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的BOSS直銷又一次“爆破”,但新氧上的醫美投訴不見減少
新氧搭上“乘風破浪的姐姐”,又一次“爆破”式成功。
新氧搭上“乘風破浪的姐姐”,又一次“爆破”式成功。
7月26日,“姐姐”成員伊能靜和新氧CEO金星首次合體進行了一場醫美行業的直播,播放量達695萬。
新氧并不是一家整形醫院,而是國內最大的醫美社區,很多人正是通過新氧APP來尋找和預約醫美機構。
新氧還得從那條萬人聲討的“女人就要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的廣告說起。
細看新氧的路數,和相聲演員郭德綱對岳云鵬“賤萌”表演風格遭質疑時的點評不謀而合,“先生存吧”。
彼時的新氧需要先生存,有人說新氧雖一路因“罵名”站上互聯網醫美行業的C位,但不影響它當下的風生水起。
“先生存”的路數,的確讓新氧喜不勝收,短短幾年成長為行業頭部互聯網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收入11.52億元,凈利潤1.767億元,占據了中國醫美APP84.1%的市場份額。
“先生存”的路數,也讓新氧遭到質疑和批判聲不斷:營銷手段、黑醫療機構、患者糾紛等問題。金星將醫美搬到線上,并沒有解決行業痛點,卻暴露了新氧瘋狂擴張的野心。
金星初心不在改變行業之痛
而是培養大眾整容習慣
金星的擴張是戰略性的,至少在他2013年成立新氧之初,就開始了對醫美行業天羅地網般的布局,新氧也充滿了金星的味道。
在多個場合金星暢談創立初心:規范醫美行業,改變信息不透明的現狀。
金星曾表示,創立之初,是源于他妻子朋友的整形失敗,對機構不了解,信息不對稱,于是才有了新氧。
但金星并沒有如他所說,解決供給側的問題,而是對大眾進行“整容教育”。
文中開頭“女人要整”的廣告,是2019年8月初在分眾梯媒上線的,簡單、洗腦。
新氧順勢出位,接著在輿論壓力下,收斂定位,推出第二套廣告,“女人要美”。隨后在蔡康永這樣的KOL領導下,將新氧定位和醫美行業推向辯論話題,以明正身。

這一套“組合拳”完成,新氧不僅將醫美帶入熱點話題,還讓許多人接受了女人整容的觀點。新氧洗腦式營銷和其同時期產品“ 99皮皮節”打入市場,形成聯動。這波“操作”主要吸引到了最容易接受整容的年輕消費群體。
到了2020年6月,“爸,你準備好了嗎”,這支廣告同樣是放在電梯間,非常隱晦地包含了對未成年人整形的誘導,以及對父親的某種道德綁架。同時推出的“66雙眼皮”、“校園水光針”等,針對學生的優惠校園套餐。
這波廣告,新氧將人群定位在學生等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基本都屬于95-00后,他們的顯著特點是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很快。但他們需要父母的財務支持,而其父母大部分都屬于中產階級,是中國消費群體的骨干力量。新氧用廣告的方式在告訴父母們,整容是可以接受的,新氧是值得信賴的。
再到最近新氧搭上“乘風破浪的姐姐”,推出“熱瑪吉狂歡夜”直播,推出符合姐姐們護膚、除皺心理的產品。這波廣告新氧瞄準的是像伊能靜一樣的“中產女性”的心。
三次目標精準擊中最容易接受整容的群體,年輕女性、學生及其家長、中年女性。從新氧投放廣告的渠道來看,針對年輕群體的廣告放在電梯間,因為群體年輕化容易產生輿論等負面影響,單放在線下會容易控制。而“媽媽級”的營銷則在直播平臺上投放,即使放在全網也容易接受。同期推出的產品也是從最簡單的最容易接受的“雙眼皮”入手,由易入難逐步網羅受眾的喜歡,讓大眾從認識、到認知、再到認同、最后認購。
新氧將金星的觀點植入給大眾:整容可以讓世界變得公平。
新氧為千萬個機構做代言
怎樣讓用戶放心?
新氧的收入結構決定了會重營銷輕機構,注定要從培養用戶對整容的認知和消費習慣開始,如此依托“洗腦廣告”的“先生存”之道,勢必不會讓搬到線上的醫美行業解決行業痛點。
新氧兩大營收來源為信息服務費和預約服務費, 2019年全年,信息服務營收為人民幣8.334億元,占比72%;預約服務營收為人民幣3.182億元,占比28%。
兩大收入均來自醫療機構,一個是醫療機構在新氧投放的廣告費;另一個是用戶在新氧預約后,機構給的返點。
所以新氧雖標榜是醫美領域的互聯網信息中介平臺,實質上是入駐在新氧平臺千千萬萬機構的代言人。這樣的供給側綜合體,又如何能解決“黑醫美”的問題?
