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48萬,僅長高1厘米:家長的“雞娃”焦慮,撐起3000億增高針市場

        快刀財經朱末2022-05-31 09:00 大公司
        生長激素并非洪水猛獸,但也絕非靈丹妙藥。

        成年人忙于身材管理,孩子忙于身高管理。

        還沒到放暑假的時間,全國稍有名氣的兒童內分泌科已經人滿為患、一號難求,漲價到500元的特需號,也只要幾秒內就能搶完。

        在“起跑線論”隨處可見的今天,只要能夠領先,家長不會放棄任何可能的機會,即便是遺傳因素占大頭的身高。

        畢竟,成績可以提高,愛好可以培養,相貌可以微調,唯獨身高,一旦過了發育期,基本回天無力。于是,無數醫療機構開始打著定制身高的旗號,不遺余力宣傳起一種神奇的“增高針”。

        所謂“增高針”,其實就是生長激素,市面上分為粉劑和水劑,水劑又分為長效水劑(一周打一次)和短效水劑(每天一次)。這些針劑售價不菲,一年的費用在5-20萬元之間,即便如此,家長們依然前赴后繼。

        需要注意的是,生長激素不僅是受嚴格管控的處方藥,還是興奮劑的一種,不可輕易使用。然而,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家長卻能輕而易舉地從醫院以外的診所、中介處買到針劑。

        家長急于求成的心理,也讓增高針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如長春高新旗下的金賽藥業,在2021年營收就高達81.98億元。另據財通證券的研報測算,2021年增高針市場的潛在規模更是達到3279億元以上。

        新華視點指出,近年來,本是主要用于矮小癥的增高針有被濫用的趨勢,可能帶給使用者內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

        但矛盾的是,家長們并不愿意放棄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只是,如此耗時、耗力、耗財,真能換來預想的結果嗎?

        01

        千億增高市場背后

        各大藥企爭相入局

        不管“增高針”包裝得多么神乎其神,其本質就是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最初從人類腦垂體中提取,當時僅用于治療患有嚴重生長激素缺乏癥的兒童。公開資料顯示,1985年的春天,美國四名年輕人因注射了人類腦垂體制成的生長激素,均患上瘋牛病死亡。

        當年10月,美國FDA批準了生物制藥公司基因泰克的重組人生長激素的銷售。此后,人源生長激素被徹底拋棄,隨著重組人生長激素的不斷改良,適應癥范圍也得以逐步擴大,進入工業化階段。

        直到1998年,長春高新子公司金賽藥業上市第一支重組人生長激素粉針劑,才終結了國外藥企的壟斷局面。很快,長春高新憑借經銷的方式迅速打開市場,將國外巨頭打得措手不及,一番野蠻生長后,長春高新憑借95%的國內市場份額,坐上了國內生長激素第一股的寶座。

        生長激素到底有多賺錢呢?金賽藥業毛利率維持在90%以上,比起茅臺來也不遑多讓,十年間更是實現了超過12倍的增長。

        風口之下,更多藥企蠢蠢欲動,試圖從中分杯羹。2021年1月,科興制藥宣布將建設2000萬生長激素生產線,致力提升公司生長激素產能200%;2021年11月,制藥大企濟川藥業發布將出資20億元與天境生物合作生產激素項目的公告。

        同年3月12日,億帆醫藥發布新聞稿稱,其研發的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F-899已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簽發的《藥品臨床試驗批件》,有望成為更安全便捷有效的生長激素缺乏癥替代療法。

        另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華潤三九、福安藥業、通化東寶、仁和藥業等多家制藥企業都有生長激素產品處于臨床試驗或研發階段。

        由于生長激素的特殊性,作為處方藥,需要按照執業醫師處方規范購買使用。此外,生長激素還屬于肽類激素,是興奮劑目錄中所列物質之一,屬于國家專門管理要求的藥品,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

        正因使用范圍有限,銷路自然也受到影響。長春高新就在接受投資調研時表示,目前公司生長激素大概30%以下在公立醫院銷售,70%以上在其他合作醫療機構銷售,未來在民營醫療機構銷售占比還會進一步提升。

        一來,大型公立醫院受到“藥占比”等指標的限制,每次開藥量較少;二來,許多公立醫院受藥品招標政策影響,僅可提供生長激素的部分劑型、規格藥品,而民營醫療機構在采購方面受到的政策相對較少,能提供劑型、規格更為齊全的藥品。

        這道口子的放開,讓本該受到管控的藥物,開始了游離于公立醫院外的“體外循環”,診所類醫療機構與個人中介,也因此有了盈利的可乘之機。

        據金賽藥業的售后人員透露,從醫院一次性能買到的生長激素只有幾支,而通過“秘密”渠道,卻能一次性拿到80多天的藥量,且價格更便宜。

        兩相對比下,盡管知道其中或有貓膩,但求藥心切的家長們,還是毫不猶豫傾斜了判斷的天平。

        02

        產品濫用亂象重重

        背后隱患不容忽視

        除去經濟和流通因素,影響家長決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增高針并不是想打就能打。

        根據中華醫學會《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對矮身材兒童必須進行全面檢查,明確原因,才能對癥治療。

        孩子要面臨的檢查密集而繁瑣,包括X光骨齡片、腦部核磁共振片、子宮卵巢B超、血常規、甲功能檢查等。

        最麻煩的是生長激素激發試驗,還得住院進行。往往是檢查前一天的晚上八點之后,孩子就要禁食,直到第二天一早空腹抽血測定生長激素水平;再靜脈注射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的藥,之后每半小時采血一次,一共四次,分別再測生長激素水平;第三天則要換一種藥物注射,再重復一遍第二天的流程。

