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輕的團隊要“征服宇宙”,一個多月兩筆融資
衛星互聯網的市場規模已達萬億。
因此,在這一領域的一筆筆融資誕生:2021年11月底和2022年1月,衛星激光通信設備研制商“氦星光聯”相繼完成天使輪、天使+輪融資。值得注意的是,這家企業成立還不到半年。
其天使輪投資領投方真格基金的董事總經理尹樂表示,“衛星互聯網基于顛覆性的通信技術革新,是浩瀚宇宙中的“藍海”市場”。帶著“征服宇宙”的使命,越來越多團隊開始布局商業航天和衛星互聯網領域。
與此同時,VC/PE也接踵而至。紅杉中國、IDG資本、經緯中國、中金資本、高瓴創投、中科創星、國科嘉和、賽富等眾多知名機構都已相繼在這一領域布局。
在這一領域,Space X占據市場份額最多,目前,Space X已經累計將超2000顆星鏈衛星送入軌道。國內的企業大多與其相差甚遠。不過,成立還不到三年的銀河航天已經成為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互聯網領域第一只獨角獸企業;成功發射中國民營航天史上首枚成功入軌火箭的星際榮耀也開始了上市輔導工作,沖刺“民營火箭第一股”。有理由相信,趕超Space X只是時間問題。
01一個多月兩筆融資,這家企業火了
這要從一筆不起眼的融資說起。
近日,衛星激光通信設備研制商“氦星光聯”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首業資本。從這些信息來看,這筆融資算不上特別。
不過,據天眼查信息,氦星光聯成立于2021年8月30日。同時,在這筆融資之前,氦星光聯還于2021年11月30日完成由真格基金、奇績創壇投資的數千萬人民幣融資。成立不到半年,就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接連完成兩筆融資,可見這家企業不一般。
據了解,氦星光聯是中國對標Starlink星上通信技術的商業公司,致力于低功耗小型化星載激光通信終端以及核心器件的研制,主要產品矩陣涵蓋了宇航級核心光電器件、超高速通信單板、激光通信終端以及地面5G基站收發系統。公司愿景是“高速連接全宇宙”,通過經驗與創新解決衛星互聯網中高成本、低速率、高延遲的通信痛點。
目前,氦星光聯已經在上海和深圳設立了銷售研發團隊。成立僅四個多月,氦星光聯就已經取得亮眼的成績,已完成了40Gbit/s超高速通信產品開發和10Gbit/s宇航級光器件產品開發,簽署了5家戰略合作方,涵蓋了國內頂級衛星總體單位、上下游核心供應鏈等。并計劃2022年Q1完成通信能力在軌驗證,年底實現雙星在軌驗證。
氦星光聯創始人譚俊博士認為:“衛星互聯網相比于傳統通信網絡是一項顛覆性的改革網絡,能夠為全球提供低成本且廣覆蓋低延遲的通信上網服務,坐擁天量市場。由于無法全球建站的基礎國情,中國比任何一個國家迫切的需要星間互聯。氦星光聯正是在這一需求的起風口成立,專注于通信管道業務,為國家提供便宜且穩定可靠的星載激光通信技術與解決方案。”
從市場規模來看,衛星互聯網擁有萬億市場規模,能夠為全球人民(包括42%未上網人口,約29億人)提供全球覆蓋網絡,擁有無限大的存量和增量市場。激光通信終端是低軌衛星網絡的標配載荷,國內市場規模超百億。地面5G收發系統是未來天地一體化網絡中重要的地面C端產品,市場規模同樣超百億。
再看氦星光聯,其產品矩陣就包含了激光通信終端和地面5G基站收發系統,具備低成本、品控保障、交期保障等優勢。據了解,氦星光聯天使輪系列募集的資金將持續用于公司星間激光通信以及核心器件的研制,人才隊伍的壯大,以及商業合作關系的拓展。
02這條賽道,VC/PE都來了
這家初創企業背后,同樣有著一個高學歷團隊。
天眼查顯示,譚俊為氦星光聯實際控制人,占股98%。雖然外界鮮有關于譚俊的資料,但是從投資人給出的評價可以看出,這又是一個博士創業的故事。
奇績創壇聯合創始人欒運明表示,“創始人譚俊博士和團隊在這個領域技術覆蓋十分全面,又有很強的商業化背景和能力”;首業資本創始合伙人也張浩表示,“譚博士的團隊擁有過硬的技術背景、豐富的大廠經驗和敏銳的商業嗅覺,因此我們與譚博士交流后迅速做出了投資決定。相信譚博士及其團隊一定會成為我國民營激光通信領域中的領頭羊”。
創始團隊方面,資料顯示,氦星光聯擁有著商業航天領域中罕見的年輕且技術領先的創業團隊。團隊來自于中科院、清華、上交大、哈工大等領域內頂尖學府,擁有航天或者華為等頂級大廠多年工作經驗。
雖然成立不到半年,但是氦星光聯已經是國內唯一一支完整參與過國內首個低軌衛星激光通信試驗、10Gbit/s最高通信速率在軌驗證的商業化的團隊。
欒運明十分看好氦星光聯團隊,“公司2021年8月份成立并入選奇績創業營后,落地發展十分快速,相關的宇航級光模塊、通信板等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我們相信氦星光聯一定會是國內能夠對標馬斯克Starlink的最佳商業團隊”。
雖然這兩筆融資并不夠特別,但在其背后,可以看到VC/PE正將目光投向“宇宙”,一筆筆相關融資誕生。
