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穿墻而過”:黃崢探索未來,陳磊接棒現在
從下沉市場打出天下的拼多多,僅用五年時間就在活躍用戶數上完成了對淘寶的超越。如市場此前普遍預期,拼多多于2020年底成為中國用戶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活躍買家達7.88億。同期阿里巴巴年活躍買家數為7.79億,京東為4.72億。
更令人驚訝的是,年僅40歲的創始人黃崢選擇在此時讓位,投身科學研究。2021,這會是中國電商史的轉折點嗎?
40歲,這是一個企業家的黃金年齡,黃崢在此時選擇把董事長的位置交棒給CEO陳磊。
按原定計劃,黃崢交班時間是今年7月,進程加快原因有兩點。在股東信中他提到:一是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甚至異化讓他意識到這種傳統的以規模和效率為主要導向的競爭有其不可避免的問題;二是疫情等原因導致的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也加速了拼多多內部業務和管理的迭代。
這不免讓人聯想起段永平,在同樣的年紀隱退江湖,移居美國,專注投資,并在2006年帶著年僅26歲的“弟子”與巴菲特共進午餐。
那位弟子就是黃崢。
同為電商巨頭,40歲的馬云才剛剛創立支付寶,退休是15年后的事情;40歲的劉強東身陷明州丑聞,雖低調不少,但仍居董事局主席和CEO的高位。
和他一樣處于黃金期的,是拼多多,以活躍用戶數來看,這個成立僅5年的年輕公司已躍居國內電商第一。在鼎盛之時交出權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對一個龐大且仍在高速運轉的機器,黃崢選擇轉身投入農業以及生命科學研究。
處于權力交接之時的拼多多,同時公布了2020年業績,過去和未來的拼多多在當下產生對話。
高基數為何還有高增長?
拼多多的超越并不讓人意外。
2020財年Q3財報發布后,拼多多與阿里的活躍買家總量分別為7.31億和7.57億,在Q4拼多多不出意料完成反超,以7.88億的活躍用戶數成為電商平臺中的第一。
開瓶慶祝的同時,拼多多也明白,留給自己的空白市場不多了。
去年四季度,拼多多營收增長146%至265億元,全年營收增長97%至595億元。大幅高于市場預期。僅從數字上看,拼多多營收和活躍用戶增速在放緩:過去三年,拼多多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652%、130%、97 %;而在用戶數接近網民數量天花板之后,董事長兼CEO陳磊坦言,用戶增速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放緩。
一些市場評論據此片面認為其未來增長空間有限,實際上并無道理。
其一,當企業規模達到行業前列,增速放緩不可避免,單純追求增速已經不是企業此階段唯一任務,比如微信,在占領每臺手機之后,選擇以此作為流量入口進行新業務嘗試;
其二,拼多多的用戶粘性仍然強大,客戶在其上停留和消費的數據都保持高速增長。2020年,在用戶大規模增長的情況下,拼多多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額增長至2115.2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23%,據QuestMobile報告,今年春節期間,拼多多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同比增長25.9%,在日活過億的APP中增速最快;
其三,拼多多的增速依然高出行業均值很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速為10.9%。上述數據表明,拼多多在萬億元GMV的基礎上,增速依舊6倍于行業平均水平。
增速并不能說明一家公司的全部,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為社會和用戶創造不同的價值才是應當追求的目標。
“價格一定會波動,但只要價值提升,最終價格會和價值接近。這個常識讓你安心于增加企業的內生價值,不要過度在意資本市場的價格波動。"這是黃崢從巴菲特那里學到的最重要的常識。
陳磊在電話會議中對公司增長保持樂觀,他表示:“我們一直強調拼多多不會過多專注于用戶數的變化,而是更注重用戶的滿意度和信任,為用戶帶去優質的購物體驗,以及性價比高的產品。只要我們能夠滿足用戶,公司的增長就是可持續的。”
從“速度戰”到“深度戰”,是掌門交棒的背景。
黃崢從傳統電商零和博弈的戰爭中打出江山,以持續創新為基礎,為消費者和社會創造增量價值,取得了成功。2019年一季度拼多多曾面臨危機,年活躍用戶僅增加2400萬人,黃崢隨即在當年6月份推出了百億補貼計劃,提升用戶參與體驗感同時有效留存了用戶。
而陳磊接手的拼多多,用戶規模和江湖地位并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行業第一的活躍買家數量已經說明用戶拼購習慣已經培養完成。為了實現“好市多+迪士尼”的企業愿景,陳磊的工作需要更多精耕細作,從農業全產業鏈的投入和倉儲物流建立等方面為拼多多打造堅實肌肉。最新財報中,拼多多自上市以來首次將定位從“快速增長的新型電商平臺”,改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及互動商業平臺”。
黃崢作為創始人,則選擇“跳脫出來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頭”,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樣“瀟灑”的創始人交班,在中國互聯網大廠里實屬少見。
為何壓艙石是農業?
