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不到兩年,這家CVC一單就賺26倍,還投了個“隱形獨角獸”
自動駕駛量產企業禾多科技在6月份完成B輪融資后,10月又迎來了C輪融資,獨家投資方是廣汽資本。投中網獲悉,廣汽資本投禾多科技后,占股比例超過10%。
創始人倪凱的背景是清華本碩,佐治亞理工學院博士,畢業后先后在微軟、百度、樂視工作。2017年6月創立禾多科技,此前已獲得來自IDG、紅杉中國,BAI等機構的連續四輪投資,之前還被評為“2021中國隱形獨角獸”之一。
廣汽資本為何能獨家投到這家當紅自動駕駛公司的C輪,這家“正式入場”不過兩年的深口袋CVC為什么會如此積極地出手?
2020年6月,大眾汽車新車銷量遠勝于特斯拉,大眾CEO赫伯特·迪斯在內部會上聲嘶力竭:“沒有一行軟件代碼是我們寫的!”大眾之后高調轉型,要將自研軟件占比提升到60%。
造車新勢力、自動駕駛搞得風風火火,傳統車企們很焦慮??v觀廣汽資本這兩年迅猛的布局,也是傳統車企尋求轉型的縮影。
廣汽2019年底高調宣布向科技轉型,將智能網聯和新能源車作為核心,廣汽資本2019年現半年開始活躍,投資項目數量劇增,2020年投了9家企業,全年投資總額超過11億元人民幣,2021年到現在為止出手了13個,出手額超20億元,就是說在過去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這家“新入場”的CVC已經連續投出30多億。
廣汽做投資最重要的幾個看點如下:
第一,圍繞主業投,“不是什么賺錢投什么”——這是所有CVC的1.0版本,本身不稀奇,但廣汽的好處在于,汽車產業鏈實在太火,因此可選項空前地多,芯片、鋰電、半導體、自動駕駛甚至元宇宙,怎么投都不會錯;
第二,投完真能幫上忙。比如之前的大手筆出手中航鋰電,中航鋰電要從航空電池往新能源汽車電池轉,早期產能還不高,現在呢,電池裝機量今年1~2月增長了15倍,增速排名第一;
第三,搶得到當紅項目,投得不晚。比如地平線,這家公司上演了眾所周知的團購,但廣汽資本在B輪就進去了;而上一輪投后估值達到600億元的中航鋰電,廣汽也是投進了Pre-A;
第四,愿意嘗鮮,比如元宇宙,不懂不要緊,還有需求兜底。6月份廣汽資本投了元宇宙公司宸鏡科技,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坦言不懂元宇宙,但宸境科技可以幫助提升駕駛體驗,比如做抬頭顯示,提供軟件算法;
第五,有回報。一個月之前南都有報道統計過,中熔電氣已上市,估值增長超20倍;巨灣技研增值26.5倍;道通科技截至6月30日市值近400億,增值超7倍;廣電計量退出,收益率超5倍;
第六,除此之外,廣汽資本還做了多家機構的LP,包括火山石資本、華登國際、武岳峰、中芯聚源。
搞合作
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了10余年,最初行業主攻方向是無人駕駛出租車,希冀一步到位代替人類駕駛員,主導者就是由谷歌分拆出來的Waymo。資本也開始追捧,但到了2019年,商業化不太順利,行業進入相對低谷期。
但在另一條線路上有了新機遇,這些企業安排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先行上車,逐步迭代,希望系統在人類駕駛員的監管下,逐步走向無人駕駛,代表企業就是特斯拉。特斯拉全球累計售出超100萬輛量產車型,累計行駛里程超30億英里。
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在創立之初沒有生產與銷售業務,基本都追隨Waymo路線,后來無人駕駛出租車面臨商業化困境,不少人工智能領域權威專家也擔憂完全無人駕駛技術的前景。
而在另一邊,車企謀求升級發展和科技化轉型,需要大力發展具備輔助自動駕駛功能等智能網聯技術產品。這樣一來,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就開始與汽車企業密切合作,走上量產之路。
這就是廣汽資本投資禾多科技的大邏輯。
2017年6月,倪凱創立禾多科技,之所以確立量產路線,倪凱曾說,“因為看到量產路線會有非??斓牡l生。這種迭代不僅產生非常好的商業模式和現金流,而且帶來的工程經驗和數據積累,對最終實現無人駕駛有幫助。”
