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團重注TO B,營收破3000億,凈利潤近300億
1
一季度毛利率企穩
4月29日,白色家電航母美的集團披露公司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433.61億元,同比增長20.18%,這也是美的集團營收規模歷史上首次跨越3000億元大關;實現凈利潤285.74億元,同比增長4.96%,扣非凈利潤為259.29億元,同比上升5.34%。
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美的集團單季度實現主營收入804.18億元,同比上升18.34%;凈利潤為51.18億元,同比下降1.66%;扣非凈利潤33.65億元,同比下降15.87%。
從三大主營業務來看,2021年美的暖通空調收入1419億元,同比增長17%。按照奧維云網統計數據,2021年全年美的線上、線下零售額占比分別為34.6%和36.0%,均為行業第一名;消費電器收入實現1319億元,同比增長16%;機器人及自動化業務收入為273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庫卡2021年EBIT Margin(息稅前利潤率)達到1.9%,較去年提升6.3個百分點,盈利能力大幅好轉。
分區域來看,2021年美的國內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035.79億元,同比增長25%;海外市場實現銷售收入1376.53億元,同比增長14%,海外銷售收入占比為40.34%,較去年同期下滑2.26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2021年美的集團三大產品系列及國內、國外兩大區域營收均實現了正增長。但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美的集團毛利率水平出現了小幅下滑,進而導致公司凈利潤增速不及營收增速。
2021年全年,美的集團毛利率為22.48%,較去年同期下滑2.63個百分點。分季度來看,2021年Q1-Q4,美的集團毛利率分別為23%、23.43%、24.94%和18.15%。不難看出,美的集團去年毛利率的下滑主要受到第四季度的影響。
最新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1-3月,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09.34億元,同比增長9.54%,實現凈利潤72億元,同比增長10%。毛利率方面,美的一季度銷售毛利率為22.18%,較去年四季度環比提升4個百分點。
對此,美的集團面對機構調研時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通過提升產品價格和調節產品結構兩大舉措來保證了盈利能力的提升。但公司目前盈利水平距離恢復到歷史上最好的水平仍有一段距離。因此,2022年公司核心原則是“收入合理,恢復盈利”,將在效率和運營指標上加強管控和優化,爭取將盈利能力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毛利率為28.86%)。
另外,根據美的集團最新機構調研紀要,美的集團管理層在去年下半年就做出了未來3年是行業寒冬的判斷,甚至會比2020年、2008年更難。面對2C業務的天花板壓力,美的集團未來將積極向2B轉型,進而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2
To B業務全面鋪開
2020年的最后一天,美的集團將公司主營業務重新劃分為智能家居事業群、工業技術事業群、樓宇科技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及數字化創新業務等五大業務板塊。其中,智能家居事業群整合了集團所有面向消費者業務(To C業務),其他四大板塊均屬于To B業務。
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美的智能家居事業群、工業技術事業群、樓宇科技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及數字化創新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349億元、201億元、197億元、253億元和8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3%、44%、55%、23%和51%。
不難看出,以To C業務為主的智能家居事業群依然是美的集團最大收入來源,2021年在主營業務中收入占比約為68%;四大To B業務實現總營收734億元,收入占比約為24%。另外,從同比增速上看,美的工業技術事業群、樓宇科技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及數字化創新業務四大業務營收增速均超過20%,明顯超過智能家居同比增速。
2021年,美的集團將機電事業群正式更名為工業技術事業群,共擁有美芝、威靈、美仁、東芝、合康、日業、高創和東菱等多個品牌,產品涵蓋壓縮機、電機及驅動、半導體、散熱模塊、變頻伺服、運動控制等,廣泛應用于家用電器、3C產品、新能源汽車和工業自動化等領域。按照公司規劃,美的工業技術將在五年內沖刺千億營收目標。
據產業在線數據,美的集團2021年家用空調壓縮機銷量突破1億臺,同比提升20%,全球市場占比提至42%,并繼續穩居全球第一;冰箱壓縮機全球銷量同比增加13%,全球市場占比達到13%;家用空調、洗衣機的電機全球銷量份額分別提升至40%和 20%;駐車空調壓縮機國內市場份額達到25%,相比去年實現翻番。
美的樓宇科技事業部主要包括暖通、電梯、控制等產品,此前為暖通樓宇事業部。從營收構成上看,美的樓宇科技事業部主要包括中央空調、多聯機、離心機等業務。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1月,美的集團收購了佛山菱王電梯,進一步完善了公司在樓宇市場的布局。2021年,美的樓宇科技事業部營業收入達到197億元,同比增長55%。
