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重挫市值蒸發千億,卡車界特斯拉慘遭做空,目前僅兩輛原型車
美國新造車界最近不平靜。
頭號選手特斯拉的“電池日”將近,公司股價近日連續上漲。另一邊,有著“卡車界特斯拉”之稱的氫燃料重型卡車制造商Nikola的市值泡沫似被戳破,Nikola創始人特雷弗·米爾頓更在近日主動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
這位被評價“啰嗦”、“常說大話”的創始人常被外界拿來同馬斯克作比。盡管兩人都是社交媒體達人、發言百無禁忌,但這些描述是愿景還是空談,要看企業是否有能力交出產品。
Nikola尚未實現量產。公司近日被負面消息纏身。據CNBC報道,由于被做空機構質疑“欺詐”,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美國司法部開啟對Nikola的調查,調查是否存在夸大技術誤導投資者的行為。報道還稱,Nikola被質疑欺詐導致米爾頓宣布離開公司。
受米爾頓辭職一事影響,9月21日盤前,Nikola股價跌近30%。21日,Nikola股價報收于27.58美元,日跌幅近20%,較6月時的股價最高點已跌去約65%。
消息公開后,米爾頓在聲明中表示:“Nikola將永遠存在于我的血液里,(外界)應該將重點放在公司以及其改變世界的使命上,而非我本人。”
Nikola表示,通用汽車公司前副主席、Nikola董事會成員斯蒂芬·吉爾斯基被任命為新任董事會主席。
被指“說大話”的創始人
盡管米爾頓自稱不愿意外界過多關注其辭任一事,但不可否認的是,米爾頓是Nikola對外的名片。與馬斯克相似,米爾頓也有頗為“瘋狂”的創業經歷。
米爾頓出生于美國,今年38歲,曾就讀于美國猶他谷州立大學。米爾頓并非尖子生,據其自述,他“不擅學習”,僅就讀一個學期后便選擇從學校退學。
肄業后,米爾頓開始了創業生涯。不過,米爾頓并不像馬斯克一樣聚焦于前沿高科技。在創辦Nikola之前,米爾頓先后創辦報警器銷售公司、線上跳蚤市場、天然氣儲存公司等。
米爾頓唯一一個和卡車相關的經歷是創辦dHybrid Systems公司,該公司負責改裝柴油發電機,轉用天然氣作燃料,以幫助車輛降低成本,后被美國沃辛頓工業公司收購。
dHybrid被收購后,米爾頓于2014年成立了新能源重卡車企。這位自稱“氫燃料汽車先驅”的連續創業者將馬斯克視為偶像,與后者一樣崇拜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并以科學家的名(Nikola)為公司命名。一個Nikola,一個Tesla,市場不可避免地將二者作比。
技術上,Nikola押注氫燃料電池。米爾頓曾多次表示,隨著氫的成本不斷下降,氫燃料卡車會比純電動力卡車更有優勢。這位創始人頻繁強調Nikola在氫燃料卡車界的“領導地位”,“自Nikola推出第一輛氫能源半掛卡車以來,全世界都支持氫能源,并追隨我們的方向。”
目前,Nikola共發布了兩款卡車,分別為氫燃料半掛卡車Nikola One,以及氫燃料和電動混合皮卡Badger,被市場拿來與特斯拉的電動重卡Semi、皮卡Cybertruck比較。米爾頓表示,氫燃料重卡的優勢在于可以迅速加滿“油缸”,無需等待慢慢充電。
但值得注意的是,Nikola的皮卡計劃似乎是特斯拉的皮卡“催化”而生的。Nikola CEO羅素曾坦言,“在看到Cybertruck之前,我們沒有打算做皮卡。”
上述兩款車型還未投產,但米爾頓對公司的技術和未來的交付能力十分自信。據外媒報道,米爾頓稱,在氫燃料站方面,Nikola擁有的技術比世界上任何公司都多,“我們的皮卡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米爾頓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展示出了鮮明的個性,這一點與馬斯克相似,他也承認自己長期關注馬斯克的言行。面對諸多批評Nikola的聲音,米爾頓直接以“缺乏想象力”反駁對方。
不過,在商業世界中,將想象力落地更為重要。特斯拉已進入量產交付,并實現季度盈利,而Nikola的產品還未投產。
Nikola競爭力如何?