禾多科技創始人倪凱本碩在清華就讀,讀研時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課題組,這是他最開始接觸自動駕駛。
之后倪凱前往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讀取計算機博士,畢業后先后在微軟、百度、樂視工作。他在微軟參加了一個由比爾蓋茨智囊團成員領導的秘密機器人研發,在百度參與主導了百度無人車和無人機項目的研發,后在樂視任過超級汽車智能駕駛副總裁。
2017年6月創立,當年10月禾多科技完成IDG資本、四維圖新、知行科技、BAI資本的天使輪投資;一年后,完成數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領投方是紅杉中國,IDG、泛海投資、四維圖新和BAI等跟投。
2018年12月,禾多科技發布了自動駕駛代客泊車系統HoloParking。
2020年8月源星資本、混沌投資、IDG資本、四維圖新投了A+輪,2021年6月完成B輪融資,4個月后,廣汽資本獨家投資了C輪。
禾多科技這個項目是廣汽研究院推過來的,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說,“產業資本就該將自身優勢發揮到極限,從各個渠道上獲知優秀項目。”
2年前結識,為了與廣汽合作,禾多科技用1年通過了廣汽嚴苛的認證標準?,F在雙方在行車L2++功能開發、自主泊車和記憶泊車功能開發方面有了成果,還開展了L3及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深度研發。
如今HoloParking泊車自動駕駛系統實現量產,聚焦高速、城市道路的場景的HoloPilot行車自動駕駛系統快要交付。廣汽預計,搭載禾多自動駕駛技術的多款廣汽車型在2022年陸續上市。
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說,“我們招有產業背景的人?!彼救嗽趶V汽集團工作超14年,對汽車產業鏈和出行領域頗熟悉。
對廣汽來說,這是在占據戰略資源;對禾多科技來說,得讓ADAS解決方案落地。禾多科技商業副總裁黃雷曾說,“對智能駕駛而言,優秀的體驗是實現大規模裝載的前提,要改變傳統汽車從功能到體驗的思維定式,反其道而行之,場景、數據、交互為先?!?
反觀這一領域的另一家企業縱目科技,在今年6月完成1.9億美元的D輪融資,由小米領投,這也是小米在宣布造車以來投資的第一家自動駕駛公司。
廣汽資本還出手了另一家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奧特酷,從事車聯網、智能車載平臺、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 /自主無人駕駛AD平臺的開發,提供自動駕駛系統平臺。2021年11月完成新一輪融資,領頭方是富士康、高瓴創投、IDG資本。
已經造車的、將要造車的,都在不同程度尋求與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合作。
主導權不能丟
2020年6月,盡管大眾汽車的新車銷量遠勝于特斯拉,但他們把特斯拉列為頭號競爭對手,大眾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內部聲嘶力竭,“即使在今天,幾乎沒有一行軟件代碼是我們寫的”。之后大眾提出轉型,要將自研軟件占比提升到60%。
2021年9月,大眾計劃成立一個風險投資基金,初始規模3億歐元,用于投資脫碳項目和初創企業。迪斯表示,碳捕捉是可行的,但成本高昂,對于一些新技術而言,擴大業務和擴大規模很關鍵。
更早一些,外媒也曾報道稱,韓國第三大財團SK控股將與吉利分別投資3000萬美元,成立一支新的汽車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引入其他出資方,基金的總規模預計將達到3億美元。
車企創辦產業基金似乎已是標準化操作。
廣汽屬于國內首家A+H股整體上市的大型國有控股汽車集團,2019年底說向科技型企業轉型,“1615戰略”里將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核心。
