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凈利潤突破“百億”,“奶茅”伊利交超預期答卷!
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已經全部披露完畢。2024年前三季度,盡管A股整體業績仍在低位波動,整體業績略低于往年同期,但仍然有多個行業板塊的公司頂住行業巨大壓力,展現出強勁的復蘇勢頭和增長潛力。
10月30日,伊利股份發布2024年三季報。報告顯示,公司積極應對外部環境挑戰,主動調整并初見成效,業績獲積極改善。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890.39億元,歸母凈利潤突破“百億”大關達108.6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穩居亞洲乳業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291.25億元,歸母凈利33.37億元,同比增長8.53%,扣非歸母凈利更是同比大增13.42%。此外,伊利股份前三季度凈利潤率達12.24%,進一步提升2.62個百分點。

作為消費股中的龍頭之一,伊利素來擁有“奶茅”稱號,從來都不缺投資者們的關注和討論。業內專家分析稱,此次遠超市場預期的增長,檢驗了伊利上半年主動調整的成效,也再次顯示了這家龍頭企業穩健的抗風險能力和優秀的經營質地。疊加行業供需改善和政策利好不斷釋放,伊利有望以龍頭實力引領行業進入高質量增長的新軌道。
01
液態奶連續11年市場份額第一
高頻次、高比例分紅回報股東
上半年,面對行業下行周期,伊利從供需兩端發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過主動調整,全面挖掘消費潛力。
從業務板塊來看,前三季度,液體乳實現營收575.24億元,三季度更是大幅改善,營收達206.37億元,環比增長24.12%。
“四季度,液奶能夠更好地輕裝上陣,并且在奶粉等業務持續向好的帶動下,預計四季度公司的整體收入會繼續呈現環比改善的趨勢。在盈利方面,我們希望全年在扣除一次性損益后,主業利潤率能夠有所提升。”伊利股份在三季報業績說明會上釋放出積極信號。
尼爾森數據顯示,伊利液態奶業務以連續11年市場份額第一的成績,筑起公司穩定的基本盤。作為中國有機奶第一品牌,金典有機奶在前三季度繼續以領先增速,持續擴大市場份額。

