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公募基金致歉基民,12638戶投資者能接受嗎?
最近,有一家公募基金因為接連兩次向投資者道歉“出了點名”。旗下新基金產品成立兩天就完成募集,成績斐然,然而成立以來的13個交易日就虧掉近18%。基民有點情緒,公司忙安撫道歉“運氣不好”。
究竟運氣不好還是投資策略失誤?一萬多名投資者接受這個道歉嗎?
1
匯安基金兩次致歉投資者:給大家添堵了
2月1日,匯安均衡優勢混合基金正式開售,代銷機構有中信證券、中信期貨、螞蟻集團旗下螞蟻(杭州)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招商銀行。2月4日,匯安基金宣布提前結束募集。
2月9日(春節前夕),匯安均衡優勢混合基金宣告成立,最終獲得12638戶投資者認購,募集規模超8.2億元。
來源:天天基金網
鼠年最后一個交易日,2月10日,匯安均衡優勢混合基金凈值上漲1.34%,投資者著實驚喜了一番。這也表明,該基金成立后便火速建倉。
不料,春節后便開啟下跌模式。自2021年2月9日至3月4日共13個交易日,2月19日凈值便跌至0.9645元。據招行APP數據,截至3月4日,該基金最新凈值僅為0.8244元,浮虧近18%。
來源:招商銀行APP
記者暫未找到這只基金的重倉路徑,不過,2月26日,匯安基金曾在投資者平臺道歉:“我們的基金給大家添堵了。”
一位認證為“匯小安”(簡介為匯安基金首席投資顧問)的社交帳號在投資者平臺透露,匯安均衡優選的配置和基金管理人鄒唯的其他產品差不多,三大主賽道新能源、光伏和軍工。這一次在時點上運氣一般,建倉相對比較快,所以回撤也比較大。
來源:天天基金網
截至3月4日,鄒唯所管理的“匯安行業龍頭”和“匯安裕陽定開混合”近1個月凈值分別回撤13.05%、17.43%;今年以來凈值下跌8.80%、5.40%。
3月4日晚,匯安基金又通過官方公眾號撰文《您的信任,我們始終牢記于心》,稱投資是一場長跑,信心比金子更珍貴。盡管該基金大幅回撤,但仍堅信許多長期賽道和資產已經跌出更好的價格,并懇求投資者再給一些時間。
來源:匯安基金官方公眾號
對此,記者撥打了匯安基金的公開電話,對方接通詢問來意后,稱他不是匯安的工作人員,未作答復。
基金行業資深人士王兆江認為:“值得肯定的是,基金經理是抱著價值投資理念去選擇股票投資的,只不過剛好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那么估值回歸,基金凈值就自然而然下跌。其次,很多優質藍籌股被集中抱團購買,導致個股估值出現泡沫化,普遍估值較高。第三,基金經理所選的時機恰好碰見了風險窗口,包括國內監管對某些泡沫化板塊的配置指導、美聯儲口頭傳遞了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導致投資熱錢退潮。”
匯安基金成立于2016年4月25日,旗下有257只基金,管理規模100億以上。據私募排排網截至到2月份的數據,匯安基金成立以來累計收益52.36%,近一年收益18.82%,年化收益6.44%。
而匯安均衡優勢混合基金的管理人鄒唯也有比較成熟的投資經驗,曾歷任長城證券行業分析師,嘉實基金行業分析師、基金經理,還在2009年以220.86億元的總收益被《投資者報》譽為“中國最賺錢基金經理”。2017年12月1日加入匯安基金,目前為公司副總經理。現任基金資產規模為21億,共管理4只基金。
這位基金經理的過往業績如何?
來源:天天基金網
可以看出,近兩年來鄒唯管理的4只基金的業績基本排在行業同類尾部。
2
眾多百億明星基金大幅回撤
年前,突出的賺錢效應讓公募基金火速出圈,一大批基金經理備成為“千億頂流愛豆”。
春節以來,A股市場此前漲幅較大的白酒、醫藥等板塊大幅下跌,主流指數也集體下跌。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總體表現弱于滬深300。
前期基金重倉的醫藥、消費、科技等“抱團股”大幅回調,無疑也引發了基金凈值的大跌。截至3月1日,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超2000只基金,在2月18日至2月26日期間,凈值跌幅超過10%,超500只基金同期凈值跌幅超15%,有的跌幅甚至超過20%。而本周股市繼續下跌,基金的跌幅也持續在擴大。
上周,多位明星基金經理的新產品都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有些“熱門基”的凈值跌幅慘烈,尤其是重倉白酒、醫藥等前期抱團股的基金。
短短7個交易日,前期管理規模較大、去年全年收益較高的眾多百億明星基金業績回撤超過10%,如易方達中小盤(110011.OF)、景順長城鼎益(162605.OF)等基金凈值均出現15%以上回撤。
有網友調侃迅速變臉的投資者:“當初賺錢就是小坤坤,如今賠錢叫人菜坤”;還有網友戲稱:“看李煥英沒哭,看基金嗷嗷大哭”。
記者整理了天天基金網數據,按截至3月5日的基金凈值計算,近一個月內,易方達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估算凈值下跌10.39%,侯昊的招商中證白酒指數跌17.06%,蕭楠、王元春的易方達消費行業股票跌12.21%,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跌13.07%等等。
北京某資深券商人士表示:“權益基金在市場中的波動屬于正常現象,每個行業都有周期性,在周期快速迭代的時候,基金市場漲漲跌跌是很正常的。不過,投資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金公司團隊和基金經理對市場的把握能力。真正能夠主動調倉,順利切換風格穿越牛熊的基金經理很少。投資者還是需要保持理性,學會思考。”
3
年內新基金募集超8000億
2020年,科技、消費、醫藥板塊等幾度領漲,權益類基金多數強于指數。根據Wind數據,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為45.94%,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為47.47%。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2020年私募股票策略產品平均收益為36%,不敵公募。無論從規模還是業績方面,公募都跑贏了私募。
近期,公募基金發行市場有所降溫,但整體募集規模仍然很高。截至3月2日,今年以來已成立256只新基金,合計募集規模8283.03億元,僅僅兩個月,就相當于2020年前6個月的新基金募集規模。
王兆江認為:“基金產品回撤的問題既來自市場系統性風險,也來自于基金經理的激進。投資者在市場過熱時也需保持理性投資,多聽專業人士的建議,謹慎投資,避免承受過大回撤風險。”
關于全民基金熱的現象,中基協最近也發出倡議:“如果沒有相應風險承受能力和基本投資理財知識,僅僅寄希望于某一明星基金經理,盲目跟風,年輕投資者很容易掉進基金坑。而對于基金公司來說,基金越‘熱’,基金公司越應‘冷靜思考’,嚴格自律,規范營銷,不僅應注重專業、誠信,還應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猜你喜歡
國投瑞銀施成旗下基金業績遭遇腰斬,高位押注天齊鋰業引質疑
據Wind數據顯示,施成旗下6只混合基金業績墊底,今年來有5只基金均跌超20%,近2年來有4只基金跌超60%。永贏基金李永興“踩雷”地產股,一產品自成立來虧44.86%
從收益率上看,李永興旗下基金并不理想,近1年來有6只基金虧損。近2年來也有6只基金虧損,其中永贏惠添益混合A/C虧損最大,其收益率-40.06%、-40.54%。浦銀安盛換帥!張弛能否改變權益類產品短板問題?
對于新總經理張弛的到來,外界都在關注,此次人事調整,能否改變浦銀安盛基金“偏科”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