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一哥”吉利在新能源戰場何時能出頭?
近日,索尼宣布集團將成立索尼移動公司,致力于將其電動汽車商業化。這意味著,“新勢力造車”的熱潮中又加入一員大將。
在當前全球市場造車新勢力角逐日趨白熱化的環境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是諸多公司展開競爭的主要市場。阿里、華為、百度、小米等中國科技巨頭紛紛將目光瞄向中國電動汽車市場。
美團CEO王興曾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進行了預測:基本呈現3+3+3+3。3家央企是一汽、東風、長安,3家國企是上汽、廣汽、北汽,3家民企是吉利、長城、比亞迪,3家新勢力是蔚來、小鵬、理想。
1月6日,穩坐自主品牌銷量一哥寶座的吉利汽車發布2021年銷量快報。
在過去的12月份吉利汽車銷量為158765輛,同比增長3%,環比增長17%。而其2021年總銷量則突破了130萬輛,達到了1,328,029輛。
值得關注的是,吉利汽車還同時公布了2022年銷量目標,為165萬輛,相比2021年的130萬輛,有著25%左右的增幅。
01
起大早、趕晚集
吉利汽車可以說是自主品牌中的翹楚:自2017年以來,吉利汽車已連續五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年度銷量冠軍。
但是在新能源市場,吉利的幾何A、幾何C、帝豪EV等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2021年總銷量為10萬輛,占比僅為7.5%。
很顯然,吉利并沒有把傳統燃油車的強勢復制到新能源汽車上。
早在2015年,吉利創始人李書福高調宣布了“藍色吉利行動”:要在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
在嗅到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后,吉利早早就開始起步,選擇了多品牌并行發展的打法。
而新能源板塊備受追逐的情況下,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業務一直不溫不火,今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仍然沒有超過10%。
2020年6月,工信部明確了2021年至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的比例要求,分別為14%、16%、18%,并從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這就意味著,如果乘用車企要邁過雙積分達標線,原有的新能源車積分比例需進一步提高,也就是生產更多的新能源汽車,或者是向擁有正積分的新能源車企購買積分。
對于吉利而言,在未來產生的最大影響就是受困于雙積分政策。
02
一張好牌
2021年作為吉利旗下極氪的誕生之年,從品牌正式發布到開啟產品交付,極氪引發行業關注。
可以看到,極氪的籌備過程極為快速,也是吉利內部的重點項目:由創始人李書福親自出任極氪汽車董事長,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安聰慧擔任CEO。
6月15日,極氪發表聲明:由于訂單過于火爆,工廠無法消化如此多的訂單,因此決定停止接受意向金;8月,極氪完成5億美元融資,英特爾資本領投。
等待交付的極氪車主卻是苦不堪言,一些人在認真地盤算著轉讓訂單以及維權的事宜。因為極氪正在偷偷漲價、減配。
于是,極氪CEO安聰慧的第一封公開信是為了向遭遇減配的車主們道歉。
為了推動吉利在智能純電生態領域布局,被寄予厚望的極氪汽車還需要繼續接受檢驗。
03
變革之路
吉利創始人李書福有一個眾人皆知的稱號——汽車狂人。憑借著“汽車沒什么了不起的,就是四個輪子加上兩張沙發”的言論在汽車界打響了名號。
從摩托車到汽車,李書福像一匹領頭狼正在一路狂奔,變革在他心中從不缺失。
2021年初,吉利再提“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一是傳統汽車的節能,將混合動力汽車比例提升至90%;計劃二是發力純電動智能汽車,直面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
計劃一的中心在領克,計劃二的中心則是全新的極氪汽車上。
在新版“藍色吉利行動”的指引下,在2021年吉利動作不斷。
2021年1月13日,吉利宣布和富士康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2月24日,吉利與沃爾沃聯合宣布雙方已經達成最佳合并方案,在相互獨立架構的前提下,雙方將在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上進行深入合作。
接著,就開始籌備及推出極氪品牌。
2021年9月,吉利打造的全國首個商業化衛星工廠首星已經下線,未來將打造全球首個低軌未來出行星座,服務車輛云管理、車路協同、低空出行等智慧出行應用。
同月,由李書福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宣布進軍手機領域。
04
突圍之道
盡管吉利一直在進步,但消費者對其認知仍是偏低端的。即使有沃爾沃合作之名,卻也只如做菜的“調味料”一樣。
在火熱的新能源賽道上,四處出擊的吉利怎樣才能突圍?
我們將目光投向“藍色吉利行動”的中心之一——極氪。
業內人士稱,吉利旗下擁有很多品牌,很多吉利人如果不按照官方資料都說不清楚到底吉利有哪些汽車品牌,也正因為如此,得到許多優待的極氪品牌在內部令人印象比較深刻。
近日消息,極氪將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Waymo的無人駕駛車隊提供專屬車輛,并在美國投入商業化運營。
“藍色吉利能不能成,就看看極氪了。書福董事長親自坐鎮,也不足為怪。”一位吉利的員工表示。
面對來勢洶洶跨界造車的互聯網公司,李書福押下的新賭注能否幫助吉利打贏反擊戰?
要知道,汽車行業的新能源轉型之路不是一場百米賽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面對政策可能會有“陣痛”,吉利需要穩住傳統車企的資金和規模等優勢,在轉型中要認識到“賣車”只是交易中的一步,需要將品牌滲透到用戶生命周期的全周期運營,如何做好購買交付、售后服務,讓汽車用戶的體驗滿意更為重要。
猜你喜歡
拆解吉利新能源“陽謀”:私有化極氪如何重構“技術-品牌-市場”鐵三角?
作為吉利汽車《臺州宣言》戰略落地的關鍵舉措,此次收購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重組,更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范本。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可能會是方程豹
融合了“個性化”與“性價比”戰略的方程豹品牌,在比亞迪強大的技術、產品與供應鏈賦能之下,其很有希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下一個沖擊百萬銷量的新汽車品牌。市值腰斬,理想汽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接下來,理想汽車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基本盤業務領域面對華為鴻蒙智行的纏斗,另一方面要面臨比亞迪的猛攻,同時還要提防小米、領克、極氪、深藍與零跑等一眾頗具競爭力汽車品牌的偷襲,理想汽車的壓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