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火速殺入,映客要砸40億,“中國版Clubhouse”引爆2021年互聯網第一場大戰?
2021年初,一款現象級的應用打破了互聯網圈許久的沉寂。
在網紅馬斯克的站臺下,美國音頻社交軟件Clubhouse在海內外一炮而紅。一時間,全網都在瘋狂尋求邀請碼。在eBay平臺上,一個Clubhouse邀請碼甚至被炒到了100美元上下。
如此火爆的市場情緒迅速被中國互聯網平臺捕捉,數款號稱“中國版Clubhouse”的產品紛紛上線。不管是主流大廠,抑或是創業公司,都想借著Clubhouse的熱度來搶占社交領域的新機遇。
據悉,在類似項目上,映客做好了燒40億的準備,36氪旗下的Capital Coffee也開始了測試。此外,阿里巴巴旗下的Meetclub在春節前也已開始內測。甚至剛剛關停一周的米聊也在其官網發布公告,宣布重新出發,轉型為面向專業人士的語音聊天App。有觀點直言,“中國版Clubhouse”將是2021年互聯網行業的第一場大戰。
可現實果真如此嗎?在創投圈,“中國版Clubhouse”究竟是一場“真風口”還是曇花一現的“假狂歡”?
Clubhouse爆紅,一場久違的互聯網狂歡
Clubhouse并不是一個近期才成立的新應用,其誕生于2020年3月,主打即時性音頻社交。
可以說,Clubhouse當前熱到發燙的狀態基本上是靠馬斯克的強力“帶貨”。
2021年2月1日,馬斯克發布推特稱,他將在Clubhouse的語音群聊應用中開啟講座。這條推文直接引爆了Clubhouse的火熱:大家“瘋了一樣”開始求一個邀請碼,以獲得與馬斯克“開房”同聊的機會。據悉,這個房間很快就達到了5000人的上限。
由于Clubhouse實施邀請機制,用戶需要有邀請碼才能進,而一個用戶通常只有兩個邀請名額,因此某種程度上,邀請碼成了一種稀缺資源。
馬斯克的名人效應加之邀請碼的稀缺性,Clubhouse的熱度迅速在中國市場蔓延開來。朋友圈、微博、知乎等各大平臺,鋪天蓋地都是“求邀請碼”的話題。
南山資本高赫對投中網直言,這次,Clubhouse之所以引爆社交話題,主要是在內容方面的突破,比如邀請馬斯克等大咖進入聊天室,產品的附加值就會大大增加;同時,海外用戶因為疫情的關系,Clubhouse的橫空出世點燃了他們本就旺盛的社交需求,產品本身和用戶需求產生了疊加效應。
與此同時,復刻“中國版Clubhouse”的現象也正在中國互聯網圈上演。
2021年除夕當天,映客上線了“對話吧”,這被稱為“中國首款Clubhouse”。2021年2月20日晚,映客拉來創投大佬們的加入,在“對話吧”上開展了一場由映客董事長奉佑生、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昆侖萬維創始人周亞輝、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杜永波等參加的對話活動,主題即為“中國能做成一個Clubhouse嗎?”
然而,僅僅不到2天,即2021年2月22日,對話吧突然在全網范圍內悄然下架。對此,映客回應表示,“產品正在做優化和迭代”。據公開報道,一位關注社交領域的風投機構管理層人士透露,除了“對話吧”,市場上還有好幾個團隊在研發“中國版Clubhouse”,但均內測階段。
顯然,“中國版Clubhouse”的爭奪戰仍在繼續。而除了市場的熱度之外,這或許離不開Clubhouse本身的資本追捧。據悉,Clubhouse成立以來即引來了風投的爭相投資,在還沒正式上架時,估值就已達1億美元。
投資人:“中國版Clubhouse”機會不大
Information最新消息表示,四位知情人士透露稱,有風險投資機構正在嘗試以10億美元,即比8個月以前增長10倍的估值,參與領投Clubhouse新一輪融資。
美國投資人Leo Polovets形容,Clubhouse的聊天室有時很像一場技術會議,當他們討論到一個技術相關的話題時,可能這個領域知名的技術專家就會出現,一同參與討論。Polovets說,“這幾乎就像是有觀眾參與的播客。”
但在中國,Clubhouse及其衍生產品的爭議不斷。
2021年2月8日,羅永浩發微博吐槽稱,自己斷斷續續玩了兩天Clubhouse,沒有一個房間能待上10分鐘,也毫無興趣自己開一個房間。但是,羅永浩不忘調侃“我是冥燈,我看好的都會倒閉,我不看好的都會成事兒。”
“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與國外用戶不同,在短視頻和直播的風口下,已經被云直播、云語音教育得非常好了,對產品非常挑剔,感知水平領先美國非常多,所以對這款產品的新鮮感可能沒有那么強。”荔枝創始人賴奕龍也曾提到,“Clubhouse要想在中國復制美國的成功,并不容易。”
