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能系”姚氏兄弟分家,造車惹的禍?
5年前,姚氏兄弟攜手掌舵的“寶能系”因萬科股權爭奪戰一戰成名。
3年前,大哥姚振華進軍風頭日盛的造車業,但昔日合作無間共打江山的兄弟,卻不時傳出分家的消息。
如今,分家的話終是從弟弟姚建輝的口中說出,經營理念不合也好、風險切割也罷,對于“寶能系”而言,終究是1+1>2模式的分割。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稱“寶能系”掌舵人姚氏兄弟要分家。提出分家的是姚振華的弟弟、寶能“二當家”姚建輝。據財新網的報道,姚建輝在內部公開宣稱,他將徹底退出寶能集團,原因是與姚振華“經營理念不和”。
這也意味著,被傳了很久的姚氏兄弟分家正式提上了日程。姚建輝將其持有的“寶能系”其他公司股份贈送給姚振華后,將主營地產的寶能控股帶走,并更名為萊華控股。
對此,寶能集團的工作人員表示,不太了解這個情況,以公告為準。
姚氏兄弟“分道揚鑣”?
姚氏兄弟的“寶能系”及旗下前海人壽,在“寶萬之爭”后就被廣泛關注。作為橫跨金融、地產等多個領域的綜合集團,“寶能系”持股眾多上市公司。
除了近期備受關注的中炬高新和南寧百貨外,據不完全統計,寶能系在A股被披露持股的上市公司還包括了萬科A、南玻A、格力電器、大康農業、明星電力、重慶百貨、韶能股份、華僑城、金科股份、東阿阿膠、鄭州銀行、華海制藥、華海藥業等近20家上市公司,涉及地產、綜合物業開發、金融、現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產業的多個公司,且主要掌握在哥哥姚振華手中。
公開信息顯示,姚建輝曾擔任寶能集團的常務副總裁,寶能地產董事長、寶能控股董事長等職務。但近年來,寶能集團以及旗下主要子公司的高管任職里面,確實漸漸沒有了姚建輝的身影。
姚建輝在公司晨會上稱,剝離寶能地產這件事,他考慮了三年,原因是與姚振華的經營思路有差別。而三年前,正是姚振華決定邁向汽車行業的開始。
巧合的是,2020年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展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項目情況調查通知》(以下簡稱“新能源汽車整改通知”)文件發布,要求各地上報新能源汽車的投資狀況,并點名寶能汽車對當地投資和擬投資的汽車整車零部件項目等情況進行說明。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發改委要求調查造車情況的時間起始點為2017年,這一年正是寶能開始進軍汽車行業的年份。而按照姚建輝所言,其考慮分家的時間節點也是這個時間段。
“寶能系”造車夢
比恒大造車更早,寶能的造車夢早在2016年就已萌生。但一直到“寶能系”掀起的萬科控股權之爭落幕后,姚振華才高調宣布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2017年3月20日,寶能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主要業務涵蓋傳統及新能源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銷售與售后服務以及其他相關業務。同年12月,寶能集團以66.3億元收購奇瑞旗下的觀致汽車51%的股權,并計劃持續5年,每年投資100億元。
此外,在寶能汽車成立后,寶能集團加快了在全國各地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的步伐。
在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期間,寶能集團依托造車項目相繼在杭州市、昆明市、廣州市、陜西西咸新區、深圳市、貴陽市、昆山市和富陽市,建設了7個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總投資額近千億元。
不過,寶能在汽車領域的“野心”還不止于此。
2018年8月初,寶能集團成立寶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又出資1億元人民幣,在廣州成立寶能汽車進出口有限公司。同年8月16日,寶能汽車與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試圖在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等方面“做文章”。
據蘇州當地的自媒體蘇州經濟報道,在這一階段,寶能集團已為造車計劃投資超千億。
然而,在2018年,觀致汽車在前三季度累計虧損已達到了13.62億元。寶能的入局,也未能挽救觀致汽車持續下滑的業績表現。
2019年底,寶能汽車再次出手,以16.3億元的價格從長安汽車(000625.SZ)手里拿到了長安標致雪鐵龍(長安PSA)50%的股權,至此寶能汽車共獲得兩家具備整車研發和制造能力的企業。
從寶能汽車的規劃上來看,寶能汽車7個在建基地的規劃產能,再加上運行中的觀致汽車與長安PSA,起碼規劃產量預計在350萬輛以上。然而,這個數字約等于一汽和二汽的產能總和。該規劃若能實現,那在國內汽車廠商中,寶能汽車必將獨占鰲頭。
“造車夢”走向何方?
