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銀行:盈利能力下滑,營收增長失速,去年被罰1.29億
5月5日,華夏銀行舉行了2021年業績說明會。從其財報數據來看,2021年,華夏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58.70億元,同比微增0.59%,實現凈利潤239.03億元,同比增長10.83%。
(圖/視覺中國)
然而,光鮮的業績,也難掩華夏銀行面臨的現實:2021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在42家A股上市銀行中為第三高;同時,其撥備覆蓋率略高于監管要求,在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倒數第三。
同時,華夏銀行的盈利能力在2021年也出現了下滑,凈利差和凈息差兩項指標雙雙下挫。而隨著行長張健華在今年年初辭職,華夏銀行也面臨著核心高管團隊的更迭問題。
多項指標承壓
4月30日,華夏銀行發布了2021年度業績報告。截至2021年年末,其資產規模達36762.8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13%。業績表現為營收微增,利潤增幅大于營收增幅。
華夏銀行稱,2021年該行營收能夠出現微弱增長主要依賴于其非利息凈收入。數據顯示,2021年,非利息凈收入為162.65億元,比上年增加29.23億元,同比增長21.91%;而作為銀行最主要收入來源的利息凈收入卻出現了2.88個百分點的下滑,減少了23.62億元至796.05億元。
盡管華夏銀行的營收仍然保持著微弱的增長趨勢,但增速卻已大不如前。2019年以來,華夏銀行營收增速一路從17.32%降至0.59%,難續往日勁頭。
利潤方面,雖保持了較高的盈利,但其凈利差及凈息差兩項重要的盈利能力指標卻均出現了下滑。2021年華夏銀行的凈利差較上年下降0.22個百分點至2.26%,凈息差下降0.24個百分點至2.35%;與此同時,該行的成本收入比卻提高了1.13 個百分點至29.06%。
而2022年一季度,華夏銀行的盈利能力指標更是進一步惡化,截至一季度末,其凈利差和凈息差分別降至2.08%、2.13%。
"為應對息差下行壓力,多家銀行降低存款利率,我行也跟隨同業腳步適度下調存款利率。”華夏銀行副行長、財務負責人關文杰在5月5日的業績說明會上指出,當前國內經濟恢復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引導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
資產質量方面,2021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較上年下降了0.03個百分點為1.77%,在42家A股上市銀行中為第三高;同時,其撥備覆蓋率為150.99%,雖然略高于監管要求,但在上述42家銀行中仍倒數第三,風險抵補能力較弱。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3%。相較之下,華夏銀行資產質量不及行業平均水平。
同時,資本充足率方面華夏銀行同樣面臨不小的資本補充壓力。數據顯示,2021年末,華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78%,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98%,資本充足率為12.82%。而據銀保監會披露,2021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78%、12.35%、15.13%,三項指標均華夏銀行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此前,華夏銀行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5億A股股票的方案已獲銀保監會批準。華夏銀行董秘表示,目前資本補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后續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持續推進發行工作。并指出,該行處于戰略轉型發展階段,留存的未分配利潤將用于補充資本,通過加快推進新發展規劃落地實施,優化業務結構,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水平,不斷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年報顯示,2021年度,該行現金分紅預案為每10股現金分紅3.38元(含稅),現金分紅比例為25.06%,較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
華夏銀行罰單不斷
除了業績增長乏力之外,華夏銀行在內控方面也頻頻遭受質疑。
根據公開資料,近年來,華夏銀行頻繁不斷的因貸款違規、票據業務違規、違規銷售產品、違規收取費用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遭受監管處罰。有媒體統計,2021年全年,華夏銀行共收罰單近30張,合計罰款1.29億元。
其中最大的一筆是在去年5月份,華夏銀行收到一份高達9830萬元的巨額罰單,該次處罰涉及的主要違法違規事實(案由)達27項,包括貸款、使用資金、同業投資、提供融資、銷售虛假理財產品等各個方面的業務違規行為。
除了處罰外,華夏銀行還遭到了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的點名。去年12月16日,消保局發布《關于華夏銀行侵害消費者權益情況的通報》,通報了該行包括互聯網貸款利率宣傳不規范、向個人客戶銷售高于其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以及違規收費、轉嫁成本等7類違法違規問題,并明確指出其行為嚴重侵害消費者知情權、財產安全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信息安全權等基本權利。
事實上,華夏銀行的不少官司糾紛,早已反映出華夏銀行內控漏洞及監管不力等問題。
近期裁判文書網披露的一則二審判決書顯示,華夏銀行長安支行客戶經理趙某私自售賣非該行理財產品,導致客戶程女士損失200多萬元。而后經查明,此案涉及多名華夏銀行理財經理違規向客戶推介、銷售非本行代銷的私募基金及其他第三方理財投資產品,涉及金額較大,社會影響惡劣。
再早之前,江西南昌的項某莫名"被貸款"3920萬元一事更是引發了各界關注。2017年4月,項某被華夏銀行南昌分行起訴,要求承擔一筆3920萬元貸款中逾期的2239萬元的還款責任。然而項某表示并未進行過該筆貸款,后調查發現是項某前雇主與他人合謀冒用其信息,同時司法鑒定也顯示,銀行出示的貸款合同中的指紋、簽字均非其本人。
嚴重的內控疏漏之下,華夏銀行的人事同樣動蕩,高層人員出走。據了解,僅2022年初,便有副董事長羅乾宜、行長張健華兩位重量級高管相繼離任。而2021年以來,華夏銀行的部分董事、監事及副行長等高層人員也是接連遞出辭呈。
對于如今市場化之下,競爭愈發激烈的銀行業來說,市場環境復雜多變,高管頻繁的變動對于內部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公開資料顯示,華夏銀行于1992年10月在北京成立;1995年3月,率先實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9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交易,成為全國第五家上市銀行。
資本市場方面,近年來,該行的股價也是一路震蕩下行,截至5月5日收盤,華夏銀行報收5.38元/股,總市值827.8億元,相較2018年初9.55元的高位,縮水43.66%。
猜你喜歡
寧波銀行凈利增速創十年新低,個人業務利潤降30%
寧波銀行2024年資產規模持續增長,但凈利潤增速放緩、零售業務利潤下降及個人貸款不良占不良貸款比例過高等問題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