鴻蒙OS 2.0已經去掉了底部“Powered by Android”的字樣,而是替換為“Harmony OS”。
在使用的流暢性上,鴻蒙系統在部分操作的響應速度會快于安卓系統1-3秒鐘。但整體來看,在操作和頁面視覺上并沒有什么顛覆性的體驗。
一位開發者對AI財經社說,如果不說是鴻蒙,普通人不會有太大感知。鴻蒙的策略是在上層兼容安卓,底層代碼逐步替代,之后隨著鴻蒙版本逐步迭代,系統再全部替換掉安卓。他舉例說,就像樂高的積木塊,只要模塊之間的通信接口保持一致,即使積木外表看起來不同,最終都可以拼接在一起,因此也可以實現對安卓的替換。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更多的開發者看到一些凡爾賽曬圖后,甚至要對網上流出的一些山寨刷機包躍躍欲試。
在華為開發者論壇,有人為此發帖詢問,鴻蒙Beta版本可以通過Harmony2.0beta系統刷機包升級嗎?華為方面回復,將保留對這種非官方渠道的系統刷機包追訴的權利,同時還提醒開發者,這可能導致手機原始數據損壞,并且不能正常回退商業版本,帶來無法彌補的后果。
鑒于手機變磚塊的風險,不少還沒申請成功的開發者也安慰自己,等等6月正式版的會更好用。
雖上手方便,鴻蒙還需殺手級應用
對于開發者來說,鴻蒙的一大亮點就是分布式架構,可以讓鴻蒙在各種產品上無縫協同。
一位開發者舉例說,如果是兩臺搭載了鴻蒙系統的華為手機,只要點一下remote,一個手機的應用就可以遠程同步到另一個手機上。但有時候因為系統會出現一些bug,所以并不能保證每次測試都能連通。但整體來說,他認為用鴻蒙開發上手還是比較快和方便的。
他感受到,為了吸引開發者,華為花了不少小心思。比如鴻蒙的DevEco Studio和Google的Android Studio,兩個工具菜單的位置基本是一模一樣的,起初這也讓他產生疑問,這不就是安卓換了一層皮?他后來詢問華為,為什么不做一些改動,對方給出的理由是,這樣主要是為了迎合開發者,能讓他們無縫切換到HarmonyOS上面。
鴻蒙系統被解耦成上萬個模塊,可以根據不同的端的大小和需求來組合。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也曾表示,華為還提供了一個分布式的UI控件,可以讓開發者把顯示邏輯和業務邏輯拆分開,其中顯示邏輯可以根據不同的屏幕尺寸進行自動的適配。通過這類技術支持,開發者才能用鴻蒙進行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但是產品好用不等于最終成功就能培育起一個開發者生態。”這位開發者認為,鴻蒙后續還是需要抓住用戶痛點,打造一些殺手級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