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核心業務為庫卡機器人,主要圍繞未來工廠相關領域,提供包括工業機器人、物流自動化系統及傳輸系統解決方案,以及面向醫療、娛樂、新消費領域的相關解決方案等。2021年,庫卡中國完成發布24項新產品和應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8.4%。
數字化創新業務主要包括以智能供應鏈、工業互聯網等在美的集團商業模式變革中孵化出的新型業務,以及從事影像類醫療器械產品和相關服務的萬東醫療。2021年2月,美的集團以22.97億元的價格取得萬東醫療29.09%的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今年3月,萬東醫療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1.62億股,由控股股東美的集團全額認購,對應持股比例由29.09%上升至45.46%。
3
創新求變與危機意識
2021年以來,家電板塊在銅鋁價格的上漲以及地產景氣度下滑的雙重沖擊下生存環境愈發惡劣,家電企業股價也由此承壓明顯。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美的集團股價報收于56.36元,較2021年2月106.4元的歷史最高價接近腰斬。
整體來看,2021年美的集團營收仍保持了20%+的較高增速,這說明終端市場需求并沒有預期般悲觀;另外,從一季度毛利率環比出現明顯提升來看,美的集團盈利能力持續下滑的警報已經消除。因此,年報公布之后的兩個交易日,美的集團股價分別上漲7.15%、2.82%,總市值回升至4000億元以上。
按照愛迪斯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一家企業發展與成長的動態軌跡,包括發展、成長、成熟、衰退幾個階段。經歷四個階段后,企業通常會面臨消亡、穩定以及轉向三種結局。企業只有通過正確的決策和不斷的創新變革,才能實現持續增長。
作為“中國制造”的代表公司之一,美的集團在過去50年中經營整體保持著穩健的增長勢頭,“很少犯錯”成為美的集團最終從競爭激烈的家電行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十年前的2011年,美的集團面對效率偏低、成本偏高等問題,啟動了“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轉型。
回頭來看,美的集團這一“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三大主軸轉型的成果顯著。在產品方面,2021年美的家用空調、干衣機、電飯煲、電風扇、電壓力鍋、電磁爐、電暖器等7個品類在國內線上與線下市場份額均排名行業第一,冰箱、洗衣機、破壁機、凈水機、微波爐等多個品類則排名行業第二位,“數一數二”優勢突出。
在效率方面,美的集團在保持毛利率穩步提高的同時又降低了期間費用率。最終,美的集團銷售凈利率從2011年的不足5%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9.68%,10年基本實現了翻倍增長。
另外,由于海外市場的不斷突破,美的2021年海外收入1376.54億元,收入占比超過40%。截至目前,美的在全球擁有約200家子公司、35個研發中心和35個主要生產基地,員工超過16萬人,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美的集團的成功轉型也讓其最終在與格力的“雙雄爭霸”中勝出。最新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為1897億元,凈利潤231億元,占美的集團同期營收、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55%、80%。從最新市值上看,美的集團超過4000億元,格力電器則不足2000億元。
美的集團之所以能夠擊敗格力電器的原因很多,但創新能力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對此,美的集團在2021年《致股東》信中表示,當下與未來更新的十年里,美的最重要的核心思路就是新戰略推動新增長,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建立起確定性的優勢,使創新求變成為美的最大的增量。
更為難得的是,美的集團在實現業務穩定增長的同時,始終保持了很強的危機意識。與一貫以高調言行示人的董明珠不同,美的集團CEO方洪波的危機意識很強,對美的集團的短板有著清醒的認識,這一點很像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
2020年8月,方洪波在參加順德區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時坦言,美的目前還存在“技術含量不夠高”等問題,要通過再次轉型創新建立全球領先科技集團。2021年年初,方洪波又在集團經營管理年會上提出“美的無險可守”,唯有敢于否定自己,才能“鳳凰涅槃”。
根據愛迪斯的理論,壯年期是企業生命周期曲線中最為理想的點,在這一點上企業自控力和靈活性達到了平衡。如果企業失去再創業的勁頭,就會喪失活力,停止增長,走向官僚化和衰退。
顯然,現階段營收及凈利潤均創出歷史最高紀錄的美的集團無疑正處于壯年期,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該做什么,以及如何才能達到目的。下一個十年或許會有很多不確定性,但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的美的集團仍值得期待。
— END —
猜你喜歡
這封股東信,透露了美的集團對未來的關鍵思考
雖然2023年實現了完美收官,但在宏觀經濟低迷與房地產行業衰退的大背景下,美的集團管理層對未來也不無擔憂。顧家家居103億出售股份,美的太子何劍鋒資本運作欲意何為?
停盤4個交易日后,顧家家居靴子終于落地,這家市值300多億的家居龍頭企業宣布控制權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