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差降幅收窄,凈利同增1.57%,民生銀行何以韌性增長?
在過去的2023年,盡管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面臨著多重壓力與挑戰,但仍有一些銀行保持了增長態勢,顯示出發展韌性。
從民生銀行(600016.SH)2023年報來看,該行在商業銀行凈息差不斷下行,盈利持續承壓的背景下,實現規模、凈利增長,同時業務結構更加合理,資產質量持續提升。
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民生銀行資產總額達到7.67萬億元。2023年,該行實現歸母凈利潤358.23億元,同增1.57%;凈息差降幅同比收窄14個基點;不良率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高于商業銀行同期0.04個百分點的降幅。
在民生銀行2023年業績交流會上,該行董事長高迎欣表示,三年來民生銀行堅持重塑經營理念,一方面,主動壓降高成本結構性存款和高風險授信業務,清理不規范代銷業務,優化了資產負債布局;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基礎客戶經營、基礎服務提升等固根本、利長遠的事情,不斷提升基礎產品與服務能力,持續鞏固發展基礎。

圖源:罐頭圖庫
凈息差降幅好于同業
非凈息收入實現增長
年報顯示,2023年,民生銀行營業收入1408.17億元,同比微降1.16%。而這很大程度是受銀行業整體凈息差下降的影響。
2019年以來,受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存款定期化以及銀行讓利實體經濟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凈息差整體呈現下行趨勢。
2023年,商業銀行仍整體面臨息差收窄壓力。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69%,首次低于1.7%,為20年來最低水平,較2022年末的1.9%, 下降了21個基點。
民生銀行也面臨凈息差收窄的較大壓力,但這種壓力顯然小于行業。2023年,該行的凈息差為1.46%,同比收窄14個基點。
民生銀行副行長李彬表示,該行凈息差從去年二季度開始,降幅就逐漸收窄。民生銀行的付息成本基本和可比同業相當,主要是生息資產和貸款利率降幅改善。
除了凈息差下降,非凈利息收入的下降也是過去一年掣肘商業銀行業績的重要因素。從銀行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2023年,在凈息差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的同時,多家上市銀行尤其股份制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也乏善可陳。
不過,民生銀行在收窄凈息差降幅的同時,通過強化基礎客群經營,推動結算、代理和交易收益等基礎服務收入增長,實現了非利息凈收入較大幅度的增長。2023年,該行非凈利息收入383.86億元,同比增長9.63%;非利息凈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達27.26%,同比提升2.69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2023年,民生銀行業務及管理費僅同比微增0.21%;信用減值損失同比下降6.27%;稅前利潤373.58億元,同比增長0.51%;最終實現歸母凈利潤358.23億元,同比增長1.57%。

圖源:罐頭圖庫
在LPR下降、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等因素影響下,2024年銀行凈息差仍有下行壓力,對此業內已經形成大范圍共識。不過,有分析認為,降幅有望趨緩。
李彬表示,預期2024年全行業凈息差將延續下降趨勢,民生銀行凈息差也將持續承壓,但會繼續努力保持凈息差整體降幅低于同業水平。
不良率降幅高于同業
資產質量持續提升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在低息差環境下,重視風險管理,壓低風險成本,保障利潤空間,變得尤為重要。應對大環境,民生銀行也做了相應的資產結構調整。
截至2023年末,民生銀行資產總額7.6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5.78%。同時,負債總額同比增長5.94%。總負債同比增速高于總資產同比增速,說明可以支持總資產擴張。
“堅定調整負債和資產結構。”介紹民生銀行的戰略實施情況時,高迎欣表示,“負債端,壓降高成本結構性存款;資產端,壓降非標投資、同業投資,堅定回歸商業銀行本源,支持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
2023年,民生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43848.7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437.33億元,增幅5.89%;吸收存款總額42830.0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894.76億元,增幅7.25%。在制造業、普惠、綠色等重點領域貸款均有兩位數的增長,綠色貸款增速達40%以上。
民生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在持續提升。2023年,該行不良貸款總額、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生成率,實現 “三降”,撥備覆蓋率實現上升。
截至2023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總額650.97億元,比上年末減少42.90億元;不良貸款率1.48%,比上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2023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9%,比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民生銀行不良率下降幅度遠高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不良貸款生成率1.58%,同比下降0.43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生成率連續三年穩步下降;公司、小微、按揭及消貸業務的不良貸款生成率均同比下降。

圖源:罐頭圖庫
據民生銀行方面介紹,2023年,該行累計清收處置不良資產787.56億元,同時收回已核銷資產101.12億元,同比增長22%。并且,民生銀行已經完成了不良及問題資產清收處置三年規劃目標,三年處置近4000億元。
同時,民生銀行風險抵補能力有所提升。截至2023年末,該行撥備覆蓋率149.69%,比上年末上升7.2個百分點。
此外,2023年,民生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也同比提升了0.11個百分點,實現了資本內生性增長。
“數字化”推進小微業務轉型
小微貸款增長15.77%
如何維持經營業績增長、探索業務增量,無疑時是當前各家上市銀行亟待破解的難題。
民營、小微是民生銀行的特色和優勢所在,該行也在有意識強化這一品牌業務。截至2023年末,該行小微貸款達7912.16億元,增幅15.77%;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6122.69億元,增幅11.51%;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51.33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1.03萬戶;普惠型小微不良貸款率1.14%,比上年末下降0.5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小微金融業務,監管部門提出了“增量擴面、降低成本”的工作要求。因此,如何在精準滴灌的同時促進小微業務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商業銀行亟需破解的命題。
針對這一問題,民生銀行選擇的有力抓手就是“數字化”。高迎欣介紹,小微業務是民生銀行最具特色的業務,當前該行正在推進小微業務新模式轉型,打造數字化小微特色產品服務,特別是通過與各類平臺數據的鏈接,搭建全流程智能化風控、評審體系,實現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自動化、數字化,給客戶帶來“審批快、額度高、靈活用”的客戶體驗。

圖源:罐頭圖庫
2023年,民生銀行推出了“民生惠”“易創e貸”等面向小微客群和科創企業的線上化信用產品。其中,“民生惠”實現了貸前自動審批、貸中自動放款、貸后智能監測的全流程線上操作。
在數字化方面,民生銀行還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新技術推進運營、業務流程持續變革。推動企業微信、人工智能外呼等新型觸客渠道建設。
民生銀行首席信息官張斌表示,“數據化轉型的目的是實現銀行經營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具體到民生銀行,將目標具體化為建設智慧銀行和生態銀行。”
另外,民生銀行整體推進“大中小微個人”一體化經營模式,以戰略客戶為牽引,深化一體化綜合服務,進一步賦能中小微業務發展。2023年,該行通過戰略客戶牽引,帶動鏈上融資對公客戶增加11753戶,增幅159%。
猜你喜歡
寧波銀行凈利增速創十年新低,個人業務利潤降30%
寧波銀行2024年資產規模持續增長,但凈利潤增速放緩、零售業務利潤下降及個人貸款不良占不良貸款比例過高等問題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