當2019年7月新京報曝出,新氧入駐商家售賣違禁藥物、醫美日記造假等網絡黑產問題時,新氧第一步的反應就是告訴大眾自己是一家“醫美領域的互聯網信息中介平臺”,甚至會封殺用戶點評的賬號。
這就是為什么接二連三地爆出醫美事故,新氧依舊不能仔細甄別有資質的商家,控制風險的真正原因。
甚至有媒體報道,媒體化身醫療機構入駐新氧,新氧則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品牌包裝和服務,通過廣告費的高低再進行主流推廣,競價排名在新氧已經不是秘密。
有業內人士表示:“新氧的商業模式類似汽車之家,都屬于二道流量生意,變現方式也很類似,圍繞廣告變現、品牌曝光,預定業務(按比例抽傭),來做低頻率、高客單價、有一定成癮性的生意,他們賺的是信息流量錢和交易傭金。”
在沒有新的收入模式進來以前,新氧只能“先生存”。但新氧忘了,醫美行業不是二手車,所涉及的終歸是與用戶生命健康所強相關的行業領域,再加上消費群體是偏年輕女性,還涉及到價值觀的影響。一旦遭遇危機,用戶及市場對它的容忍度將會非常低。
“遠離黑醫美”,對于目前的新氧可能只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口號。
巨頭入場醫美行業
新氧初試會員付費疑似不順?
在訪談節目中,金星曾談過,創業公司的成功來源于時機和選擇,金星口中的最佳時機在2015年以前,例如滴滴、字節跳動,趕上資本對創業公司的寬容和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所以新氧也成功了。
那時候巨頭還沒有入場醫美行業,如今美團、阿里健康、京東、小紅書等互聯網新老玩家紛紛入局。
金星在接受采訪時稱,并不擔心巨頭搶食,因為垂直互聯網醫療平臺像好大夫、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都是深耕多年,越垂直消費者越認為這個領域是專業的。新氧是“大眾點評+天貓”模式,對于垂直美容平臺,大家更樂意分享整容心得。
雖然金星的字里行間并沒有透露出焦慮,但其燒錢的狀態才更顯焦慮的真實。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新氧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是6220.6萬元、1.27億元、3.06億元,占比總營收分別為126%,46%,49%,2019年銷售與營銷支出為人民幣4.70億元,同比增長53.4%,占總營收的40.81%。
4成以上收入用于營銷,新氧想的很明白,如果這個時候不燒錢搶占市場,一旦巨頭入場,新氧的市場就會被瘋狂蠶食。
焦慮還體現在新氧收入和凈利潤增速雙雙放緩,于是,新氧開始探索付費會員模式。

2019年11月,新氧正式推出“尺顏”, 這項新業務于2019年1月上線,是新氧的全資子公司、經營架構獨立,主要根據消費者需求挑選合適的醫生,幫助其預約面診時間、提供美學設計等服務。這些醫生在接觸尺顏用戶前,必須先通過平臺制定的117道甄選程序。
金星表示,尺顏的推出想解決的,正是黑醫美的行業痛點。金星還稱,尺顏還處在較早期的測試階段,暫未向用戶收取服務費,但2020年會考慮采取類Costco的會員機制,會員費定價可能會在1000-2000元左右。值得關注的是,尺顏的會員費也許不算高,但客單價比新氧平臺高出4-6倍,每單多在一萬元以上,這是用奢侈品的思維做這款產品,對于會員來說這種消費不便宜。
金星再次向大眾表明了,行業痛點的解決方式唯有用戶付費,“羊毛出在羊身上”。
尺顏有網站和APP,但公司研究室親測了下,多次致電和線上聯系客服,均無人回應。這個模式看來進行得不順利,大眾似乎對新氧的付費模式并不買賬。
一位營銷專業分析人士在“熱瑪吉狂歡夜”直播中指出,新氧很巧妙地植入了“次卡”概念,新氧作為中介,沒有自己的產品,而次卡則是另一種形式的會員卡,這非常取巧,既不得罪平臺商家,又可以順勢推出自己的產品,用會員的模式“鎖客”,也表明了新氧的無奈。
上述人士認為,醫美屬于動刀動藥的行業,里面的復雜程度可不是設計一個會員卡就可以輕易解決的,對會員付費模式持保留意見。
此外,新氧數據上也證實了這種模式的不順利,付費用戶增長趨緩,付費用戶人數也正在減少。2019年的第二季度,該公司付費用戶數為20.15萬人,同比增長118.8%;2019年第四季度,付費用戶的同比增速為50.7%至18.83萬人。
寫在最后:
金星是在變化的,從最初的“整容改變公平”到現在不提倡整容,或許是迫于輿論壓力,但卻在創業紀錄片《燃點》中,公開展示了他做的醫美項目。
是身體力行,還是boss營銷,新氧帶給用戶的是什么?
醫美行業并沒有隨著新氧的到來解決行業之痛:信息透明、黑產機構消失,費用優惠等。
反而帶來新的行業之痛:洗腦式營銷、競價排名、黑產明目張膽涌入等。
迄今為止,新氧和其他互聯網醫美平臺的發展證明,消滅醫美之痛不能靠喊口號,也不是搬到網上就萬事大吉。真正需要的是平臺在求生存為醫美機構代言的同時,更需要為大眾負責。金星這樣的創業者,不單單是要培育大眾的醫美消費觀,更需要驅逐黑醫美機構,讓醫美行業的每個環節都透明,賺取陽光下的利潤。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