然而規劃不等于現實,實際寶能汽車旗下汽車銷量如何呢?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寶能汽車2020年1月至9月累計銷量6543輛,同比下滑55.15%,平均月銷727輛;而同期一汽大眾轎車銷量為93.36萬輛。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我國全年汽車銷售量2531.1萬輛,平均月銷約211萬輛,寶能汽車的平均月銷量僅占比0.034%。與此前的規劃相比,差距有點大。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此外,寶能汽車新能源車型遲遲沒有進展,直到2020年底才有消息稱寶能旗下首款增程式電動車型已下線,但還未開始量產。
姚振華一度設想,寶能汽車要在10-15年間打造一個“具備強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但目前來看,按照姚振華的造車計劃,投資金額巨大,產能規劃也相當高,但是落到實地,即將實現的量產和實際投資額卻比預期縮水不少。
2018年3月,寶能公開宣稱一期產能50萬輛,投資400億元,實際一期落地僅為50億元,整個項目也變為98億元,生產基地投資縮水75%,產能縮水一半。
此外,寶能不只是投資新能源汽車,同時還涉及了房地產、旅游、倉儲物流等其它領域。從他的七大基地用途來看,以西安項目為例,寶能汽車西安項目號稱投資400億元,計劃2019年9月底實現總裝量產,今年12月力爭新能源首車下線。
在寶能的官宣中,西安智慧谷項目被描述劃為集精品酒店、汽車展廳、特色商業街、總部基地、創意、私人會所、主題民宿、飛行公館等多元業態于一體的領先型產城綜合體。
因此,也曾有業內人士對此質疑,認為寶能汽車的造成夢是否只是個不能實現的夢,而真正的目的則是為了這些稀缺的土地資源在圈地?
汽車商業評論曾發文稱:“知情人士告訴汽車商業評論,觀致2018年銷量目標10萬輛,之所以制定出這么激進的目標,是為了讓常熟基地產能利用率達標,以此為條件再向常熟提出擴產能、批土地的要求,說白了目的還是拿地。”
對此,寶能集團的工作人員表示:“廣州基地的項目是由于土地交付晚,以及受到疫情影響導致項目進度緩慢。其他基地項目以公司公告為準。”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外界一直在質疑寶能汽車是借著汽車的幌子圈地,這方面的可能性很大。在各地政府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的巨頭企業紛紛熱衷于“砸錢”造車,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通過造車拿地一方面可以跨界布局,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拿地難、拿地價格高的問題。并且,結合它的產能規劃數據,現在這樣的銷量顯然有問題,而且還是非常大的問題。”
在《新能源汽車整改通知》出現后不久,姚氏兄弟就傳出分家的消息,如今,姚建輝選擇出走“寶能系”,寶能的造車夢將走向何方還是未知數。
潮商兄弟不同的“用兵理念”
潮商,是中國傳統的三大商幫,華商第一族,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著名商幫。而我們熟悉的富德系、寶能系、朱孟依家族、僑鑫集團等四家財團就都是潮汕籍的。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眼光凌厲,敢闖敢拼,且善于把握機會,姚氏兄弟也是潮商。
90年代,姚氏兄弟靠賣菜起家,姚振華的模式是先開專業菜市場,再做蔬菜基地,然后介入物流生意。到2002年,創業有所積累的姚氏兄弟創辦了寶能地產,標志著寶能正式進入地產領域。
在寶能內部,為了在言語上作區分,哥哥姚振華被員工私下稱為“大老板”,弟弟姚建輝自然而然就是“小老板”,然而兄弟二人的經營理念卻不大相同。
對姚振華來說,真正讓他聲名鵲起的是轟動一時的“寶萬之爭”。2015年,寶能集團旗下前海人壽第一次舉牌,斥巨資掃貨,購買萬科5%的股份,以此開始了長達兩年之久的寶萬之爭。
姚振華的出擊在資本市場掀起巨浪,不過其試圖利用金融杠桿收購萬科的計劃最終夭折。兩年后,姚振華拿到了保監會開出的“撤職和保險市場十年市場禁入”的罰單,王石“功成身退”。
此后,在不斷的減持中,寶能在萬科的持股比例已低于5%。不過經此一役,據新浪財經報道,在不考慮資金成本及萬科分紅等因素的情況下,寶能的盈利在292億元-350億元之間。
界面新聞曾報道,姚振華覺得姚建輝做廣東省外業務存在一些問題,不肯發展政府鼓勵的產業地產,于是姚振華就決定成立寶能城發。2016年底,主打產業地產的寶能城發在深圳成立。
尤其在2017年后,“寶萬之爭”結束,姚振華將保利發展前副總經理余英邀請來加盟寶能,聘任其為寶能集團高級副總裁、寶能地產總裁、寶能城發集團總裁。甚至想要把寶能控股的地產項目和寶能城發都合并到寶能地產中去,交由余英統一管理,但是姚建輝不同意。
或許,分歧的種子在此時才開始生根發芽。
此后,姚振華不斷的在原有業務基礎上拓展,在“寶萬之爭”后,“寶能系”開始進軍實業,其中新能源汽車就是其進軍實業的主要戰略之一。
而寶能旗下的地產開發平臺寶能地產則和寶能城發平行,由姚建輝負責。在加盟寶能一年多的余英宣布退出后,姚建輝成為“寶能系”地產唯一的掌舵人。
此外,姚建輝還在投資、金融領域大展拳腳。近日,姚建輝通過旗下萊華控股斥資逾3000萬在香港買入鄭州銀行的股份。
就此,無論是經營理念不同,或是因為造車產生分歧,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姚氏兄弟二人已然走上了兩條不同的發展之路,也在各自的投資領域有了不同的布局。
如今的姚振華在金融保險、地產、汽車、農產品等領域投資下注,而姚建輝則在地產、投資和金融領域繼續大展拳腳。
猜你喜歡
姚振華,最不缺的就是官司
爆雷兩年多后的今天,寶能和姚振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官司纏身、債務壓身、失去人心的姚振華,仍想憑借造車實現逆勢翻盤。然而,造車的錢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