目前,市面上已出現幾款“中國版Clubhouse”產品,但火爆程度上都與Clubhouse差距甚遠。
“‘中國版Clubhouse’我們認為機會不大。”高赫表示,在中國,語音社交并不是很新鮮的功能,開發技術上也沒有特別高的難度,國內很早就有類似的產品,諸如YY語音房、各種狼人殺APP等。從Clubhouse本身看,它的一些產品設計功能,比如邀請碼制、閱后即焚,使用場景受限,整個產品的商業模式也并不清晰。
高赫對投中網稱,外部環境上,中國由于疫情的有效控制,產品研發的時點已不同于海外,且很多擁有技術、資本、流量優勢的大廠已經在做這件事,創業公司入局要非常謹慎。
經緯中國同樣認同“中國版Clubhouse”所面臨的重重挑戰。不過,在音頻社交的大賽道中,經緯中國認為“企業是有機會的”。
談及看好音頻社交領域的原因,經緯中國告訴投中網,“Z時代人群在網上的社交需求其實并未被滿足,趣丸網絡一類在游戲場景下的語音社交產品可以通過興趣、尤其是年輕人最喜愛的游戲、電競切入,利用多元化的互動場景為年輕用戶提供游戲社交服務,用技術打破陌生的界限,滿足用戶游戲場景內外的社交需求。”
超50家VC/PE已入局,“回歸的風口”盈利仍是大問題
音頻社交,對于中國投資機構來說,并非新鮮事物。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騰訊投資、百度投資、春華資本、五源資本、經緯中國、SIG、順為資本、創世伙伴資本等超50家VC/PE均已入局音頻社交賽道。
2015年至2016年,音頻社交曾一度站上風口,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等產品高速發展,明星企業一年斬獲多輪融資的故事時有發生。但自2018年起,短視頻、直播等新興社交模式滲透率日益攀升,行業龍頭逐漸跑出,對于資本而言,音頻社交的故事變得不再如往日那般誘人。
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卻并非簡單的重復。
2021年伊始,模式簡單卻足夠稀缺的Clubhouse再次將沉寂數年的“音頻社交”推上風口浪尖。當風口再次來襲,技術為王的時代卻早已不再,“內容”才是產品獲勝的砝碼。
對于當下的音頻社交用戶群體而言,實時、高效、高質量的對話是一種非常稀缺的互聯網資源。因此,若音頻社交類產品能促成此類內容的持續生產,則會贏得對高價值信息有需求的用戶的青睞。
“高質量的陌生人社交應該是建立在平等關系上的,音頻社交就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和你興趣相投的人。這種社交方式比我們常見的社交要有趣的多,能很好地沉淀陌生人之間的社交關系,獲得遠超直播平臺的樂趣。”有Clubhouse用戶曾提到。
那么,這個“回歸的風口”是否依舊值得投資?
“如果我們再把這個話題擴大一點——聲音是不是會成為一個大生意?至少在現在這個階段,它的地位是在上升的。”經緯中國告訴投中網,目前這個時點,聲音行業的具體表現形態,大致有四種:音樂(TME、網易云)、播客(Podcast)、長音頻(喜馬拉雅)和語聊房(Yalla)。音樂領域已經有像TME這個大巨頭,其他三個類目的格局還沒有非常明確。
2020年,幾乎所有主流的內容平臺都將聲音相關業務的戰略地位做了提升,比如快手的皮艇及字節的番茄暢聽,而原本就是做聲音生意的喜馬拉雅、荔枝、騰訊音樂也都開始調整播客的產品定位。
這足以見得,在中國,社交音頻的市場空間足夠大。
根據艾瑞咨詢,2019年中國網絡音頻行業市場規模為175.8億元,同比增長55.1%,預計2020年中國網絡音頻行業市場規模達272.4億元。
“從用戶時長的搶奪上看,聲音是非常大的市場,尤其在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的當下,聲音類的產品無疑是非常有潛力的。”經緯中國對投中網表示。
不過,聲音這門生意一直以來所面對的商業化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也造成了聲音的頭部平臺相對于視頻平臺,在估值上有著量級上的差異。
對于投資機構提出的“商業化”質疑,荔枝創始人賴奕龍也曾在近日回應稱,“我相信,只要產品做好,用戶數量增長,商業模式的建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猜你喜歡
創新者的獎賞:阿里巴巴“耕云”15年結出AI果
得益于人工智能的驅動,未來幾年中國云計算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阿里巴巴作為中國公共云與人工智能領域的最大創新者,勢必收獲最多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