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生物:7年“錯付”夢一場,未來還有新的增長故事嗎?
在這個萬物皆可玻尿酸的時代,醫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暴利生意。
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醫美三劍客”的毛利率都在70%以上,愛美客在2021年毛利甚至達到94.45%,超過A股之神茅臺。作為醫美市場的核心產品,肉毒素的出現,更是讓醫美市場除玻尿酸之外找到另一個造富新寵兒。但是,盡管是黃金賽道也并不平坦。
8月1日,華熙生物公告稱已向韓國公司Medytox發布律師函,要求終止關于肉毒素的合作協議,原因系Medytox違反法律規定被無限期停產有關。此后,作為醫美龍頭的華熙生物,或將失去肉毒素產品在中國的代理權。肉毒素計劃落空,痛失“瘦臉針”的華熙生物,在8月2日開盤股價大跌4.77%。
失去一條腿的華熙生物,還能否經得起業績持續高增長的考驗?這家壟斷全球玻尿酸半壁江山的醫美公司,還能再講出新的增長故事嗎?
01
稀缺的肉毒素
據億邦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12月,中國醫美市場從2016年的776億人名幣增加到2021年189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9.4%,預計2030年將達到6535億元,全球醫美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149億美元增加至2021年141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2%,預計2030年將達到3604億美元。
水大魚大,在巨大的行業想象空間之下,群雄并起。其中,華熙生物為找到除玻尿酸之外新的增長極,多年前就布局肉毒素領域。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華熙生物就通過各種渠道出資數千萬美元開始進行大陸地區的肉毒素開發。
肉毒素屬于醫療美容注射類產品,作為一種細菌外毒素,可通過阻斷神經沖動或麻痹肌肉達到除皺塑形的功效,通常被用于除皺、瘦臉及多種醫美聯合項目。相比其他醫美產品,注射肉毒素項目應用部位范圍廣、頻次更高、價格更親民。當然,成為市場寵兒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肉毒素可與多個項目聯用進行“百搭”。與玻尿酸搭配能夠實現“動靜結合”雙重抗皺、與光電項目搭配能夠實現聯合抗衰、與中胚層療法搭配使用可減少皺紋的二次產生。
因為其獨一無二的特點,對于醫美企業來說,肉毒素成為一種必爭的爆款單品。在我國,肉毒素是僅次于玻尿酸排名第二受歡迎的醫美項目,甚至肉毒素的增速要高于玻尿酸。最新數據表明,肉毒素在美國醫美市場受歡迎程度排名第一,在韓國市場排名第二,其重要程度可見一二。
當然,火爆之下亦有桎梏。玻尿酸因為其1.5-2年的快研發審批周期,導致目前國內市場玻尿酸品牌林立,各大企業紅海競爭。而相比玻尿酸,肉毒素是一種毒麻類藥品,國家對其審批十分謹慎,審批周期至少需要4-5年,甚至更長,目前國內只有4張注冊證。
而在此次解除合約的公告中,華熙生物給出的理由主要有三:一是Medytox自合資協議簽署后,從未向華熙生物方面提供任何相關產品以供銷售;二是在韓國,Medytox的肉毒素產品受到了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召回銷毀、取消產品批準的程序以及暫停制造銷售和使用等行政措施;三是Medytox在中國的上市審評工作始終沒有進展。
夜長則夢多,一等就是7年,華熙生物在時間、資本、人力物力的投入可以說被“擺了一道”。
02
營銷依賴癥
除了肉毒素產品的告吹,華熙生物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也一直遭到詬病。
在7月20日,華熙生物(688363.SH)公布2022年半年度業績快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36億元,同比增長51.62%;實現凈利潤4.7億元,同比增長30.49%。疫情之下,這無疑是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但是,細看不難發現,在2022年第一季度,華熙生物在銷售上投入的費用就高達5.66億元,是其2021年全年研發費用的2倍。
更夸張的是,在2021年,華熙生物銷售費用高達24.36億元,相比2020年上漲一倍多。而用于研發的資金僅有2.84億元,僅占營收的5.74%,2021年華熙生物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的8.6倍,輕研發、重營銷雖是一醫美企業的通病,但華熙生物相對同行來說最為嚴重,愛美客、昊海生科兩家企業的研發投入營收占比分別為7.04%和9.51%。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玻尿酸護膚品同質化嚴重,細分賽道并不明確,客觀上造成了獲客成本過高的行業弊病,誰家廣告做得出色,誰家產品才能賣得更好。根據國元證券研究所統計,僅2022年2月,華熙生物旗下功能護膚品品牌夸迪和米蓓爾產品在李佳琦直播間的合作次數就高達21次。當一個行業的競爭重點變成廣告之爭,終究不是健康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獲客成本提高,華熙生物的推廣費用并不見減速跡象,內卷之下無疑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一邊是營銷的邊際效應遞減,另一邊,華熙生物作為一家生物科技的高新技術企業,低研發的投入勢必不足以面對市場競爭。眾所周知,最初華熙生物以B端玻尿酸原料為主,但在近年,轉型進入熱度持續走高的c端市場,不得不加入內卷戰場持續提高銷售費用投放,高額營銷費用也蠶食了凈利潤,資本市場也對華熙生物做出反應,自去年7月之后,股價一路下行。低研發成本導致的產品質量問題也會成為其轉型之后的另一大考驗,畢竟研發能力才是醫美企業競爭的護城河。
03
四面臨敵
對比醫美三劍客的發展來看,三國殺局面已然形成。
聚焦技術創新角度,相比大洋彼岸,國產醫美企業的的技術研發實力其實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國內醫美所討論的技術創新更多停留在技術商業化的角度。
從這點來講,平均2.17年就推出一款新品的愛美客,無疑更占優勢。而華熙生物更像一個玻尿酸平臺,從原料供應、醫療終端、功能性護膚品與功能性食品上都有涉獵,在上游原料生產上也是一枝獨秀,玻尿酸原料生產總銷量占全球44%。昊海生科則是深度拓展布局“眼科+醫美”全產業鏈,并且大舉進行并購投資。
從凈利潤增長的角度,2021年報數據顯示:昊海生科凈利潤3.52億元,同比增長53.10%,愛美客凈利潤9.54億元,同比增長119.98%,華熙生物凈利潤7.82億元,同比增長21.13%,愛美客凈利潤水平最高,昊海生科增幅最為強勁,華熙生物則增長相對乏力。
繼玻尿酸、肉毒素之后,華熙生物必然要找到新的增長極來提升市場信心。據透漏,公司已經將合成生物板塊兒作為重要的核心發展戰略。當然,在這個領域華熙生物也要面對更有優勢的華東醫藥,研發投入不多的華熙生物,又將迎來新的挑戰。
除此之外,華熙生物已經占到總營收6成的護膚品業務,必然要與同賽道國際大牌蘭蔻、雅詩蘭黛、SK-II等相競爭,而其并不具備太大優勢。
END
顏值經濟的崛起讓醫美乘勢走上了快車道,但隨著醫美行業監管日益趨嚴,面對防護性不強、競爭者眾多的局面,哪怕是作為頭部品牌的醫美三劍客,成長性和穩定性依然待考。
猜你喜歡
愛美客三年市值縮水近1400億,暴利醫美行業“不香”了?
財報顯示,愛美客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5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3.53%;凈利潤達到11.21億元,同比增長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