“未來就是農業全產業鏈的重投入”,拼多多內部人士告訴野馬財經。農業一直以來都是拼多多最重要的事情,如陳磊所說,拼多多起始于中國廣袤土地上的一個個農產品。
在近8億用戶的共同推動下,以“拼”為核心的新消費業態,正由中國消費市場傳導至流通側和供給側,成為內需消費的主流推動。在此其中,農產品分銷、品牌建設等傳統模式發生了最為深遠的變革。
拼多多兩代掌門人對農業都看得很重,“農村包圍城市”是拼多多發展之道的直觀概括。
受限于人口數量和土地條件,中國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少,不像美國到處都是規模巨大的農場,農業產品的生產運輸流通都被高度工業化。
而“拼”能快速聚集消費者需求,實現大規模地多對多匹配,再利用中國成本低廉的物流網絡,減少層層中間環節,將這些農產品直接從農莊送到消費者手中。
這一方式在提升消費者體驗之外,更加實現了不同品質、種類和數量的小規模農業產物的半定制批量處理。
拼多多崛起之前,農業市場在電商時代并無太多存在感。直至當下,農業領域的線上滲透率始終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而生鮮農產品是生活必需品,優化他們的生產、分銷和消費,在創造更多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實現了影響面最廣的收益。
2018年,拼多多提出“最初一公里”戰略,深入農業、制造業的生產環節,打造生產端“最初一公里”直連消費端“最后一公里”的體系。搭入拼多多平臺后,由農戶直接把貨賣給消費者,除了物流、包裝等成本,中間所有的利潤都歸屬農戶自己。農民不再因為上架產品無人問津而重回農貿市場,反而在拼多多的幫助下,改良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從中獲利。
這樣的模式似乎是新農業電商正解,引來同行效仿跟進。
“好比一桌人吃飯,淘寶剛起來時桌子是空的,而拼多多起來時,已經有5個人在桌上了,你在桌下硬要上去吃飯,但桌上的人不愿意你上來,桌下的人也不愿意你上去,我必然會受到雙重打擊。”黃崢曾說。
直到如今,拼多多成長為國內最大電商平臺之時,依然把農業看作自己的壓艙石。
拼多多CEO陳磊就將公司成績在相當程度上歸因于始終將農業作為戰略重點,“2020年的發展凸顯了我們能夠且應該為農業領域和農村地區做更多的事情”。據統計,在10多分鐘的發言過程中,陳磊前后29次提及與農業相關詞匯,足見其對拼多多農業基本盤的重視。
2020年,拼多多實現農(副)產品交易額2700億元,規模同比翻番。有超過1200萬農業生產者通過拼多多對接全國的消費者,拼多多已經成為事實層面最大農貿市場。在今年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歷史性時刻,拼多多也作為互聯網企業代表,獲頒“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最高規格表彰。
回顧過去五六年,黃崢及其創業團隊選擇從農產品領域切入電商賽道,從這個產業鏈極其復雜且標準化難度高的“空白地帶”彎道超車,完成逆襲。
世界最大農產品零售平臺,這是拼多多定下的未來目標,這看起來可能并不遙遠。
拼多多“重”了?
