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編魅族, 李書福造手機動真格的了
靴子即將落地。
近日,持續半年之久的吉利收購魅族傳聞又添了新證據。
6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文宣布,由吉利創始人李書福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擬收購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根據協議,星紀時代已與魅族科技以及涉及交易的股東簽署協議,星紀時代擬收購珠海魅族79.09%的股權。
本次交易前,黃秀章與淘寶中國分別持有珠海魅族49.08%、27.23%的股權,共同控制珠海魅族。本次交易完成后,黃秀章對于珠海魅族的持股將降低至9.79%,淘寶中國將退出對于珠海魅族的持股與控制。
雖然本次交易尚需履行相關監管機構的審批手續,交易細節還在協商中,但不出意外的話,不日之后,魅族就將被吉利收入囊中。
李書福的“手機夢”
近年來,車企與手機廠商雙向奔赴屢見不鮮。但與其他手機廠商下場造車不同的是,車廠入局手機行業卻是個逆勢之舉。目前,除了吉利之外,只有特斯拉、蔚來曾傳出造手機的計劃,而且沒有后續進展。
也正是如此,在去年9月,吉利高調宣布進入手機行業時,引來了不少關注和質疑。
比如哪吒汽車創始人方運舟曾表示,手機的高頻使用在車輛使用上體現不了。“你就做自己擅長的,不擅長的讓別人去做。”
但這并不能動搖李書福的決心。
因為在他看來,“手機業務對整個吉利汽車工業來講,意義是非常深遠的。手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帶來車機更好發展;車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夠推進智能座艙水平的不斷提升,從而能夠幫助智能電動汽車競爭力不斷地提高。”
蔚來汽車的李斌也認為:“手機現在是蔚來用戶最重要連接車的設備,不造手機相當于家里的鑰匙不在自己手中。以蔚來用戶為例,50%以上都是用蘋果手機,但蘋果對汽車行業很封閉,到現在都不開放接口,搞得蔚來很被動。”
手機雖然比不上造車復雜,但仍然是涉及到多個產業鏈的大工程。
首先,完成了星紀時代的投資人變更,據悉星紀時代從事移動終端設備制造、移動通訊設備銷售等行業,定位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去年9月,星紀時代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逾百億元。
其次,高管層面,星紀時代的法定代表人為王勇,并擔任公司CEO。相關資料顯示,王勇有過創業經驗,曾任中興通訊副總裁,主要負責市場,主導的產品包括中興的TD-SCDMA手機等。離開中興通訊后,王勇加入華碩任中國區副總經理。此外,星紀時代的管理團隊中還有曾任中興通訊小靈通產品線總經理、手機研發副總、移動寬帶產品線總經理的張亞東。
據36氪報道,目前已經有小米、OPPO背景的員工加入吉利手機團隊,比如系統軟件負責人汪文俊,此外,吉利“正用2到3倍的價錢從小米挖人”,吉利也在挖OPPO的人“各個領域都有”。
再然后,時間來到今年,1月底,業內最早傳出了吉利與魅族洽談收購的消息。在4月27日,星紀時代已經申請了兩個關于手機的外觀專利,此外關于AR眼鏡專利也獲得了授權。
更有傳聞稱吉利明年推出首款高端手機,新機型背面配備三個攝像頭,外觀酷似華為Mate 40。除與華為高端手機競爭外,新手機還將與蘋果iPhone系列產品展開競爭。
另外,有消息稱,星紀時代科技的第一款手機產品將會在明年年初推出,不會公開售賣,而是搭配吉利旗艦的高端運動品牌路特斯的新車附贈給消費者。
雖然手機行業競爭已經是一片紅海,市場上也仍就遭受了缺芯等困擾,但從這一系列動作來看,吉利做手機是認真且堅決的。
魅族隕落
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講,也曾見證過魅族的輝煌,所以當魅族傳出被收購的消息時,還是引來了一陣唏噓。
公開資料顯示,魅族創辦于2003年,自初代智能手機M8發布以來,便憑借其獨特的設計和精品化的路線獲得一批忠實粉絲,迎來“高光時刻”。
魅族M8憑借與同期iPhone相差無幾的功能,卻低一半的價格,開始在嶄露頭角。僅僅兩個月,M8的銷量就已經達到10萬部;五個月,M8銷售額突破5億元,一戰成名。在魅族的全盛時期,雷軍的口袋里都放著一臺M8,公開場合絲毫不吝嗇對魅族的贊美。