奶粉業務是伊利前瞻布局、重點發力的戰略業務,也是伊利區別于其他綜合性乳企的又一核心優勢業務。前三季度,伊利奶粉業務持續領跑,整體銷量穩居中國市場第一,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報告期,奶粉及奶制品營收213.30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7.07%,且增速仍在提升。
長期穩健增長的業績,也給予了伊利股東豐厚回報。多年來,伊利持續以高分紅回報股東。上市以來,伊利已累計實施分紅24次,分紅總額508.59億元,分紅頻次、比例、額度均處于A股前列。
近年來,伊利的年分紅比例長期保持在70%以上。在此前的2024年半年報業績會上,伊利也再次重申將高度重視股東回報,堅持股東利益最大化。
在豐厚分紅外,伊利股份還通過回購注銷方式提升投資者權益。2024年,伊利公告稱將實施最高不超過20億元回購注銷計劃。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伊利已累計回購股份32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0.50%,已支付總金額達7.58億元人民幣,目前回購仍在進行中。5個月就已實施超7個億回購,可以看出伊利在回購上的誠意,也顯示出這家行業龍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西南證券研報觀點指出,2024年5月起,伊利股份將在12個月內以自有資金回購10-20億元股份,將用于依法注銷減少注冊資本,表明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重視投資者回報。
02
乳企“品牌出海”正當時
伊利持續加碼國際化戰略布局
當前,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探索海外市場似乎已經成為乳企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必選項”,眾多乳企也將目光投向了國際市場,飛鶴、伊利、蒙牛、澳優等均有所布局。
早在2006年伊利就將出海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2006年,伊利提出了“三步走”的國際化戰略,即:完善下游產銷布局、打造三大黃金奶源基地、建設奶源中轉樞紐。隨著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伊利實現了從中國走向亞洲,走向全世界的歷史性突破。目前,伊利在全球擁有81個生產基地、15個研發創新中心,共計2000多家全球合作伙伴,產品已銷往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生產現場
2014年,伊利即提出用“國際化”和“創新”雙引擎實現新的戰略目標——伊利要在2020年進入全球乳業5強,實現從百億級企業向千億級企業的跨越;
2020年,伊利將出海戰略目標進一步細化——2030年實現“全球乳業第一”。
近年來,在乳企品牌出海的大勢之下,伊利逐步擴張國際化布局并已有收獲。伊利表示,“一方面,我們在泰國、印尼和其他東南亞有消費潛力和增長趨勢的國家會加大布局。另一方面,我們也會考慮在東南亞市場拓展除冰激凌以外的其他乳制品品類。”
據了解,除東南亞市場外,伊利還將進一步探索美洲、非洲、中東等地區的乳制品消費市場,通過和當地經銷商組建合作,逐步加強本地化運營的能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伊利控股子公司澳優的全球發展步伐也在加速。2024年初,澳優羊奶粉正式登陸美國和加拿大市場,同時在中東市場的銷售表現也持續向好。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澳優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
今年7月,伊利宣布首家旗艦店在美國洛杉磯正式投入運營。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安慕希、優酸乳等液態奶品牌,以及巧樂茲、苦咖啡、冰工廠等冷飲品牌在此集中亮相。此前,伊利旗下佳貝艾特嬰兒配方羊奶粉、牧恩黃油已在美國上市。
伊利在美國上市產品已覆蓋液態奶、奶粉、冷飲、黃油等品類,成為在美國上市產品品類最多的中國乳企。至此,伊利產品已成功登陸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五大洲。
03
利好政策密集釋放
乳業或進入新增長軌道
當前,促進乳制品消費復蘇成為行業共識。今年以來,政府部門陸續發布了多項提振乳業消費的重磅利好政策,包括鼓勵地方發放消費券拉動牛奶消費等,有望為乳業消費增長注入新動能。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發布《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新增長點的措施》,提出加快制定完善乳制品產業相關標準,規范復原乳標識,鼓勵用生鮮乳生產液態奶,將推動乳制品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9月26日,國家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肉牛奶牛生產穩定發展的通知》,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助力行業進入健康發展軌道。其中,科學宣傳展示鮮牛肉、鮮牛奶品質和營養價值,拓展特定飲奶消費場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方式拉動牛奶消費等內容,對乳業消費形成直接利好。
與之同步,一系列行業數據也顯示乳業供需平衡在加速向好。

金典乳鐵蛋白有機純牛奶榮獲“IDF乳品創新獎”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的社零總額約為4.11萬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月加快1.1個百分點,消費后勁仍足。券商機構普遍預測,10月社零數據同比增速近5.4%,增速還將進一步加快。
公開數據顯示,繼8月乳制品產量同比增長1.1%實現年內首次同比正增長之后,9月同比增長擴大至2.1%;9月乳制品行業收入降幅同比收窄;近2個月以來,中國生鮮乳主產區價格也出現止跌企穩跡象。

業內人士指出,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宏觀經濟復蘇、消費回暖,以及“元旦+春節”雙節備貨效應推動,乳業消費市場在第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也有望迎來加速修復趨勢。
國聯證券研報指出,展望后市,大眾送禮場景復蘇,乳制品需求在消費刺激政策提振下有望迎來修復,行業最差的時候或已過去,競爭格局優化、份額向龍頭集中,期待原奶價格企穩帶來的乳制品產業鏈新周期。
展望未來,伊利表示,將積極推進液奶業務的發展,夯實奶粉業務的競爭優勢,提高奶酪業務創新能力,聚焦低溫的核心產品,繼續培養居民消費習慣,完善并強化公司多業務均衡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能力,“2025年,隨著經濟基本面和居民信心的逐步恢復,希望明年公司收入能比今年有更好的表現。公司也會持續朝著利潤率不低于9%的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