        只有生長激素峰值小于10ng/ml,才會被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但更多的孩子并不符合,往往被下的診斷是特發性矮小,特發性矮小是一種目前病因尚未明確的身材矮小疾病,而其確診標準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排除生長激素缺乏癥病因。

        既然不符條件,醫生自然不會開具處方,能夠大開方便的診所類醫療機構與個人中介,成了“及時雨”。

        ▲家長曬出的“囤貨”

        不少醫療機構經常會搬出“金球之王”梅西的案例,來勸說還在猶豫和觀望的家長,其13歲時身高只有140cm,被診斷出發育荷爾蒙缺乏。幸而看好梅西潛力的巴薩俱樂部資助了梅西,每月定時注射生長激素,梅西才得以在治療下長到169cm,成為閃耀明星。

        但這個故事里,隱瞞了最重要的一點,與生長激素缺乏癥患者不同,并非所有特發性矮小患者都能因生長激素治療而增加身高,結果因人而異,只能聽天由命。

        而超適應癥使用生長激素背后的隱患,卻被刻意掩蓋了。很多孩子在使用生長激素后,輕則出現疲勞、乏力、虛胖等癥狀,重則患上內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糖尿病等問題,部分并發癥終身不可逆。

        但利益足以使人鋌而走險。當前,包括長春高新在內的生長激素企業,都在積極尋求與門診機構的排他性合作,其用意不言而喻。

        據新華社報道,不少生長激素藥廠和醫藥代表會用高額回扣來說動兒科醫生,有些醫藥代表甚至自己穿上白大褂,在臨床上代替醫生開藥。

        2016年,知名兒科教授葉義言曝光長沙貝諾醫院對兒童濫用生長激素,而后被強行辭退,葉教授向媒體疾呼,如不經過仔細評估,就給孩子打生長激素,才是耽誤一輩子。隨后,長沙市衛生局對此進行詳細摸底調查,并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專項整治。

        ▲圖/湖南都市

        而據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對523例身材矮小的病因分析報告指出,只有21.99%的孩子是生長激素缺乏,其他孩子根本沒有必要使用生長激素,強行使用,反而適得其反。

        當局者迷,只要需求客觀存在,灰色地帶就不會消失。注射生長激素更像是一場金錢和心態的賭博,為了孩子的前程,不敢不拼,更不敢停藥。

        03

        增高針不是“神藥”

        身高決定不了命運

        男人的面子、女人的顏值、老人的健康、孩子的未來,被稱為消費品投資的四大黃金法則,此言不虛。

        據新華社報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曾接診了一位病急亂投醫的媽媽王女士,王女士因為擔心兒子身高偏矮,陸續在各種“身高促進門診”就診,一年下來花了48萬元,結果兒子只長高了1厘米。

        事實上,注射生長激素,遠非普通家庭所能承受。以80斤左右的兒童注射金賽藥業的生長激素為例,一個月注射粉針、水針和長效水針的費用分別為2000元、6000元、9000元左右。

        精明的廠商深諳推銷之法。傳統的粉針需要注射器,孩子往往會被恐懼感勸退而無法堅持,水針卻可以搭配隱形電子注射筆使用,本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想法,家長通常會傾向選擇更貴的水針。

        如果遇上有性早熟的情況,則需要另外注射抑制劑,就得再加上每月1200-1300元的抑制針費用,打針時常通常在2-5年。

        在知乎上有關生長激素的討論中,很多家長的神經都長期處于緊繃狀態。孩子沒長高的時候擔心沒效果,長高了又要顧慮副作用,長此以往,大人孩子都被折騰得疲憊不堪。

        至于效果,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打了半年的針,孩子的身高完全沒有變化,體重卻激增了二十斤,視覺上反而更矮了;有人選擇一路堅持下去,不惜辭去工作專心護理,孩子最終長高了10厘米,雖然代價很大,但終于獲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也有人在打針的前兩個月,飛快長高了3公分,但之后的幾個月只有毫米級的緩慢增速,不安的氣氛彌漫在整個家庭,孩子因此變得沉默寡言,十分抗拒去醫院復查,各有各的苦水。

        事實上,發展到今天,中國兒童的身高已經有了明顯改善和提高,身材矮小發生率快速下降。2020年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在過去35年間,中國男孩身高增長率居世界首位,增長超過7厘米,女性則位居世界第三。

        明明青少年身高處于歷史高位,卻反而成了家長們的“心病”。只要自己孩子的身高在同齡人中處于“下風”,便說不出的著急,身高漸漸從一個生理指標,變成了一種競爭力。

        “身高是一個人的門面,是很多工作的必要門檻,影響伴隨一生,和矮比起來,花錢算什么,副作用算什么。”在摸底調查中,家長們對增高針依然狂熱。

        由此可見,這種經家長自發生產,又被商家引導放大的身高焦慮,還將繼續蔓延下去。盡管科學早已證明,身高60%-70%是由基因決定的,剩下的30%-40%才是后天因素,而后天因素完全是可以通過運動、飲食、睡眠來調整的。

        生長激素并非洪水猛獸,但也絕非靈丹妙藥,身高決定不了命運,人的成就也不會被身高所左右。

        道理都懂,無奈怎么也叫不醒裝睡的家長們。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快刀財經

        鏈接:https://xueqiu.com/2212490144/221292916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博望財經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博望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得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聯系(微信公眾號ID:AppleiTree)。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国产日韩成人亚洲丁香婷婷|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乱亚洲乱淫久久|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午夜在线亚洲男人午在线| yy6080亚洲一级理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亚洲人成9999网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观看|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亚洲日本韩国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