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則刷新融資紀錄,單筆24億,這個賽道國外深陷“破產潮”
很短的時間里面,商業衛星賽道陸續披露了幾家大額的融資消息:
商業衛星測控企業“航天馭星”近日對外宣布完成近2億元A++輪融資;民營商業衛星公司“千乘探索”已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商業航天衛星應用企業——四象科技完成 Pre-A+輪融資;定位微小衛星的研發設計與制造商的微納星空完成近3億元Pre-B輪融資,乃至于吉利科技宣布商業衛星步入批量化生產階段。
商業衛星賽道中大額資本投融不斷,政府基金、投資機構、科技巨頭等主體爭相涌入,業內人士口中動輒千億的藍海市場——衛星,其市場前景是否真的有這么誘人?
國外2020年商業衛星公司經歷了破產潮,而國內卻很火熱,長光衛星在2020年底完成了24.64億元Pre-IPO輪融資,刷新了中國商業航天領域單輪融資金額最高紀錄。為什么國內外市場有如此大的反差?
有誰下注了商業衛星?
國家航天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自身具備一定局限性,這就給發射策略上更具靈活性的商業衛星提供了發展空間。但處在發展早期的商業衛星,商業運營還未達成閉環,企業盈利模式也非常模糊。
對此,千乘探索創始人兼CEO苗建全曾在2019年接受采訪時稱:“衛星就是一個To G的產品,中國商業航天的定位是百分之百要做國家航天的補充和延伸。”論斷的正確性雖有待時間檢驗,但不可否認的是,政府的確是推進商業衛星發展的重要主體。
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中航產投、以及河北、四川的政府基金先后投資了“九天微星”;吉林省政府引導基金增資民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央企集團、地方政府的加碼無疑向市場發送了重要的利好信號。
比如前文所述,這個賽道中的標桿,長光衛星就刷新了中國商業航天領域單輪融資金額最高紀錄。
該輪的投資方則包括海南騫語、海通創新私募、深創投、辰韜資本、中金資本、裕智資本、海南金凱葉、海南凱星、婁底億鼎、朱雀股權、經緯中國、鯤鵬一創、科大訊飛、上海善達投資、中科創星、吉林中科創投、金磚一創、長春新投、太昊(深圳)基金、普華昱辰等,原股東吉林省政府引導基金、深圳宸睿及公司核心骨干等繼續增資。
再比如,今年年初,九天微星宣布完成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億級戰略投資的交割。九天微星方面還表述,這是中網投首次布局民營航天領域,也是九天微星完成的第七輪融資。
九天微星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謝濤也指出,衛星互聯網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是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新興產業,市場前景明確且已進入放量增長階段。
這也不難看出,政府基金加入商業衛星的原因,除了積極響應“新基建”外,通過產業競爭,率先形成產業集群,對于拉動地方經濟有著重要意義。“航空航天”一詞在各地商業園區規劃中高頻出現也印證了這一事實。
當然,從長期發展來看,商業衛星的確需要政府層面的支持,但最主要的主體依舊是先知先覺的投資機構。頂級的VC機構紛紛布局商業衛星,其背后的投資邏輯指向了衛星互聯網。
商業衛星融資情況概覽,數據來源:公開信息整理
比如,中科創星合伙人米磊在今年接受采訪時就指出,5G網絡應用作為下一個互聯網應用的大爆發點需要6G的加持。6G是由地面網+衛星網組成的強協同,建立同樣面積網絡覆蓋的衛星成本遠低于地面5G基站,因此衛星互聯網是大勢所趨。
如果說投資機構看準的是商業衛星互聯網的“勢”,那么吉利科技投資發射低軌衛星的原因就更加落地:為其汽車業務提供高速互聯網連接,精確導航和云計算功能。這兩項業務結合能夠形成互利互助的良性促進,而基于衛星的功能開發也具備想象力的空間。
商業衛星價值幾何?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及,“商業衛星是衛星運維模式的重要變化,多顆衛星在天上飛起來時候,把它們組成網,保證衛星覆蓋到每個地方都看得見,這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比如來自華經產業研究院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發射386顆商業采購衛星,2018年全球發射314顆商業采購衛星,2019年發射的商業采購衛星數量比2018年多72顆。2019年對比2018年主要是商業通信衛星發射數量增長迅速。
另一方面,創想天使管理合伙人牛旼也曾做出過這樣的評價:“如果商業航天產業鏈下游買單的都是政府,就不是真正的商業航天。”這也側面反應了商業衛星發展的痛點:下游的需求不足,沒有得到有效的刺激。
以國外2020年商業衛星公司破產潮為鑒,衛星公司如果對于資本依賴過高,有產品沒市場,一直沒能建立自我造血的功能。隨著時間推移,倘若得不到后續資金支持,就要淘汰的結局。
而想要獲得有效的需求,商業衛星除了要解決航天上的技術突破,還要懂得商業運營的真正意義——尋找自身的盈利模式。如果技術創新沒有落地的場景,也不能發揮公司的價值。難點在于作為新興產業,投資方和創業者對商業模式的探索沒有可供參考的成功案例。
目前商業衛星的主要有三大應用場景:定位、通訊和遙感。定位衛星已有GPS、北斗,商業衛星基于此可以作處一定的補充。通訊衛星吸引力在于更全面、更高效的移動通信覆蓋,成為引導通訊行業變革的潛在因素。這兩個應用方向最容易通過先發優勢,形成行業壟斷的格局。
遙感衛星的應用行業非常廣泛,可以在農林、水利、環保、交通、自然資源、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開展作業。可以通過深耕細分市場,做成小而美的衛星公司。在明確自身定位后,也更容易向To B、To C的模式發展,提供標準化的服務。
只是,當下,從投資方的角度來看,商業衛星具有投資周期長的特點,目前的融資輪次集中在A、B輪。但由于行業屬于重資本,持續的前期資金投入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