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銷量延續頹勢:極狐αS預售開啟,會再現上市即遇冷嗎
3月25日,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品牌ARCFOX極狐第二款車型ARCFOX αS正式開啟預售。相比有著“5G第一車”之稱的前序產品ARCFOX αT,新車定位更高。按照官方公布的信息,極狐第二款產品ARCFOX αS最大續航為708公里,搭載L2.5級自動駕駛,百公里加速時間為4.3秒,配備20.3英寸的交互屏。
但新品的發售,背后卻是北汽新能源整體的銷量頹勢。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大爆發的2020年,北汽新能源銷量下滑82.79%,被寄予厚望的高端品牌ARCFOX首款車型上市三個月僅售出767輛,于劇烈下滑的銷量而言只能算杯水車薪。
高端產品αT疲軟,再推一款αS,業界對此并不樂觀。相比吉利、長城、長安等傳統車企,北汽新能源在私人市場不具銷量基礎,缺乏基盤用戶。另一方面,相比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同走高端智能純電路線的極狐并不具備互聯網基因,聲量頗為有限。單純靠擴充產品陣容,能否改善聲量和銷量的不足,仍是未知。
整體銷量延續頹勢
2021年開年以來,北汽新能源銷量延續上一年的頹勢。數據顯示,1-2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2084輛,同比下降30.72%。
北汽新能源的高光時刻停留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以前。2009年,《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到,“啟動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由中央財政安排資金給予補貼”,同一年,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對試點城市公共服務領域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汽新能源成立,并成為國內涉足純電最早的車企之一。2015年,《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規定,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普及至全國。自此,北汽新能源銷量從2015年的2萬輛增長至2018年的16.5萬輛。2019年,盡管銷量下滑9%,北汽新能源仍舊以15萬輛的成績、連續7年蟬聯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第一。但好景不長,隨著補貼逐漸走入尾聲,北汽新能源也走向衰落。
天風證券研究員王杰對我們表示,補貼大幅退坡最重要的積極影響其實就是清退落后產能,加速行業洗牌。由于產品的特殊性,早期B端市場先于C端市場興起,“隨著補貼的退坡,從最下游的整車廠到中游的電池、材料公司都經歷了非常慘烈地洗牌?!蓖踅鼙硎?。
“補貼退坡,最重要的是把虛假的需求變成真實的需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羅磊認為,得益于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公戶”曾是主要購買力。
“新能源汽車私人市場與補貼政策也息息相關,造成國內新能源私人市場發育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力的不足,產品力不足,意味著消費者采取觀望態度,也意味著產品購買后的保值率將大打折扣?!绷_磊向我們表示。
新產品恐再陷尷尬境遇
曾經以價換市的北汽新能源,因車型更新緩慢、技術滯后飽受詬病。
在汽車分析師張翔看來,北汽新能源銷量隨補貼退坡而下,主要原因之一是技術老化,“它主要的產品是經濟型純電動汽車,這些車靠低價打入市場,主要面向分時租賃公司,然后再去賺補貼,技術沒有太大改觀,產品上缺少后續研發,錯失了發展機會?!?
窮則思變。2016年北汽新能源開始籌劃高端品牌,計劃在改善形象和定位的同時,提高溢價能力,進而謀求“由B到C”的轉型。在銷量全面暴跌的2020年,北汽藍谷幾乎將所有的發展重點都投放到ARCFOX品牌上——募資55億元用于ARCFOX品牌的高端車型研發以及銷售網絡的建設。
產品力上,定價24.19萬元起步的ARCFOX αT,不僅有著麥格納、華為等知名品牌背書的中高端電動汽車,還有著德·席爾瓦的外觀設計、超650公里的續航以及L2.5級自動駕駛。此次推出第二款產品αS,同樣將配備華為最新的MH5000 5G芯片。
擴充產品陣線無疑是為了轉型C端。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劉宇近來表示,北汽藍谷要向民企和造車新勢力學習和轉型,以客戶為中心,聚焦C端市場,“用三年時間將北汽新能源帶回第一陣營?!贝送?,他還宣布,2021年ARCFOX的銷量目標為1.2萬輛。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按照αT三個月800輛的水平,兩款車型沖擊1.2萬輛目標,難度似乎不小。
“第一款車(αT)就失敗了”,張翔對我們表示,“按公布的參數來看,第二款車亮點也不算太多。最主要的是,它中低端的新能源車都賣的不好,怎么支撐高端品牌呢?”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