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影醫療今日IPO,上市首日漲70%,市值超1500億
8月22日,聯影醫療登陸科創板,發行價格為109.88元/股,開盤170.11元/股,漲幅達54.81%。
截至發稿前,每股漲70.19%至187元,市值來到1541億元。
同樣涉及醫學影像業務的邁瑞醫療,曾在2019年登陸科創板,其上市首日市值也不過千億元。
聯影醫療成立于2011年,是國內高端醫學影像設備龍頭,已累計向市場推出80余款產品,包括MR、CT、XR、PET/CT、PET/MR、RT 以及生命科學儀器。
長期以來,高端醫學影像行業一直被外資“GPS三巨頭”(GE醫療、西門子醫療、飛利浦醫療)壟斷,聯影醫療的上市,為醫學影像的國產替代添了一把火。
與西門子的“糾葛”
聯影醫療的創立,離不開兩位來自西門子的“老將”。
1998年,從美國學成歸來的薛敏,創立了深圳邁迪特儀器有限公司,專注研究核磁共振領域。2002年邁迪特被西門子收購,薛敏出任西門子邁迪特的職業經理人。
不過為國際巨頭“打工”并非薛敏本意,或許是命運的安排,薛敏與同在西門子任職的張強結為知交,二者同為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博士校友,也都是醫療影像設備方面的專家。
2011年,薛敏和張強在上海創立了聯影醫療,一路陪伴公司走向IPO。
除了這兩位從西門子出走的創始人,聯影醫療的多位核心成員其實也與西門子醫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包括監事會主席萬莉娟、高級副總裁夏風華、項目管理總監王洋……
聯影醫療對于人才的重視,從招股書內也可以看出來,截至報告期末,聯影醫療共有2147名研發人員,其中公司1982人擁有碩士或博士學歷,超過500人具備海外教育背景或工作經歷。
聯影醫療的“西門子味”十足,給自身帶來了不少麻煩。
2013年,西門子醫療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聯影醫療,原因是3名前員工違反競業禁止協議。這起案件以西門子醫療的敗訴而告終,此事一度引發業內熱議。
2015年,聯影醫療與西門子因名為“一種磁共振超導磁體集成線圈及其制作方法”的專利陷入糾紛,后于2016年12月聯影醫療該發明專利的保全措施得以解除。
醫學影像龍頭,三個月賺16億
聯影醫療是國內醫學影像領域的頭部企業,與邁瑞醫療、東軟醫療、萬東醫療被稱為國產醫療設備“四大天王”。
就在上市前夕,聯影醫療同時披露了2022年Q1營收數據。
2022年第一季度,聯影醫療實現營業收入165,861.6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04%。
事實上在2020年之前,聯影醫療還尚未實現盈利。
招股書顯示,2019年到2021年,聯影醫療營業收入分別為29.79億元、57.61億元及72.54億元,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56.03%,凈利潤從2019年的-7351.98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14.17億元。
聯影醫療真正的扭虧為盈,是從2020年開始的,主要是新冠疫情帶來的銷售增長。當年,聯影醫療的CT系列產品的銷量達到1277臺,同比增長107.98%;XR系列產品賣了1699臺,同比增長121.94%。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累計向市場推出80余款產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統(MR)、 X 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X 射線成像系統(XR)、分子影像系統 (PET/CT、PET/MR)、醫用直線加速器系統(RT)以及生命科學儀器。
聯影招股書顯示,CT業務是其目前營收占比最高的業務,2021年已經能夠占到公司總營收的47.87%,其次是MR業務和MI業務,分別占2021年總營收的21.39%和14.55%。目前,聯影醫療的產品已入駐全國近900家三甲醫院。
國產替代還有多遠?
相關數據顯示,在市場需求及政策紅利的雙輪驅動下,2020年中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規模已達到537億元,2015-2020年的復合增長率達12.4%,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1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7.3%
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起步較晚,部分發達國家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發CT、X射線等醫療器械了,而我國基本上從1990年才開始進行自主研發。
因為研發門檻極高、研發周期極長,醫學影像設備一直都是整個醫療器械行業里技術壁壘最高的領域。目前,國內高端醫學影像設備的市場份額依然被西門子、GE、飛利浦三巨頭壟斷。
自帶的“百億募資”“國產替代”的光環,聯影醫療作為國產醫學影像“獨角獸”,從融資至上市一直備受關注。
2019-2021年,聯影醫療的研發投入分別為6.9億元、8.5億元、10.4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3.17%、14.76%、14.45%,三年研發投入累計近26億元。
盡管聯影醫療在高端市場做了很多努力,但目前其營收的重點依然來自于低端市場。
例如聯影醫療市場占有率第一的MR市場中,其銷售的產品依然以中低端的1.5T產品為主,而在更加高端的3.0T市場中,聯影醫療是唯一一家可與GPS相競爭的國產企業,不過市場份額只有17.1%,市場占有率排名第四。
對于低端市場的依賴,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聯影醫療的毛利率。數據顯示2019-2021年,聯影醫療的毛利率分別為41.79%、48.61%以及49.42%。而邁瑞醫療的綜合毛利率均在60%以上。
目前,全球關鍵核心部件大多集中在GPS及少數第三方廠商手中,僅少數國產整機廠商及第三方上游部件商實現自研自產,高端產品核心零部件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對于此次募資的用途,聯影醫療也表示公司擬投入61億元用于下一代產品研發項目,包括推動MR、CT、XR、MI、RT、醫療軟件和高級應用等產品線的升級研發及重要核心部件研發,加快超聲設備核心技術和部件的研發,實現公司整體技術研發平臺的升級和優化。
目前,公司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超過1700項,其中境內發明專利超過1200項,海外發明專利超過400項。除已經申請取得的發明專利授權外,公司還擁有多項非專利技術。
上市后的聯影能否站穩千億估值,還要看其在國內高端市場的持續突破能否順利實現。
猜你喜歡
1000億灰飛煙滅,醫療器械巨頭,被資本狠狠拋棄!
2022年8月,中國第二大醫療器械巨頭聯影醫療登陸科創板,當年市值最高突破1770億。但短短兩年時間,股價就慘遭腰斬。截至9月19日,公司最新市值773億,創歷史新低,較歷史高峰蒸發約1000億。增速驟降,聯影醫療跌破發行價
一方面是增速驟降的營收與利潤,另一方面是超過500億元的解禁市值,聯影醫療目前股價已經跌破發行價,市值也跌破千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