今年7月,Nikola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破土動工,第一階段建設工作將在2021年年底完成。Nikola方面表示,該工廠將年產3.5萬輛半掛卡車。
Nikola何時能投產?米爾頓曾回答稱2021年。而根據一則最新聲明,Nikola Badger車型將于今年12月3日至5日在“Nikola World 2020”活動上正式亮相,計劃于2022年底前投產。值得一提的是,該聲明系通用汽車方面發出。
通用汽車與Nikola早有關聯。9月初,通用汽車宣布與Nikola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擬以等值非現金資產投資獲得Nikola新發行的20億美元普通股。據了解,通用汽車的Ultium電池系統未來會應用到Nikola產品中。
此項投資需通過反壟斷審查,雙方曾預計將于今年9月30日前完成交易。交易完成后,通用汽車將持有Nikola 11%的股份,可提名一位董事會成員。
該交易尚在進行中,Nikola卻陷入風波。米爾頓辭任Nikola董事會主席,亦不再擔任董事會成員。
Nikola的命運陷入未知。在卡車產品尚未量產的情況下,通用汽車對Nikola的“背書”似成為市場的信心來源之一。
SEC開展調查的消息始出,通用汽車CEO瑪麗·巴拉表示,對于雙方的交易,通用汽車進行了“適當的調查”。如今吉爾斯基被任命為新主席,雙方的聯系將更加緊密。
在通用汽車的加持下,這家被米爾頓稱為“擁有覆蓋自家卡車的全部核心的知識產權”的公司,能否成為下一家特斯拉?答案尚不明朗。
從技術路徑來看,對比純電來說,氫燃料電池車在長續航、高強度交通中有先天優勢,但由于制備、儲存運輸、電池制造的高難度和高成本,氫燃料短期內很難成為主導燃料。
在研發能力上,特斯拉自主研發電池組,并擁有知識產權。而Nikola的技術似乎不像米爾頓此前宣揚的那么先進。據外媒報道,Nikola在美國僅有11項專利,另有55項申請,技術實力存在疑點。還有消息稱,Nikola曾計劃使用博世供應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
根據現有信息,Nikola似乎更像是一家集成商,而非擁有顛覆性技術的高科技公司。
Nikola CEO羅素在接受外媒采訪時將公司定位于“集成廠商”。“我們是一個系統集成商,無意在車的知識產權方面去競爭,我們只是一家原型設計公司。”Nikola董事會成員、投資人Jeffrey Ubben表示。
從Nikola同通用汽車的合作中也可見端倪。根據聲明,通過雙方合作,Nikola預期未來10年可以在電池及驅動系統領域減少40億美元的支出,并降低其產品的工程驗證成本達10億美元。
通用汽車則預計,通過合作,在股票價值、電池及燃料電池供應、產品開發制造以及電動車積分方面獲得超過40億美元的利益。 “通用汽車將從Nikola Badger的純電動版和氫燃料電池版皮卡開始,進行工程、驗證以及生產其系列產品,包括Nikola Tre, Nikola One, Nikola Two和NZT。”通用汽車稱。
有行業人士分析稱,在雙方的合作框架下,Nikola或類似于通用汽車的合同承包制造商。通用汽車更像是Nikola的代工廠。
再和特斯拉對比來看,分析機構Trefis認為,特斯拉在品牌認知、軟件和自動駕駛技術方面走在前列。對于Nikola來說,首要任務仍是成功量產、交付。
是否存在泡沫?
值得警惕的是,對于Nikola的故事,市場似乎已經不那么買賬了。
自今年年初至今,隨著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造車勢力先后在納斯達克“造勢”,新能源車概念頗受資本市場歡迎。而Nikola登陸資本市場的速度比其產品投產的速度更快。
Nikola選擇的是SPAC上市。SPAC是美國資本市場為便利上市公司并購而創造的一種特殊IPO方式,與主流IPO相比,在上市主體上,SPAC上市主體是特殊目的的殼公司。
今年6月4日,Nikola在美成功上市。上市后,Nikola股價一度飆升至79.73美元/股,市值逾300億美元,超過美國老牌車企福特汽車;后又一度逼近合作伙伴通用汽車,成為全美“第三高市值”的車企。
不過,由于尚未生產、交付,Nikola正處于燒錢階段,基本面難以支撐高市值。二季度財報顯示,Nikola季度營收3.6萬美元,同比增長177%;凈虧損8664萬美元,去年同期虧損1676萬美元,同比擴大逾400%。經調整后,Nikola每股虧損達16美分,超過分析師預估的每股虧損13美分。
自7月起,Nikola股價持續下跌,不復剛上市時的強勁走勢,公司最新市值較最高點已跌去過半。不過,米爾頓對股價的前景極為樂觀。“如果我們已經全面投產,Nikola的股價不會是每股45美元,而可能是1000美元/股”,米爾頓認為。
米爾頓的愿景未獲得認可,市場對Nikola技術實力、生產能力的質疑聲越來越大。一部分原因是,米爾頓談及Nikola的言論并未全部落到實處,有夸大的嫌疑。
據外媒報道,Nikola的卡車尚未獲得任何實質訂購,僅有不具約束力的訂單,但米爾頓曾稱半掛卡車訂單額達到百億美元。這對于一個目前僅生產出兩輛原型車的公司來說,說服力并不強。
盡管股價已在上市后三個月內大幅下跌,Nikola依然遭到了做空機構的狙擊。距離Nikola宣布與通用汽車達成合作僅隔了48小時,空頭興登堡發布做空報告,將Nikola稱為“錯綜復雜的欺詐”。
興登堡稱,Nikola偽造了產品演示,并將其他公司的技術“轉為”自己的技術。前一指控指的是Nikola發布的一段卡車行駛視頻。興登堡稱,這段視頻系Nikola偽造,盡管車看起來像是在自動行駛,但實際上它當時只是行駛過一段下坡。對此,羅素對媒體表示不予置評。
Nikola方面稱,該報告充滿了對公司的大量虛假和誤導性陳述。如今SEC已介入調查,調查結果如何尚待分曉。
猜你喜歡
領跑高端豪華市場,為什么是極氪科技?
戰略力、技術力、產品力與渠道力堪稱任何一個行業最直接的四個關鍵成功要素。當極氪科技具備了這四個關鍵要素,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功便水到渠成。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