根據戰略方向,廣汽以自主創新與合作兩條腿走路。研發體系上,廣汽研究院為主體、合資企業研發中心、零部件企業輔助支撐,做智能網聯、新能源核心技術自主研發體系;對外開放合作上,還與華為、騰訊等達成協議,2021年4月與華為合作開發L4級自動駕駛汽車,2024年量產。
廣汽資本不像之前論述的CVC碧桂園創投,它的打法就是在圍繞戰略。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說,投資不是什么掙錢投什么,而要突出主業,有幫助,投。
廣汽資本是廣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很明顯在2019年下半年起新四化相關所投項目數量劇增,2020年共投資9家企業,2021年所投項目數量更多,到現在為止已出手13個項目。在這背后,廣汽集團2019年下半年提出四化轉型——新能源、智能、網聯、共享。
袁鋒分享,今年看了大概有240多個項目,最后進入初步立項的大概50多個項目,再篩掉20個做最終立項,最后投資10多個。
邏輯主線有三個,一來做供應鏈向投資;二來投廣汽轉型過程的技術短板。這也是傳統車企們亟需變革與賦能的地方。
除此之外,廣汽資本袁鋒說,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技術前哨站,“這個東西當時別人看不懂,你投了,回過頭來,你告訴整個產業它的作用?!?
供應鏈方向,2020年11月,廣汽大筆出手中航鋰電。眾所周知,新能源的重要布局是電池——電池在整車制造成本中占重要比例,廣汽找電池生產企業合作,找到了中航鋰電。
中航鋰電此前主要為航空領域制造電池,產能并不高。轉型為新能源汽車做電池,裝機量今年1~2月增長了15倍,增速排名第一。廣汽資本投資后,中航鋰電與廣汽一起研發電池,現在為廣汽的裝機量約在八至九成之間。
而廣汽埃安2021年1-11月累計銷量達到106985輛,已完成今年年銷十萬的目標。廣汽資本還為中航鋰電帶來了其他的資本,比如紅杉的投資、招行廣州分行的貸款。
補技術短板,廣汽資本比較早期的時候入了地平線。眾所周知,在智能汽車制造方面,傳統汽車還無法與特斯拉比,沒有造芯片的經驗,也沒有很好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力。大家當然加快這方面的投資布局。
地平線在今年的融資中上演了各家機構大團購,廣汽資本在B輪和C輪就已進入,袁鋒說,他當時出手不是基于芯片國產替代的思路,而是基于產業視角。廣汽資本在研究的時候認為,世界上其實沒有幾家企業能做出符合中國路面場景的芯片,地平線在做,就該拿下。
至于技術前哨站這一投資路徑,2021年6月,它投了元宇宙公司宸境科技,看上去與產業關系不大。但除去元宇宙標簽,宸境科技是一家空間智能研發商,即用應用空間計算能力和AI技術將空間、場景、數據、用戶連接。袁鋒坦言他不懂元宇宙,但宸境科技可以幫助他們在駕駛體驗上提升科技感,比如大屏的抬頭顯示。
廣汽資本還是火山石資本、華登國際、武岳峰、中芯聚源的LP,他們找的是投芯片多的機構。
2020年底開始,芯片荒席卷汽車制造業。過去車企不直接跟芯片廠商打交道,只跟零部件供應商打交道,在搶芯片這件事上周期長。而消費電子企業直接與芯片廠商打交道,對芯片市場敏感,他們就比車企提前布局。
廣汽開始通過投資在芯片上布局,比如投資粵芯半導體和中芯集成,后者是中芯國際參股公司,股份占19.575%。
在這一波轟轟烈烈的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車企兇猛、自動駕駛等出行領域變革之際,投資已成為傳統車企不能落下、不得不重視的重要武器。
廣汽資本2019年下半年以來所投項目(公開信息統計):
猜你喜歡
廣汽一汽上汽蔚來小米等參投,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商融通高科完成超50億元D輪融資
一汽、東風、上汽、蔚來、小米、晨道、象嶼等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和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等多家產業資本參與投資。