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500億新能源戰略轉型,穿新鞋走老路?
日前,在上海車展上,凱迪拉克發布了純電概念車LYRIQ,這是通用基于Ultium平臺打造的首款車。
“就是個擺設。”上汽通用別克品牌北京某4S店的總經理向我們表示,在上汽通用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三大品牌之中,別克無疑是銷量擔當,但在Ultium平臺未來的產品布局中,別克究竟會推出哪些產品,目前依然模糊。
本屆上海車展前期,上汽通用剛剛發布了激進的新能源戰略。按照官方表述,上汽通用將在未來5年投入500億元,基于Ultium平臺推出10款以上的國產新能源車型,覆蓋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三個品牌。
然而,令外界失望的是,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轉型不僅來得慢,且缺乏新意。從產品層面來說,新產品真正的上市要等到2022年以后。此外,在品牌層面,上汽通用的純電產品序列仍按照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的高低排位。更為重要的是,在上汽通用仍然依賴傳統經銷商體系來降價維持銷量的情況下,銷售方式的轉型步履蹣跚。
在遲緩、陳舊的品牌和產品戰略下,上汽通用剛剛起步的純電轉型正被消解。
三大品牌價格“互搏”
對于Ultium平臺亮相的首款車型是凱迪拉克品牌,外界并不感到意外。
“這款車提前在北美已經展出過了,我們已經有過一些了解。”上述別克4S店的負責人告訴AI財經社,他本期待在上海車展前后,別克、雪佛蘭品牌基于新平臺的產品也能釋放一些信號。
在推出純電產品時,車企往往從高端車型開始再逐步向下輻射,這已然是相對傳統的打法。但對于上汽通用而言,從凱迪拉克到別克、再到雪佛蘭的品牌體系之中,存在感較低的凱迪拉克純電車,是否能給別克、雪佛蘭的品牌帶來提升,還是個問題。
理想模式下,上汽通用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三個品牌中,凱迪拉克定位于豪華品牌,雪佛蘭的品牌定位略低于別克,產品更傾向于年輕化市場。然而,在持續數年的以價換量中,三大品牌看似精妙的頂層設計,卻在持續的降價潮中演化成了價格的“互搏”。
近日,北京的一家上汽通用別克經銷商給出了君越車系最高8萬元、GL8最高5萬元的終端優惠。
事實上,上汽通用的降價促銷由來已久,旗下三個主要品牌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大幅“以價換量”。以凱迪拉克為例,其中SUV車型XT5終端優惠在5萬元以上,XT4終端優惠4萬元以上;轎車品類下,CT6終端優惠最高10萬元,CT5終端優惠在3萬元以上,CT4的終端價格跌破20萬元,成為豪華品牌中的一個“另類”。
凱迪拉克的大幅下探,不僅使得其豪華品牌的形象大打折扣,也一定程度導致了別克、雪佛蘭品牌“跌價”的連鎖反應。由于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三大品牌產品均為同平臺打造,凱迪拉克XT4一旦降價,別克昂科威也被動降價,而別克昂科威價格的下探,又會將壓力傳導至雪佛蘭探界者。
在新能源和電動產品戰略上,上汽通用希望通過Ultium“背負”起三個品牌的轉型。但它的起步已然遲緩,也仍在延續傳統的產品品牌思路,三個品牌之間“左右互搏”的局面,也未必不會傳導至未來的純電戰略中。
按照上海車展上釋放出的消息,上汽通用基于Ultium平臺打造的產品將在未來五年逐步投放,目前規劃的10款產品分屬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其中,基于凱迪拉克概念車LYRIQ的量產產品,預計在2022年一季度開始投放。
這一產品投放的時間點已然遲緩。在外界看來,新產品在凱迪拉克品牌下推出后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開始向主銷品牌別克、雪佛蘭覆蓋。相比之下,大眾體系內,從ID.4到ID.6等主銷車型已然面世。
經銷模式轉型迷霧重重
新能源產品上,上汽通用在過去幾年陸續推出了別克微藍等新能源車型,然而,2020年全年上汽通用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76萬輛,僅占總銷量146.76萬輛中的不到1.2%。
這背后,除了產品層面的遲緩之外,上汽通用經銷模式的轉型也步履蹣跚。即便轉型戰略已然發布,但上汽通用究竟會以何種方式來銷售未來的新產品,目前仍然迷霧重重。
以大眾為例,在銷售新的“ID”純電序列產品時,經銷商僅承擔試乘試駕、交車、售后等線下服務功能,而不再承擔庫存,消費者統一從官網訂購,在店內提車。這樣的好處是終端價格更為透明,改變“一店一價”的局面。
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向外界透露,上汽通用也在考慮這種經銷模式,但“遠未到落地階段”。
在業內看來,新經銷模式落地較遠的原因,來自于上汽通用仍然依賴傳統經銷商模式來維持銷量,而這樣的慣性短時間內仍難以打破。
“我們的庫存壓力比很多別的4S店大很多。”上述4S店負責人告訴AI財經社,如果要實現銷售模式的轉型,需要經銷商去投入建設城市展廳,并對新產品有足夠信心,但現在上汽通用經銷商的主要工作仍然放在降價促銷獲客上,要動員4S店投資者建設新店的難度很大。
根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上汽通用今年一季度銷量33.58萬輛。在國內乘用車市場的企業中,這一銷量僅次于一汽大眾、長安汽車,超過了老對手上汽大眾,排名第三。
除了以價換量之外,向經銷商“壓庫”也是上汽通用維持銷量的關鍵。但無論是降價還是壓庫,銷售壓力都被轉移向了經銷商,此形勢下,經銷商就會很難動員起來配合上汽通用未來的轉型。
根據上汽集團2020年財報披露的數據,上汽通用凈利潤同比下滑62.56%至41.03億元。在外界看來,這是上汽通用“以價換量”的副作用已然顯現的信號。
而在此情況下,上汽通用斥巨資打造Ultium后,未來新能源仍然依賴于傳統的品牌和產品思路,經銷商模式的探索相對停滯,上汽通用的轉型之路還困難重重。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