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成熟了
1
雖然作為中國老百姓最常用到的互聯網應用平臺之一,但滴滴公司近些年卻頗為低調,很少有關于它的新聞出現。
但就在近日,筆者注意到一條有關滴滴公司的消息。3月8日婦女節當天,滴滴公司發布了一份《2025滴滴數字出行女性生態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超150萬女性通過滴滴平臺獲得收入,其中國內女性司機超過105萬。
在用戶端的價值,滴滴早已經證明,而上述數據則證明了滴滴在創造就業方面的社會價值。在就業市場,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一直是弱勢群體,其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滴滴平臺上的105萬女性司機,多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很難找到待遇優厚的工作,而現在通過滴滴平臺收獲可觀的收入,一方面可以補貼家用,另一方面也為女性獨立奠定了經濟基礎。
2
在較長時間內,滴滴的商業模式都一直飽受公眾質疑。這是因為網約車是最重要的互聯網入口之一,無論是各大科技巨頭,還是新銳企業都投入重兵布局,這導致該行業長期大打價格戰,競爭激烈。
由于網約車服務較為同質化,只要哪個平臺推出優惠補貼,用戶就會轉向哪個平臺;而用戶轉向哪個平臺,司機也就會大規模地流向哪個平臺。這種行業特征,導致滴滴很長時間內都不得不堅持與對手的價格戰,遲遲無法盈利,這引來外界的很多質疑。
不過任何價格戰最后都有終局,網約車亦是如此。在進行了一輪輪的價格戰之后,大多數競爭對手都因為無力承擔,最終退出網約車市場。這使得堅持到最后的滴滴,如愿成為網約車行業的最大贏家,近兩年起再也沒有新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出現。
在停止了價格戰之后,滴滴的經營狀況快速好轉。根據滴滴最新的2024年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滴滴第三季度交易量為41.18億單,較上年同期增長15.1%。其中,中國出行總單量為31.83億單,較上年同期增長10.6%;國際業務總單量為9.35億單,較上年同期增長33.4%。中國出行及國際業務日均單量分別為3460萬單、1016萬單。
平臺單量的提升帶動平臺總交易額(GTV)的持續增長。2024年第三季度,滴滴GTV達1009億元,季度GTV首次突破千億,較上年同期增長13.1%。其中,中國出行總交易額為7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8%;國際業務總交易額為2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4%。
訂單與GTV的增長,進一步帶來營收與利潤增長。第三季度,滴滴整體營收為539.4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14億元增長5%;運營利潤為9.14億元,上年同期運營虧損3.57億元;凈利潤為9.32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2.73億元。
從2024年前三個季度整體來看,滴滴營收總計為1538.8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29.61億元增長7.6%;運營利潤為21.78億元,上年同期運營虧損為30.86億元;凈利潤為26.11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為48億元。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在經歷了多年的巨額虧損之后,滴滴終于迎來了規模化盈利的時刻。
3
在之前主營業務遲遲無法盈利的情況下,導致滴滴一度在業務上“病急亂投醫”,希望通過其它新業務布局來實現自救。例如,其推出過社區團購業務橙心優選,布局了新能源造車與智能駕駛業務。但這些業務也都是盈利前景渺茫的重資產業務,不僅無法拯救滴滴,相反還造成滴滴更大的虧損。
而隨著網約車領域競爭格局大幅改善,滴滴的主營業務出現盈利曙光后,其便不再急于去押注新的業務賽道,而是開始對之前被動入局的一些業務進行大幅精簡。
其中,在試水橙心優選不久,滴滴便意識到社區團購既不是自己的業務特長,難以致勝,另外一方面其也不是好的商業模式,很難盈利,于是果斷退出。即使后來美團旗下的美團優選與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穩居該領域的行業前二,也依然無法實現盈利,這證明了社區團購商業模式的弊端。
在新能源造車項目上,滴滴累計投入30多億人民幣,首款產品也遲遲無法量產。即使產品量產后,也可能無法保障銷量,如果支撐到業務盈利,可能還需要數百億人民幣級別的規模,堪稱一個資金黑洞。最終,滴滴成功將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的資產和研發能力出售給了小鵬汽車,換取了其3.25%的股權。一方面,滴滴借此甩掉了巨大的業務包袱,另一方面,也收回了之前的投資。根據小鵬汽車當前1850億港幣的市值計算,滴滴持有小鵬汽車的這筆股權的市值已經超過60億港幣,不僅覆蓋了之前的投入,還有了可觀的資本增值收益。
就在近日 ,滴滴又在尋求為其旗下的自動駕駛業務融資。據悉,滴滴對自動駕駛業務的估值高達約50億美元,計劃融資數億美元。如果能夠成功實現獨立融資,滴滴不僅將大大減輕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自有資金投入壓力,還將收獲一個新的獨角獸業務。
在國際化方面,滴滴也在大幅收縮戰線,目前主要聚焦于巴西、SSL(Spanish Speaking Latin-America,說西班牙語的拉美地區)、澳新、日本等14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國際市場日均貢獻超一千萬筆訂單,接近國內訂單的三分之一,已經成功實現盈利。
過去30年,中國互聯網產業經歷了波瀾壯闊的大發展。但讓人們較為遺憾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企業都中途折戟,只有阿里、騰訊、百度、美團、京東、拼多多與攜程等少數企業找到了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得以持久的生存下來。
長期深陷價格戰,盈利前景黯淡的滴滴,也一度處于瀕臨死亡的邊緣。不過當下的滴滴,不僅主營業務突出,盈利模式明朗,還有著共識的用戶價值與社會價值,其也已經稱得上是一家具有長期價值的穩健企業了。當一家企業穩下來,戰略選擇便會變得更加理性成熟,我們期待未來更加理性成熟的滴滴,能夠再創造出一些新的行業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