值得注意的是,陳磊和黃崢的年級只差幾個月,是拼多多聯合創始人,成立之初擔任CTO,兩人的友誼要追溯到20年前,他們的留學時期,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陳磊)
“隨著移動網絡時代的蓬勃發展,所謂的線上和線下都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它們越發沒有罅隙般地融合在一起,并且相輔相成。”陳磊說,疫情到來的2020年對拼多多充滿挑戰,但是,2020年也證實了拼多多團隊從始至今的觀點,就是線上和線下世界的分隔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
拼多多無疑是在疫情挑戰中抓住機遇的那一個。陳磊在去年做了三件事:在疫情期間獲得了包括老年人在內的用戶激增;幫助農戶脫貧攻堅,掌握產業鏈源頭同時夯實基本盤;還有意義深遠的“多多買菜”。
因為疫情帶來農產品銷售不暢問題,社區團購乘風而起。去年7月陳磊出任拼多多CEO后,加大新電商生態體系的技術和戰略投資同時,推出 “多多買菜”在內的一系列創新業務。
需要強調的是,多多買菜作為新業務出現或許因為社區團購帶來的威脅,但兩者模式和邏輯上并不相同。因為天量活躍用戶的存在,多多買菜不必依賴社區團購中的團長角色,可以直接作為電商業務的延伸,在APP界面中,“多多買菜”的優先級甚至高于“百億補貼”。
拼多多高管稱,多多買菜是非常年輕的業務,仍在不斷成長,拼多多對多多買菜的商業模式非常自信,它可以為消費者、各參與方帶來價值,基礎設施的發展仍需時間和過程,因此目前盈利不是多多買菜的首要目標。
“多多買菜”的高速擴張讓拼多多從單純的第三方輕資產公司向倉儲物流等重資產挺進。
去年四季度,拼多多的營收成本達到了115.261億元,同比增長466%,環比也增長了253%。結合拼多多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動作來看,除了常規的“百億補貼”,拼多多在這個季度投入了大量資源用于多多買菜業務的擴張。
事實上,即便沒有多多買菜出現,建立物流倉儲體系,加大重資產投入可能也是拼多多的必經之路。阿里巴巴對四通一達的入股幫助自己建立龐大的物流帝國,京東由于自營模式的需要,重倉物流和冷鏈。躍居行業第一之后,輕資產模式已無法匹配拼多多的體量和發展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加大重資產投入,拼多多的研發費用在2020年第四季度由上年同期的12.7億元增長53%到19.5億元,其增速已經逐漸趕上銷售和營銷費用,這和“新掌門”的背景或有關聯。
相關履歷顯示,陳磊擁有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曾獲得世界奧林匹克信息比賽金牌等多項國際性競賽獎項,多次于世界頂級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數據科學、機器學習領域的研究成果,是個不折不扣的技術男。
他的格局和眼光投射在更遠的地方——希望能夠通過農業科技的探索與應用,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在全球范圍內,以幫助增強食品鏈條韌性和避免迫近的全球糧食危機為目標,保持針對農業和食品領域相關技術的投資,并且持續尋找替代蛋白、食品安全和精準農業方面的投資機會。
這是一個宏大而意義深遠的愿景,也是科技公司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比起菜農手里的幾毛錢利潤,商戶手里幾個百分點的管理費,這些事情似乎更需要科技和商業上的探索。
可以料想,科研和重資產,這會是未來拼多多最重要的護城河,而建起護城河之前,拼多多先打掉了“墻”。
那道墻曾樹立在高樓和農田之間;樹立在智能手機一代和老年人之間;豎立在男耕和女織之間。
因為拼多多,龐大的“五環外”人群需求被市場看見,“下沉”成為互聯網公司關注的焦點;因為拼多多,老人得以觸網,發現了智能手機除社交和短視頻以外的功能,在無法逛菜市場的日子里衣食無憂;也因為拼多多,農村地區包括女性在內的弱勢群體找到了自己合適的新崗位,比如直播帶貨,比如線上掌柜,拼多多活躍的涉農商鋪中,超過一半以上是由女性執掌。
如陳磊在電話會議中所言:“2020年的經歷,也讓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且致力于推進農村地區和弱勢群體與數字化的融合。通過拼多多,我們為各類規模的企業和經營者創造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包括在利潤較薄的農業領域。此外,我們通過直播和各類線上業務,持續創造新的崗位,這些新崗位需要不同的職業技能,而且很適合一部分因為客觀原因而在其他情形下被篩除的人群。”
“過去一年,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進一步擴展了我們的線上空間,并且鞏固了其與線下空間的融合。受疫情影響,線下流通的限制促使消費者們轉向了拼多多這樣的線上平臺,來購買食品、日用品等生活所需。”陳磊表示。
權力交接之后,一個格局更大,更具科技感的拼多多似乎正在路上。從土地和農田里生發的幼苗已變成參天大樹。
和未來,和天空,都更近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