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缺芯背后:華為空出大量份額,旗艦芯片排期到年底
手機行業芯片短缺問題,最近受到廣泛關注。此前媒體報道稱,高通全系列物料的交付期限已延長至30周以上,而CSR藍牙音頻芯片交付周期已達33周以上。
實際上,缺芯問題自疫情以來一直存在。此前,研究機構IDC就曾發布預測,稱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將扭轉2020年的下滑趨勢。不斷上漲的手機銷量,也讓芯片端的競爭將愈發激烈,缺貨將成為常態。
到底有多缺貨?
小米率先拉響了2021年“缺芯”的預警。小米集團副總裁盧偉冰2月24日在微博表示,“今年芯片太缺了,不是缺,是極缺……”次日,紅米K40系列發售,之后一直處于“缺貨”狀態,需要預約搶購。
多位國產手機廠商內部人士向我們證實了芯片短缺的問題。“采購給我的反饋是,高通驍龍888的周轉期在9-10個月。也就是現在下單,要排隊到12月份了。”其中一位內部人士透露。這意味著,如果廠商前期沒有做好備貨,再去采購已然來不及了。而眼下,正迎來國產旗艦手機的發布季。
一位來自大廠的員工告訴我們,芯片短缺不是今年才出現的,從疫情之后就開始供應危機,一直在加大備貨。“如果哪個手機廠告訴你我家不缺,那一定是騙你的。”但該員工認為,缺貨程度是不是有外界說的那么夸張,仍有待商榷。
“盧偉冰是針對K40說的,主要是驍龍888這樣的旗艦芯片。而市場上出貨量最大的產品都集中于非旗艦芯片的機型。”另一位手機大廠的人士則對我們分析。
K40作為搭載驍龍888的性能旗艦,預期的量和供應量之間存在巨大的缺口。“盧偉冰說嚴重缺貨,一方面是對缺口的預估,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緩解開賣后缺貨被罵的壓力,先做了預告。”該人士判斷。
OPPO也沒有否認手機行業當下存在的芯片缺貨難題,“但在整體都缺的情況下,OPPO肯定不會是最饑渴的那個。”一位OPPO人士對我們說。
其實,不僅僅是手機主芯片,一些手機配套的傳感器和一些輔助芯片也面臨著缺貨難題,其中包括三星的硬屏和德州儀器的電源管理IC等。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德州儀器將原本供給手機企業的器件,優先供給汽車廠商,原因是汽車芯片能帶來更高的利潤。
芯片整體產能不足,導致手機市場整體在向頭部集中。“小廠肯定拿不著。對于芯片生產方來說,沒必要在應對你零散的訂單了,價格規模都沒有優勢。”這可能進一步導致頭部效應更加明顯,小品牌的生存會變得更加艱難。
比如,今日魅族發布的旗艦手機18Pro,搭載的是驍龍888芯片。但據AI財經社獲悉,魅族拿到的驍龍888的量極為有限,“十幾萬片左右”。
華為份額遭哄搶,新能源“火上澆油”
多位人士表示,旗艦芯片缺貨與各手機廠商的策略有關。往年的旗艦芯片主要用于各大品牌有限的幾個主力旗艦機型,但今年多個廠商將驍龍888用于走量的性價比系列,例如紅米、Realme和iQOO。“旗艦芯片的使用方多了,自然就會相對缺貨。”
同時,驍龍888正處在產能爬坡期,這也是每一款新產品都會面臨的問題。而高通將驍龍888全部交給三星代工,此前多是臺積電,這也給產能爬坡帶來一定難度。一位了解采購的人士告訴AI財經社說,高通的策略就是增加870,888不會很多。“現在缺的是5nm的,7nm的好一點,不那么缺。”
手機芯片短缺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受華為遭美國制裁影響,國內其它廠商均加大了囤貨力度。臺積電無法給華為代工高端芯片之后,華為手機的銷量影響非常明顯,而國內其他品牌也趁機大量備貨。“如果往年大家的備貨是1的話,今年很可能都是按照1.5在備貨,未雨綢繆。”
華為遭斷供事件,除了給其他手機品牌留出更大的市場空間,也讓國內手機廠商感受到了危機,害怕某天也遭遇斷供危機,這也加大了手機廠商們的囤貨心理。
手機芯片缺貨也受到了新能源汽車的影響,新能源汽車在2020年開始全面爆發,也擠占了原本屬于手機的芯片產能。
“這兩年智能設備甚至新能源車的崛起,都對芯片的需求量提升了,所以大家都需要芯片,而產能并未提升滿足各方需求。”上述大廠人士舉例,多家新能源汽車就是用的高通820A芯片。820是高通在2015年發布的產品,“本來早就該絕版了,但是現在還要繼續做,這也分出了一部分產能。
新能源汽車的芯片利潤也明顯高于電子消費芯片,“有些零部件是可以供給手機廠商,也可以給到電動車,但電動車企業給到的毛利率高一點。”在一些人看來,針對這個需求爆發性的增長變化,芯片生產方其實沒做好足夠的準備,“當然準備了估計也沒用,(產能)都在被大口吞。”有人評價。
猜你喜歡
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