2022年1月18日,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2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真成投資領投,德同資本、歐瑞資本、銀河系創投、卓源資本共同投資。深藍航天是國內唯一一家實現液氧煤油垂直起降可回收復用的火箭公司,同時也是美國以外的團隊第一次完成有工程價值的垂直回收試驗。
1月5日,若森智能完成完成C輪融資,由安徽投資集團投資。若森智能主要從事相控陣衛星互聯網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更早些時候,2021年11月23日,國星宇航完成了3.55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這家成立于2018年的公司,至今已經完成了6輪融資,金額達到數億人民幣,背后站著東方富海、洪泰基金、萬科集團等多家機構。
此外,還有更多知名機構關注到商業航天和衛星互聯網領域。
銀河航天是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互聯網領域第一只獨角獸企業,在其背后的機構更為耀眼,高瓴創投、IDG資本、中金資本等都來了;
成功發射中國民營航天史上首枚成功入軌火箭的星際榮耀也開始了上市輔導工作,沖刺“民營火箭第一股”。
從2014年開始,就有大量資本涌入這一領域,紅杉中國、IDG資本、經緯中國、中金資本、高瓴創投、中科創星、國科嘉和、賽富等眾多知名機構都已相繼布局。
03萬億規模的宇宙市場
這波商業航天和衛星互聯網的熱潮,還要從全球商業航天領域的領頭羊Space X說起。
2019年開始,Space X將"星鏈"首批60顆衛星送入軌道。目前,Space X已經累計將超2000顆星鏈衛星送入軌道。
除了星鏈,英國衛星通信公司OneWeb已經完成12次發射。目前,OneWeb在軌衛星達到394顆,占OneWeb計劃發射648顆近地軌道衛星的60%以上,這些衛星將提供高速、低延遲的全球連接;亞馬遜宣布計劃發射3236顆近地軌道衛星,投資超100億美元。2021年7月,有消息稱亞馬遜已經收購了Facebook由十幾名衛星互聯網專家組成的團隊;加州初創公司Astra最近也為自己的由大約13000顆衛星組成的巨型星座提交了文件。
回到國內,有數據顯示,預計未來5-10年僅我國商業小衛星的發射需求就超4000顆,商業衛星制造和發射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
其中,銀河航天是佼佼者,成立不到三年,估值就已經超過80億元人民幣。據媒體報道,近日,由銀河航天自主研制的6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正式出廠,是我國首次批量研制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該批衛星目前已運抵發射場,將于2022年一季度擇機發射。
曾有投資人表示,“我們相信氦星光聯一定會是國內能夠對標馬斯克Starlink的最佳商業團隊”。同樣,銀河航天也把對標對手定為Space X“星鏈計劃”。
據了解,在2020年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后,銀河航天將在南通建設新一代衛星智能超級工廠,向年產300顆至500顆衛星邁進,從而對標“星鏈計劃”。
在這背后,凸顯的是衛星互聯網萬億規模的商業前景。
根據星鏈衛星上網的報價,裝天線+路由器整套配置換算成人民幣為3180元,套餐月費637元,一年下來的網費達到萬元。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購買這個服務,那將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
另外,根據聯合國的一項研究發現,世界上52%的人口仍然無法訪問互聯網,其中90%的人來自發展中國家。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衛星互聯網將成為浩瀚宇宙中的藍海市場。
只是,留給我們的近地軌道資源不多了。“星鏈”起初計劃由分布于3個不同軌道的約1.2萬顆衛星組成“星座”。根據最新的申請,“星鏈”的衛星總數又達到了約4.2萬顆,預計將在2027年完成。目前,“星鏈”發射衛星已經占全球在軌運行衛星總數的30%。在國內,大多布局衛星互聯網的企業都對標“星鏈”,到底誰能先趕上?還需要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國內則刷新融資紀錄,單筆24億,這個賽道國外深陷“破產潮”
國外2020年商業衛星公司經歷了破產潮,而國內卻很火熱,長光衛星在2020年底完成了24.64億元Pre-IPO輪融資,刷新了中國商業航天領域單輪融資金額最高紀錄。為什么國內外市場有如此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