2014年,魅族宣布開啟引入資本、擴大產品線的戰略。2015年,魅族順利獲得阿里投資,正式走上“大而全”的快速發展道路。巔峰時期,魅族的估值曾達到129.7億元。
在阿里巴巴入股的刺激下,魅族成立主打千元機的子品牌魅藍,魅族迅速從“小眾”向“大廠”進擊,年出貨量一度突破2200萬部。然而好景不長,2016年,魅族年銷量同比僅僅增加了200萬臺,卻要面臨超10億元的巨額虧損。
2018年開始,魅族內部也發生內訌動蕩不定,高級副總裁楊拓、聯合創始人白永祥、高級副總裁兼Flyme事業部總裁楊顏相繼離職。2019年,魅族子品牌魅藍的創立者,李楠也宣布離職。至此,將魅族推上輝煌時代的魅族“三劍客”(楊顏、白永祥、李楠)正式成為歷史。
2019年,珠海國資委曾投資魅族,救魅族于命懸一線之時。
在近幾年智能手機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魅族由于發展路線中的種種失誤逐漸落伍,市場份額也從鼎盛時期的20%跌落至不足1%。
值得慶幸的是,去年1月份曝光的一封魅族“內部信”顯示,魅族在2020年實現了持續盈利,同時也在高端市場獲得了不錯的反饋。隨后的2021年,魅族陸續推出了多款手機新品,Flyme還與索尼Xperia達成戰略合作,魅藍也確認正式回歸。
情況雖有好轉,但依然沒有讓魅族擺脫賣身的命運。
“一魚多吃”
作為有著豐富收購經驗的汽車狂人李書福來說,如果收購魅族只有一個作用,顯然這不是個劃算的買賣。
因此,對于收購魅族后,吉利在下一盤什么大棋,外界也是眾說紛紜。
最明顯的,正如上文所說,李書福志在高端手機市場,與其重新去組建團隊,拉班子,收購一個定位相同且成熟的公司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畢竟魅族科技的手機團隊,在硬件、軟件方面的經驗與能力,都能為吉利進行手機產業布局與實施提供便利。
也有數碼博主爆料稱:“魅族19系列新機項目也沒有砍掉,被收購后資金充足也就可以放開干了,該堆料就堆料,畢竟以后就是珠海大藍廠了”。
其次,魅族的另一大優勢是備受粉絲歡迎的Flyme系統,該系統也有車機系統的版本。這也是魅族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如今“軟件定義汽車”也成為業內對未來汽車行業共識。而如何實現車輛的“智能化”和“網聯化”也已成為所有車企面臨的問題。
吉利也不例外。此前吉利發布高端車型極氪001,曾被曝出了莫名自動重啟、各種故障、卡死等情況始終存在,在網上引來無數極氪001車主的怒罵。這說明吉利團隊的車機軟件研發能力嚴重滯后。
之前有消息稱吉利希望借助魅族的研發能力與人才從事汽車人機系統的研發,從而提升吉利以及旗下汽車的車機交互的效率以及流暢性。與此同時,在6月6日,魅族科技發博表示將和吉利旗下的領克合作,打造全新的車載系統Flyme on Car。
最后,是手機在打造生態上的關鍵作用。李書福曾說,“手機可以鏈接車聯網、衛星互聯網,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做強生態圈”。
吉利聯合魅族,能夠實現李書福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的美好愿望,面向未來給吉利構建新的護城河。吉利將在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所構成的車機協同和互聯領域贏得主動權。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吉利正加大前瞻科技領域投入,加快向創新型科技企業轉型,目前來看,吉利的投資版圖涉及乘用車、商用車、汽車運動與文化、出行、教育、金融、科技、數字科技等8大領域,正由車企向創新型科技企業轉型。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2024年中國手機市場復蘇vivo居首 我國現存超過3400家智能手機廠商
2024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2.85億臺,同比增4%。Q4蘋果居首,vivo全年出貨量最大。廣東、山東、湖南企業數量領先。超一半智能手機企業成立于5-10年,6.33%企業涉司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