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崩了的那一夜
“我懷疑過我所在的域場,懷疑過移動信號,懷疑過手里的蘋果手機,就是沒有懷疑滴滴。”在滴滴系統(tǒng)崩了后,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吐槽。
11月27日晚上10點多,上海、北京、廣州等多地滴滴用戶和網約車司機突然陷入慌亂。他們手機里的滴滴出行App出現(xiàn)了地圖無法加載、扣費異常、用戶打不到車、司機找不到乘客等狀況。
和上面的網友一樣,不少滴滴用戶一開始誤以為是手機停機、斷網了,但充了話費之后還是無法操作App。后來大家發(fā)現(xiàn),不只是滴滴App無法使用,滴滴自有的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單車也出現(xiàn)了無法鎖車、到達終點無法結賬的問題。

這場突如其來的事故,讓不少深夜才下班的打工人,和準備上晚班的滴滴司機,在冬夜里凌亂了許久。
有用戶表示,自己半夜在公司樓下打了3輛車,都被App提示“訂單取消”,結果卻來了3個司機。還有人說自己好不容易打上車,但司機那頭無法點擊“已接到乘客”,一直到達目的地之后,司機仍舊沒有點擊成功。最后沒辦法,他用微信把車費轉給了司機。
另據媒體報道,有司機接到了兩千公里以外的派單,還有司機的流水出現(xiàn)異常。
對于一家大型互聯(lián)網企業(yè)而言,這無疑是一場級別較大的技術事故。11月27日晚23點19分,滴滴出行很快作出回應,表示由于技術故障,滴滴App服務出現(xiàn)異常,“經技術部緊急修復,目前正陸續(xù)恢復中。由此給廣大用戶和司機師傅們造成不便,我們再次向大家致歉。”
11月28日早上7點31分,滴滴再次發(fā)布了致歉通知,表示經過技術團隊的連夜修復,滴滴網約車等服務已經恢復,用戶可以下載滴滴App使用打車服務。
但仍有一些用戶反饋,自己因為打不到車上班遲到了。今天上午,“滴滴崩了”“全勤沒了”等話題占據微博熱搜。到了下午,“部分滴滴司機開始提現(xiàn)”“滴滴預計損失超4億”等話題再引熱議。
打工人全勤獎沒了
昨晚一位打過滴滴的網友告訴「市界」,明明是11元的行程,今早一看,滴滴平臺直接扣了110元。多位網友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7公里的路程,扣了270元”“15公里的單,直接扣了169”等等。另據媒體報道,部分司機怕系統(tǒng)出問題,擔心自己的賬戶被注銷,開始提現(xiàn)。
對于用戶和司機的種種擔憂,滴滴出行一大早在微博表示:“因系統(tǒng)故障導致的費用支付異常、多扣費等問題,請大家不用擔心,耐心等待,會在事故處理結束后統(tǒng)一結算補償。”
并且滴滴方面請司機師傅們留意,因系統(tǒng)原因導致已領取/購買的相關獎勵發(fā)放延遲,平臺會正常計算,陸續(xù)補款,口碑值出行分也會正常計算,陸續(xù)恢復展示。“個別司機師傅反饋接到乘客后無法開始行程和計費,請司機師傅們正常接送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平臺后續(xù)會根據行程計算和補發(fā)車費。”

▲(2023年11月28日,上海,一位用戶在上午8點50分左右通過滴滴手機軟件打車,滴滴app系統(tǒng)響應顯示正常)
盡管滴滴誠懇道歉,但不少打工人還是很心疼自己的全勤獎沒了。社交平臺上,多位用戶表示,因為早上叫不到網約車,青桔單車掃碼出現(xiàn)問題,直接導致上班遲到。
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網約車行業(yè),滴滴跌了一跤,直接給競爭對手創(chuàng)造了機會。有用戶剛買了青桔的月卡,遇到掃碼問題,轉頭又買美團小黃車的月卡;還有不少滴滴用戶選擇了高德打車、T3出行等平臺。
上海的滴滴用戶王爭告訴「市界」,他昨晚睡得早,不知道發(fā)生了這么大的事兒。今早8點半他本打算正常打車上班,才發(fā)現(xiàn)滴滴App顯示訂單無法下達,而且定不了位。
為了不耽誤時間,王爭打開高德App,在5分鐘以內打到了曹操出行。后來他從司機處得知,昨晚滴滴App就已經崩了。“可給司機高興壞了,說今天生意多了很多。還沒到目的地呢,司機的新訂單又響起來了。”
王爭提到,平常自己這2公里的路程,使用滴滴是16元,使用曹操出行也是16元,但今天高德App給了優(yōu)惠券,他2公里的路程花了13.7元。也有網友曬圖表示,高德打車有點“趁火打劫”的意思,向用戶們發(fā)送了1.9元購價值17元套餐的優(yōu)惠券。
對滴滴而言,此次事故造成的損失不小。滴滴最新的三季報數據顯示,該季度中國出行業(yè)務收入為466億元,總交易額為725億元,出行總單量為28.78億單,也就是平均單日的營收為5.06億元、交易額為7.88億元、單量為3128萬單。
若粗略按照系統(tǒng)“癱瘓”了12個小時估算,此次事故或讓滴滴損失約1600萬訂單、2.5億元左右的營收和近4億元的交易額。
認真守城是關鍵
對于如此大規(guī)模、長時間癱瘓的具體原因,截至發(fā)稿,滴滴官方并沒有做出回應。
有網友分析稱,故障可能是兩種原因導致:一是數據庫批量掛掉,恢復數據完成時間不可控;二是上線升級導致基礎架構崩潰,比如云平臺崩潰。多位互聯(lián)網大廠的工程師也對「市界」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看起來像是基礎服務掛掉了,無法通過切到其它備選方式恢復,比如數據庫故障導致數據不能訪問,或者全機房出了問題,定位困難造成恢復時間緩慢。”一位百度工程師表示。
雖然具體問題尚不清晰,但業(yè)內人士比較統(tǒng)一的觀點是:這是滴滴內部的問題,而非外部。“如果是受外部影響,應該早就報出原因了。”一位高德程序員對「市界」說道。

