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用戶起訴蘋果:應用傭金比安卓貴25%,不滿被收“蘋果稅”
2月27日消息,近日,有上海消費者就蘋果涉嫌壟斷向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該消費者稱,自己在蘋果App Store內購買應用時,蘋果存在收取高額傭金、強制搭售等服務,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該消費者因此向蘋果提出10萬元賠償及公開道歉要求,目前,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已受理此案。
根據訴狀顯示,原告在蘋果App store內購買愛奇藝App、喜馬拉雅App、網易云音樂App和懂球帝App會員服務時,發現這幾款數字產品在蘋果渠道的定價均高于安卓渠道,且交易時只能選擇Apple Pay支付,不能使用支付寶或微信等支付手段。由于蘋果的軟硬件一體化策略,原告由此認為,蘋果的上述行為構成壟斷,導致消費者無法自主選擇支付方式且被迫支付了不公平的費用,被剝奪了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AI財經社經過對比發現,其中以原告列舉的喜馬拉雅APP為例,喜馬拉雅與愛奇藝的聯合會員1年資費安卓為198元,而蘋果的確定價更貴,達到248元,高出25%。此外,蘋果端網易云音樂APP黑膠會員在蘋果一年為178元,安卓端則為158元。而微博會員在安卓一年定價為108元,但在蘋果卻達到了118元。
不過,也有蘋果端與安卓端保持一致定價的APP,如B站、微信讀書、攜程超級會員等。
蘋果較安卓定價更高此前已不新鮮,最引人矚目的是去年引起爭議的外賣、網約車殺熟事件。彼時,根據消費者反饋及復旦大學的研究顯示,在網約車平臺上,蘋果手機用戶更容易被舒適型司機接單,比例是非蘋果手機用戶的3倍,而且蘋果手機用戶平均只能獲得2.07元的優惠,要低于非蘋果用戶的4.12元。此外,去年曾有消費者做試驗稱,即使是同一地址、同一店鋪,外賣時的最終結算費用也不一致,這在當時除了被歸因到定位不準,也被視為受到蘋果抽成政策的影響。
根據蘋果的規定,蘋果通過為應用提供上架平臺,應用開發商與蘋果進行三七分成,如果用戶包年,次年開發者的抽成可以提高到85%,不過蘋果仍然要收取一定費用。由于蘋果在智能手機市場絕對的心智占領,這30%的“蘋果稅”由此成為應用開發商不得不支付的代價。有觀點認為,正是這一額外成本導致開發者提高定價,轉而將損失轉嫁給消費者。
其中,游戲開發商Epic games,就曾在去年8月份,以在游戲《堡壘之夜》中增加新的支付選項作為對“蘋果稅”的抗議。而《堡壘之夜》隨即被蘋果從App Store中下架。該案直到目前仍是一場拉鋸戰。2月上旬,據外媒報道,Epic games已向歐盟遞交訴狀,狀告蘋果涉嫌壟斷。
風波之下,蘋果也在調整自己的分成政策。去年11月,蘋果宣布了一條App Store的傭金調整政策,對年營收少于100萬美元的企業和個體開發者,蘋果抽成比例將降低到15%,該計劃已于今年1月正式啟動。不過,就目前來看,這一調整還未取得讓消費者及應用開發商完全滿意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苦渠道久矣”并非個例,此前,在網易2020年財報電話分析會上,網易CEO丁磊也曾提及,在中國,安卓的渠道分成一度達到50%,比蘋果還貴20%,“即便是海外,也只有30%,這些安卓廠商沒理由分50%,這對產業生態是非常不利的。希望整個產業能夠共同發展出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
猜你喜歡
“果鏈一哥”立訊精密要換賽道?或許在為這盤“大棋”布局
如果未來蘋果推出智能汽車,立訊精密會不會有機會成為蘋果汽車的供應商?對于立訊精密來說,或將進一步綁定蘋果,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