時間往回追溯,類似的崩潰情況,滴滴之前也發(fā)生過幾次。
2015年10月,滴滴崩潰3個多小時;2016年7月,滴滴打車系統(tǒng)崩潰,司機、乘客均無法登陸;2018年11月,滴滴司機車輛信息全部被清理,無法出車;2019年10月,滴滴崩潰,無法顯示路線;2020年9月,多地乘客App出現(xiàn)網絡故障的提示;2021年2月,“滴滴崩了”同樣登上熱搜……
從過往經歷看,滴滴崩潰多是基礎設施層出現(xiàn)問題,基本故障當天都能修好,而這一次可能是由于故障發(fā)生在夜間,拖慢了修復效率。
作為一款堪稱“國民級”的App,滴滴出行的每一次故障,都會引發(fā)市場巨大的反應,熱搜也被安排上,這或許就是頭部企業(yè)“甜蜜的負擔”,從側面也能看出滴滴對于用戶的重要性。
在滴滴被下架的約一年半時間里,網約車市場再次掀起大戰(zhàn),友商們都想趁此機會瓜分滴滴的市場。起初,圍剿很奏效,一年半的時間里,滴滴的市場份額從90%下滑至70%多。
然而今年1月,滴滴出行App重新上架后,訂單量就迎來了大漲。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滴滴核心平臺交易量達到28.75億單,同比增長15.6%;中國移動出行業(yè)務的交易量達到23.25億單,同比增長14.4%。
因此,滴滴的市場份額也止跌了。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估算,今年一季度,滴滴的市場份額已回升至76%。
行業(yè)大佬回歸,效果顯著。在接下來的兩個季度,滴滴依然延續(xù)了增長態(tài)勢。三季報顯示,滴滴核心平臺總交易額為915億元,同比增長37%;中國出行總交易額為725億元,同比增長33%;國際業(yè)務總交易額190億元,同比增長52%。
同期,滴滴核心平臺總單量達到35.79億單,同比增長34%。其中,中國出行總單量為28.78億單,同比增長32%。按此計算,滴滴三季度日均單量為3890萬單,刷新了單季度日均單量新高。
不僅如此,三季度滴滴中國出行業(yè)務營收為466億元,同比增長27%;國際業(yè)務收入20億元,同比增長28%,營收也創(chuàng)下新高。利潤方面,三季度滴滴經調整所得稅前利潤為虧損3億元,中國出行業(yè)務經調整所得稅前利潤是盈利15億元。
無論是訂單量、營收、還是利潤,滴滴在三季度都交出了一份優(yōu)秀的答卷,也算是一鼓作氣橫掃了此前的陰霾。但網約車聚合平臺也在迅速成長。
2017年,高德地圖率先上線聚合打車模式,直到如今,高德地圖也只做平臺,不親自提供運力。高德地圖以在線地圖為場景,形成需求端的流量入口,結合各網約車平臺的運力,從而形成出行服務的閉環(huán)。而聚合平臺的存在,也讓中小網約車平臺有了與滴滴抗衡的可能。

去年7月,交通運輸部首次公布我國網約車聚合平臺的訂單數據,當月,聚合平臺訂單量約1.53億個,占同期網約車總訂單量的22%。到今年4月,聚合平臺訂單量達1.96億個,占同期網約車總訂單量的比例為27.8%。
一旦司機和乘客開始習慣使用聚合平臺,滴滴勢必要面對不小的挑戰(zhàn)。今年以來,滴滴已經在想各種辦法吸引用戶。這次事故也在提醒滴滴,想要留住更多乘客,提高服務質量是一個方面,最關鍵的是得先讓乘客把App打開。
猜你喜歡
滴滴成熟了
主營業(yè)務突出,盈利前景明朗,滴滴已經不再是昔日瘋狂燒錢的資本賭徒,而是已經進化成為一家頗為理性穩(wěn)健的成熟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